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伟为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服务性产业,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支撑重大战略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公路福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其中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必将对我国未来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将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新时代背景下,交通不仅要“自身强”,还要“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发力,补齐乡村交通短板,支撑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时,明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及新要求丁忠兵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与科学内涵[N].重庆:重庆日报,2017—11—09:
(一)生产发展变成了产业兴旺
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支持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不仅要实施精准扶贫、解决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还要联通城乡、带富乡村、致富农民。
(二)村容整洁变成了生态宜居
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全面整治路域环境,使路与生态环境,路与人文历史相交融,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风景线,助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三)管理民主变成了治理有效
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农村公路顶层设计,确保“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维护路产、路权的完整,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四)生活宽裕变成了生活富裕
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安全的出行环境,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城乡互动、缩小城乡居民差距,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条件。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推进,广大农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走得了、运得出”的基本需求,更加希望“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舒适、运得高效”,造成农村公路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匹配”的问题。一是农村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路网连通度较低,低等级、单车道路多,安保、防毁设施弱状况较为突出,部分乡(镇)未通三级路,通建制村公路45米及以下里程占比较大。二是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县市“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部门协作”氛围尚未有效形成,交通部门“单打独斗”情况仍然普遍存在。三是农村公路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依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未根本转变。四是养护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县乡公路管养人员配置不足,养护基础薄弱、路况下滑压力大,路产路权管护能力不高等问题仍待改善。五是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客运站建设成效没能转化为经营效益。
近年来,福建省扎实实施“四好农村路”,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具备通客车条件乡村开通农村客车率、县级农村公路机构设置率“4个100%”,做到“镇镇有干线、村村通硬化、路路有人养”,发展成效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三农”更有效
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1万公里,2014—2016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45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145个乡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四级双车道里程增加1631公里。通达条件的改善,促进农村公路与旅游、产业、自然资源开发紧密结合,有效服务了农村发展,如周宁县建设农村路助推“种、养、加、游”生态立体农业,邵武市围绕古镇、生态旅游提升农村交通环境等。
(二)扶贫攻坚更深入
三年来,福建省新改建海岛公路103公里,建成撤渡建桥项目13个,海岛及内陆水网地区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升,农村公路精准扶贫初见成效。福州市加大建设投入,对贫困村、革命老区村、民族村的村道公路按20万元/公里的补助;宁德市对通村公路“单改双”提高市级配套标准,助推贫困地区出行条件改善;龙岩市在新选聘乡村道养护人员时,优先挑选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实现养护、脱贫“双赢”。
(三)管养成效更突出
福建省建有農村公路养护应急基地19个,并因地制宜探索“县道专业化养护、乡道社会化养护、村道聘任制或点工制养护”多元化运行模式。建成省级农村生态示范路1478公里,县乡道抽检路线路面使用状况指数PQI达795,高于全国约8个百分点。三年实施安保工程116万公里,改造危桥1031座。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在全省全面推广。各地积极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如漳州市结合省级路况检测结果安排县乡道路面破损修复;霞浦县、晋江市开展县道“路宅分家、田路分家”和乡村路域环境整治等。
(四)农村出行更便捷
福建省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7%。各地对城乡客运资源进行整合,大力拓展农村客运和中短途接驳运输,提高乡镇、建制村通班率。厦门市区、莆田市区、泉州晋江市、石狮市实现全区域公交化运行;永安市探索“车主自主运营,企业规范管理,政府绩效奖励”经营模式,强化辖区农村客运运营能力;光泽县构建“县城10公里内城乡公交运营、30公里内农村班线冷热线搭配、30公里以上多种经营并存”的“三环”模式,优化运输服务。
(五)行业治理体系更完善
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建立农村公路路长与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落实分级管理职责。省级加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督导与技术指导,加强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设区市人民政府强化领导和监督;县级人民政府履行农村公路管理主体责任。
面对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主要围绕加强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乡村交通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开展乡村交通工作。
(一)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水平
“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并不过时,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建设“产业之路、生态之路、文明之路、法制之路、致富之路”是乡村交通工作下一步的关键,总体可以分为“自身强”与“三个融合”。
