构建投融资生态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2018-04-18 11:46刘亮吴笙
群众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态圈科技型投融资

刘亮 吴笙

投融资生态圈是科技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属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细分领域,更加强调投融资要素间动态关系的优化。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得到拓展,在创业投资、科技信贷、企业上市、科技保险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园区对科技金融发展非常重视,在构建投融资生态圈上一直积极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

务实的政务服务环境。园区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采用扁平化政府管理模式,坚持“亲商”、“亲才”的理念,围绕科技企业的成长需要,专门设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对域内中小企业提供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该机构领导层由园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领导副职兼任,接手管委会科技、财政等局办授权业务共计173项,整合政府服务资源,推出苏科贷、科技贷、园科贷、扎根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并打造苏南股权路演中心、科技金融超市平台、科技服务超市、科技载体网等。

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园区围绕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从税收优惠、产业扶持、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等领域出台详细政策,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围绕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各周期的需要,在初创期制定统贷、创投引导基金、领军人才等管理办法,通过政策科贷、天使投资等方式加以支持;在成长期制定风险补偿、债权融资相关补贴政策,依靠科技小贷、科技保险等方式提供资金保障;在成熟期制定“新三板”、上市奖励政策,利用资本市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多层集聚的金融资源。2014年,园区实施“金融繁荣计划”,金融类近千家机构持续在园区集聚,苏州市90%以上的银行、50%以上的保险机构和75%以上的融资租赁机构均在园区注册。尤其是金融产业省级特色小镇——东沙湖基金小镇,已初步建成资本聚集高地。截至2017年8月,小镇已聚集资金总规模达994亿元。其中,入驻股权投资管理团队88家,累计设立基金132支,为1101个项目提供股权投资299.6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金额2721.2万元;入驻债权机构7家,为4244家企业提供了总额超过284.29亿元的贷款、担保及融资租赁支持;苏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62家,融资总额约65144.8万元。

日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园区依托“金鸡湖创业长廊”这一众创空间集群的建设,不仅浓厚了园区创新创业氛围,直接推动多种创新要素汇聚,还为投融资生态圈的完善打下基础。以“苏大天宫”、“蒲公英”等为代表的众创空间,依托“产业链孵化+天使投资”的模式,为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

经过多年发展,园区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风险高”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投融资生态圈的建设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失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顶层规划、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创投引导基金杠杆撬动效应不足、退出机制不畅制约资本良性循环、中小企业的社会網络关系需强化等。园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亟待从“科技金融体系”升级为“投融资生态圈”,这要求园区必须更加重视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做到从“全过程”到“全要素”的转变。

确立系统化的建设思路。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投融资生态圈构建,顶层设计是核心,问题导向是基点,综合平衡是灵魂。顶层设计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原则,整体确立生态圈共生性、自洽性、进化性等未来特征,针对各要素不同的功能,分类施策,整体推进。问题导向应以优先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为逻辑起点和重要抓手,即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社会资本、域外资本的撬动效应不够和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的网络密度、聚集系数不足。综合平衡需认识到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的矛盾共同体,处理好创新与规范、监管与发展、市场决定与政府引导、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等四组关系,力求实现决策效益的最大化。在系统化认识投融资生态圈后,建设思路必须随之转变:从注重“要素堆积的体系”向“浓度提升的网络”转变,从注重“行政化”向“融合化”转变,从注重“硬件建设”向“软环境提升”转变。

明确优先发展的事项。一是根据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情况和投融资要素存量等情况,制定前瞻性的整体规划,统一对投融资生态圈的认识。再根据规划目标提出弹性实施措施,尤其是积极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消除多头治理模式。二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以协会组织建设带动整体发展。可将投融资生态圈的具体运作委托给由“产学研资”共同组建的中小企业协会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目前,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的成功运作已经形成了许多有益经验。三是建立科学评估机制,构建开放、动态的大数据信用平台。抓住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兴起的机遇,通过跨部门数据集成、数据抽样调查和网络数据采集等渠道形成一个具有数据量大、全面多样、响应快的企业数据库,再借助科学模型进行信用评估,构建由描述性信用信息、分析性信用信息和评级性信用信息三部分构成的园区大数据信用平台。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融资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机构三个层面采取适合园区投融资生态圈建设的具体措施。

融资企业层面。一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初创期的企业可通过接受孵化器指导的形式提升治理规范度。成长期、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可通过登陆苏州股交中心、新三板等资本市场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和认知度。二是鼓励企业提高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信用评价的准确与全面,可通过政策扶持、税收补贴等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公开。三是探索多元融资模式。中小企业要主动去了解政府扶持政策、各类金融工具的特征,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体系,积极开拓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金融机构层面。一是鼓励个人和企业家参与投资。特别是成功的企业家,其丰富的企业运营和管理经验、社会人脉渠道等能为所投资企业带来综合效益。二是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利用财政资金对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开发新型科技金融产品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开展创新融资模式的试点。比如开展“投贷联动”、“创投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模式试点,并根据效果逐步扩大范围并引入社会资本。四是调整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在完善公共信用平台的基础上,鼓励从机构设立和管理、损失补偿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入手建立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担保体系。五是探索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型金融组织形式。园区可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础上做些尝试和探索。

服务机构层面。一是借助“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引导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可通过每年发布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告的形式,统一各界认识。二是完善创投引导基金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借鉴深圳市引导基金委托给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运作的经验,实现有条件的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和域外资本。三是由协会组织构建中小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牵头、培育、引进、整合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人才、法律、知识产权专业中介机构,克服中介机构服务碎片化、深度服务不足的问题。四是积极组织公开活动提升企业社会网络关系。通过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论坛、路演、博览会等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增加企业曝光,提升中小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密度和聚集系数。五是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向外部输出效益。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圈具有系统整体性和价值网络的连同性。园区投融资生态圈成熟后,可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引入并配置资源,加速投融资要素的流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东吴智库)

猜你喜欢
生态圈科技型投融资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新区制造生态圈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跑步生态圈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