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民情”说

2018-04-18 12:12于永军
检察风云 2018年6期
关键词:潍县假话民情

于永军

鸢都潍坊有一老字号小吃,名曰“朝天锅”。传说,清乾隆年间,郑板桥任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县令时,对民间疾苦十分关心。一年腊月,他微服赶集了解民情,见冒着严寒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锅内煮上鸡肉、猪肚、猪肠、肉丸子等各色肉品和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郑板桥在潍县任上七年(1746-1753),勤政廉政,体察民情,重视恤民泽民,案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61岁那年,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离潍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其建立了生祠。而“朝天锅”,也作为郑板桥体察民情的片羽留在了潍县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民情者,顾名思义,民风、民意、民心等民间真实情况是也。知民情,方能作出利民的好事而得民心。古往今来,无论是像郑燮这等以“得志则泽加于民”为信条的清官廉吏,还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公仆”,都把察民情、知民意当作为官之要。

民情表露于市井草野,反映的却往往是朝廷庙堂的政绩弊端。故,要想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并不容易。许多官员为了粉饰政绩,以求得上级的欢心,不肯讲真话,有意讲假话;较高级的官员,同样为了“政绩”,不愿听真话,有意支持、怂恿下级讲假话。而老百姓则敢怒而不敢言,无法讲真话,被迫讲假话。这种情形下,民情往往变成了“所谓的”——掺过水分的、被过滤的、被改编的民情,甚至成了某些人玩弄权术的魔具。《清宫遗闻》中就有个颇为典型的记载:

慈禧欲了解江浙一帶社情,假借辅导宫女养蚕之名,“命浙省织造选能蚕织妇人数名,入内以供顾问。”懿旨一下,浙省织造急召杭湖两府商量对策。他们在熟悉养蚕缫丝的妇女中挑人选,在进宫前进行专门培训。第一步先讲“重大意义”以及身系举家性命的利害,使其人人心存畏惧;第二步进行模拟训练,诸如“询及物价,当如何陈对”“询及政情民风,又如何应答”等等,凡是能预想到的问题,逐一研究演练,煞费苦心。但有一点很明确:只能说当地治理有方、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实话”,而不能讲一点真情。直训得“诸人咸唯唯受命”,方才送进宫去。

今日之社会,无论是群众的思想觉悟,还是民主与法制的健全度,均与封建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历史积淀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封建官吏那种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巧言令色、阳奉阴违的坏作风并未消除净尽。在某些地方、某个单位和部门,民情梗阻、难以上达的现象仍时有所闻;少数领导干部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缺乏应有的热情,偶一出行,“兵马未动,通知先行”,诸如“创城”“创卫”“治污检查”等等,下面预先都做了准备,有了“盆景”看点,结果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于是,“微服私访”“轻车简从”“随机检查”也成了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的重要补充。这几年先后见诸报端的有李鸿忠暗访火车站、有李小鹏突袭查煤矿、有罗保铭暗访出租车,还有罗志军径直找村民对话扶贫、刘奇冒雨私访环境整治等,这些人和事都得到了人们的赞许,甚至成了佳话。

其实,“微服私访”也好,直接与群众对话也好,都只是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原汁原味地了解真实情况。作为各级领导者,关键要不忘宗旨,不忘人民公仆本色,顺应群众期盼精准施策。这就是说,知道“民间疾苦声”,只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应像郑燮那样有抓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二步、第三步,让群众不断拥有“获得”感。如是,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奔小康,就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图:王恒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潍县假话民情
假话在狂欢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假话种种
郑板桥智断案
潍县城隍庙戏楼和郑板桥的戏剧思想
关注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