一是重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交通扶贫攻坚力度,制定差异化补助政策,加大贫困地区资金投入,重点改善贫困地区群众交通出行条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好先行;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尤其是县道的提級改造工作,大力推动45米以下窄路面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满足客运班线、镇村公交基本会车条件,适应城乡客运一体化的需求,促进路网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全力打造“平安农村公路”;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改革,提高省级补助标准,实行与地方财政投入到位、养护成效等挂钩的以奖代补机制,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激励,深入开展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
二是推进乡村交通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融合。依托穿镇、村公路建设,根据当地特色,开展“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加快构建建养并重、外通内联、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畅、安、洁、优”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强化镇、村内街巷道路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排水通畅、设施齐全的内部道路网络,为改水、改厕等农村其他“六改”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推进乡村交通与旅游发展充分融合。积极开展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建设,加强与景区旅游公路有效衔接,打通通往景区道路网络,旅游公路路线和线位的选择应展现旅游公路的旅游价值,保护自然环境,融合利用景观风貌,确保旅游公路原有的天然禀赋不被破坏,并通过设置支线等方式与沿线旅游资源相衔接;完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如休息区,候车亭等,可与周边旅游景区、村镇联合设置;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充分考虑安全设施的景观影响;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加强交通旅游大数据应用,健全旅游交通标识体系。
四是推进乡村交通与产业发展充分融合。围绕当地特色,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旅游、资源、产业开发性质的特色产业路,建设标准以三级公路为主,打通经济带、工业园、开发区、示范园等园区的“最后一公里”,采用“乡村交通+电商快递”“乡村交通+特色产业”“乡村交通+旅游休闲”等扶贫模式,提升农村“造血功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县城老旧公路客运站改造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整合现有公共服务站点资源,推广“多站合一、一点多能”模式,建设集客运、物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两级综合服务站。
(二)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乡村发展能力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乡村的能力和水平,主要抓住客运出行和物流服务两个方面。
客运出行方面。一是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客车”,转变农村客运线路经营模式,推行区域经营、延伸经营、循环经营、专线经营、冷热线搭配经营等灵活化的经营模式;适度扩大农村客运经营自主权,鼓励支持农村客运企业对偏远地区开行隔日班、周班、节日班以及预约、包车等不定线的灵活班次,不断提高农村客运建制村覆盖率和通达深度;以城市近郊区域为重点,推进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地区实施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二是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灵活采用客运车辆车型,对人口较少的地区采用定制、预约班车等方式,保障群众基本出行需要;探索收编城乡非法营运车辆,对收编司机给予资金补助,引导农村客运市场正规化发展。三是完善海岛交通客运体系,加快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接线公路、岛内路网、客运场站和配套设施,完善码头管理房(候船室),及时更新改造客运渡船和客运车辆,实现海岛交通精准扶贫全覆盖,切实改善海岛交通出行条件。
物流服务方面。一是统筹农村物流资源,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二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分类推进”原则,开展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利用省补资金,带动区域投资。三是制定农村交通物流服务规范,形成了交易市场型、契约型、专业化第三方和战略联盟四种物流模式。四是积极推进邮政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加强全省邮政农资连锁分销网络渠道建设;支持农村客运站增设货运中介代理功能,借助客运班车运送邮件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物流网络。
(三)完善乡村交通治理体系
加快落实《关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省、市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县、乡两级成立路长办公室,完成县、乡镇、村的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建设,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奖惩有力的路长管理制度。省级加强督导,强化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督导,加大省级统筹和计划引导,督促农村公路管理有效落实,加强技术指导,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设区市人民政府强化领导和监督;县级人民政府履行农村公路管理主体责任。
五、乡村交通发展建议
(一)统筹乡村交通发展战略谋划
研究制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运输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整治和优化农村路网结构,启动《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修编工作,为各地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指明方向;重新梳理农村公路项目库,将群众急迫需要、经济效益好的路段纳入补助项目库,加快项目建设落地。
(二)建立交通支持乡村振兴的常态化机制
建立由地方政府牵头,交通、旅游、商务、经贸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公路建设管理机制,将公路的公益属性和产业廊道的经营属性有机结合,保障不缺位不越位,推动农村公路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乡村交通建养资金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出台整合公路沿线土地开发、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无偿提供建筑材料等有效激励措施,将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组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项目同步建设、合力管护、互利共赢。
(四)建设基层交通人才队伍
引导交通人才、技术下乡,通过交通干部驻村、挂职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加强基层人才建设,改善一线工人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一线职工的合法权益,培养一批用得了、留得住的技术能手。
参考文献:
[1]丁忠兵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与科学内涵[N].重庆:重庆日报,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