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银行系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新征程

2018-04-18 07:07曹勐龙捷梁志兵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资管基金资金

曹勐 龙捷 梁志兵

摘要:面对运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资管新规的要求,银行系基金需要着手对存量基金推倒重来、卸掉信贷思维重生、银行系基金穿透重构和基金资产形态重建等工作;保障和促进银行系政府产业基金的健康发展,银行系基金要苦练内功、因势而动,政府类基金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因势利导,银行系政府产业基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关键词:银行政府基金①

“银行”代表信贷、稳健经营和风险规避,“政府”代表规划、宏观调控和最高信用主体,“基金”代表专业市场化资金配置方式。当中国金融系统的核心板块+政府信用+创新投融资工具这三个词关联到一起,引发出一轮数万亿级的资金流动,即:由银行理财为主的资金,参与政府发起设立的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领域。但最近半年多来,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核心的一系列金融“去杠杆”政策的密集出台,已基本打破了过去几年银行参与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模式,这轮资金流动的旧通道即将关闭。

一、银行参与政府产业基金发展历程

从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开始,产业投资基金经历了由审批制变为核准制,乃至于完全市场化自主发起设立的过程。期间,银行也逐渐参与其中,各银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信用优势,选择预期收益率这一最具性价比方式募集资金,并将汇集的资金以资产配置的方式投资于各类包括基金在内的资产,赚取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间的利差。之后受几家银行风险事件影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将表外理财资产纳入总行统一授信管理,基金资产选择标准开始趋同于信贷。在可投资产有限,信贷避险思维下,资金大量涌入有背后信用支撑的政府和国企类资产,各地政府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开始狂奔,由几百亿快速步入万亿级别,部分基金作为融资工具特征明显,产业属性被削弱,专向、专业之初心不在。

二、银行系政府产业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批量融资”和“穿透项目”间的矛盾

近几年政府对投资保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强,在地方事权和财权尚不匹配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手中财政性资金不足,只得追求各类创新融资工具。原融资平台和BT模式难以为继,PPP本身复杂且立法尚不成熟,远水难解近渴,于是各地政府

①本文所指基金为主要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的私募股权基金,非证券投资基金。

把政府产业基金视为新的批量融资工具,省级数千亿基金,地市级数百亿基金全国各地比比皆是。为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很多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母子双层”和“高杠杆”的激进基金招标方案。期间银行资金端流动性泛滥,为维系政府客户关系,银行只得主动迎合地方政府各类基金签约和招标活动。粗略估算全国各地意向签约的政府基金规模已超10万亿,这一规模已远超出部分地方政府的实际产业融资需求,签约后又无法找到大量符合金融机构风控要求的可投资项目。于是由前期盲目签约演变成后期政府盲目兜底,但在严明重塑财政纪律环境下,此类增信方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穿透审批时无法自圆其说,最终导致实际投资落地率极低。

(二)“股权思维”和“信贷思维”间的矛盾

股权投资思维方式是看企业的价值,通过专业投资能力承担高风险、获取高收益,因此地方政府期望通过股权基金带动产业升级。但银行信贷思维方式是看风控手段,通过足额的抵押、担保、信用支持等措施获取低风险下的低收益。银行系基金也并非未在股权投资领域开展尝试,但前文所提各类原因,同时在面对过去几年间由政府和国企信用支撑资产的较高“无风险收益”,银行开展股权投资动力不足,不愿在真股权投资能力方面进行积累和实质性制度创新,仅在股權投资形式上进行变化,由此引发介于股权和信贷间的名股实债问题。

(三)项目地域分散与基金管理机构分布集中之间的矛盾

虽然项目遍布全国,但大量有历史业绩、具备募资和管理能力的机构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各地政府计划拿出巨额财政性资金时并未实事求是地考虑其中的项目资质对这些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吸引力,最终实际中标多为优质管理机构的边缘或外包团队,或者仅仅是工商注册在一线城市的伪专业机构,其募资能力不足导致还需依赖银行网络,并陷入信贷思维和明股实债的循环中。

(四)基金功能异化与遵守基金客观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

基金是一个募投管退不断正向循环发展的金融工具,专业的基金管理人的成长和成熟是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募资属性决定了投资偏好,专向投资偏好才能培养实际专业管理能力和行业内资源整合能力,投资后有价值的增值服务才能提升基金退出时的投资收益,优秀的历史投资收益才能吸引更多资金的募集。如此规模由小到大,能力由弱变强,名气从无到有,管理人通过长期持续的锻炼和考验,依靠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将社会大量资金交至最优秀的基金管理团队,由其选择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标的,进而推动产业发展。部分基金无视此规律,其结果只能是将基金异化为融资工具,管理公司沦为低价通道机构,无法体现管理人的能力和价值,也无法实现资金通过基金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资管新规对银行系基金的巨大影响

(一)存量基金推倒重来

之前大量已签约或中标的政府基金,如使用银行理财资金,受制于此次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在募资方式上需从刚性兑付回归净值型产品,在募资来源、期限、杠杆率、交易结构等方面均需要符合新的要求。再结合财政系统对地方政府融资的规范,基金业协会对明股实债的声明,资管增值税问题等政策组合拳,几乎所有的银行理财参与政府产业基金都面临重组问题。

(二)卸掉信贷思维重生

资管新规是对过去几年依附于银行信贷体系下资管行业的精准打击。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提高了老百姓投资收益,又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低成本的股权资金,但其发展速度(过快)、发展模式(过于隐蔽)、发展规模(过大)、发展方向(过于集中)在(高隐形债务)政府和(高杠杆)国企领域,最终对系统性金融安全形成威胁,因此监管层此次定点爆破清除的态度是坚决的。笔者认为长远看,这恰是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而非形式)初心的一次回归。作为专业、专向和资源整合的的基金金融工具,在卸去了信贷紧箍咒后,必将在银行新的全能型资管体系的建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资管基金资金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改转型方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刘珺?:大资管是金融脱媒的路径之一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