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之我见

2018-04-18 03:24胡瑾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3期

胡瑾

[摘 要]数学学习中的反思,特指学生适时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學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追问中“逼迫”学生反思、在课堂总结中引导学生反思、在评价中促进学生反思、在写数学周记中强化学生反思。

[关键词]逼迫强化;评价提升;自我修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80-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考能力是学生三大关键能力之一,反思能力则是思考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曾经提出:“强调体验、经历、探索,这是对的,但是我们忽略了反思,我认为反思可能更重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反思,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什么是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呢?数学学习中的反思,特指学生适时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反思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在追问中“逼迫”学生反思

学生的反思行为不是靠教师去告诉的,特别是当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和相应的反思能力的时候。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去思考,通过追问“逼迫”学生去反思。如,我在教授“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再让学生看一段2008年奥运会上活字印刷术的表演,并提出问题:“张艺谋导演是怎样让表演如此精准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用数对的方法,接着我追问:“如果你是导演,让我们班的50位同学去参加表演,举出一个‘和字,你会怎样设计这个表演过程?”一石激起千层浪,刚才嚷嚷的课堂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不少学生开始蹙眉沉思,有部分学生甚至开始在作业纸上画图。5分钟后,学生们陆续举手,通过交流、补充,学生们从如何站队到确定哪些位置的学生举牌,甚至有的学生还想到如何使用信号……“那,你是怎样想到的?”“我先想到‘和的写法,再想到我们班有50人,站成6乘8的队会比较好看,另外两位同学作为领队……”再次的追问,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对刚才自己的思考进行一些梳理,这样学生无序的思考过程就会慢慢地过渡为一种深度的反思行为。

除此之外,课堂上还可以对学生的精彩、错误之处,抓住时机及时追问,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逼迫”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二、在课堂总结中引导学生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小结的设计,通过训练学生自己去概括、总结、检验、提炼、质疑和引申,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课堂总结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课中小结,一种是在课尾总结。

在课中,新知识形成的关键处,让学生去概括一些概念、性质,并引导学生把一些概念或性质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反思,形成引申、比较的好习惯。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根据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一性质。概括完这个性质后,我再让学生回顾一下:你是怎样发现这一性质的?(观察-发现-验证,也就是我们数学上的不完全归纳法)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三个性质都概括出来吗?通过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体会?(学习知识时要主动把知识进行纵横比较)

在课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小结时不能流于形式,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量不高,学生说的时候不能由点及面。所以课堂小结时要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所提问题要能引发学生反思,如:(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2)这节课还有什么不懂?(3)本节课的新知识可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把问题稍作延伸,又该如何解决?使学生从教师的所举之“一”中反其“三”,从而产生一系列疑问,促进反思,引发探索。

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兴趣,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引起学生思维的升华,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产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再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在评价中促进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教学中我们常用的评价方式有他评、互评、自评等,评价的本身就含有反思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反思。

1.在他评中反思、领悟

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时或回答某一问题后,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反思、领悟,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的完整、系统、全面。如,在学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有这样一道题:“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直径的3倍,那么大圆的周长和面积都是小圆的3倍。”一位学生认为这句话是错的,当问到为什么认为是错的时,这个学生却说不清,只说凭感觉。当时我发现班上有不少学生在偷偷发笑,我抓住时机故作惊讶地问:“你的感觉怎么会这么准?这句话的确是错的!同学们能不能猜测或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感觉为什么会这么准?真的仅仅是感觉吗?”3秒钟的沉静后班里慢慢有些小声音,渐渐地小声音变得自信起来,一位同学这样评价:“因为周长和面积不是同一类的量,这里却说周长和面积都扩大了3倍,所以A同学才会感觉它是错的。”接着学生又通过举例验证,证实了这位同学的感觉是正确的。最后我给学生总结:“感觉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时是对的,有时却是错的,只有我们学会反思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才能拨开云雾,看清方向,才能让我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由说不清到说得清。”

2.在互评中反思、提升

当学生回答某一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做出评价,相互补充,倾听他人,反思自己,提升认识。

例如,在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这道题:“学校美术组有36人,其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交流时学生列出了以下几种解法:(1)用方程的方法;(2)把2/3转化为2: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根据男生是女生的2/3,得出女生是全班学生数的3/5,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面对这三种各有千秋的方法,我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说说别人的方法有什么优点,自己的方法又有什么长处。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反思,使学生将他人的评价及自我反思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从而将正确的、有用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轨道。

3.在自评中反思、内化

学生的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行为,是一种高级的反思行为。当学生完成练习或回答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解方程”时,我展示A、B两个学生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做出评价,通过比较学生一致认为A同学的作业好得多,因为A同学的作业工整、书写规范,而B同学书写时“=”没对齐,忘记写“解”字。“如果把A同学的作业定为100分,B同学的作业定为60分,再对照一下自己的作业,你认为自己能得多少分?为什么?”学生在自评中反思了自己的作业,学会了正确、客观地比较,内化了自己的习惯。

四、在写数学周记中强化学生反思

书写是思维的又一次提升,因为要写,就必须先思考,思考是走在写的前面,要学生写,他就会细心地认真地上课、观察生活,然后去反思自己学到的东西,再写下来,这样就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也为其他的学科和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写数学周记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深度的、以写促思的好策略。借助数学周记的撰写,可以强化学生达成以下两种反思效果。

①借助数学周记,反思一周学习内容。一周学习内容是周记撰写的第一个要求,学生必须将一周所学的所有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的要求会促使学生看书,复习一周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归纳,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②借助数学周记,反思一周学习态度。对学生来说,有时候学习成绩不佳,有部分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被批评或被表扬了都写出原因和感受,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作业书写等。如学完“利率”问题后,一个学生在数学周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学习了利息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现场作业,求存款利息的,由于我没有注意听,结果算错了,因为这道题不仅要算出利息,还要扣除百分之五的利息税,才能算出实得利息。我真是太傻了……以后上课时要注意听讲,下不为例!”

总之,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維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我们知道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为学生搭建反思的平台,使学生懂得事事、时时反思的重要性,从中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也就是说学生要想提升综合素质,必须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持之以恒,做“反思型的学生”。

(责编 麦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