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维
全国两会早已画上圆满句号。第一次参加总理记者会的我,对记者会上的“民生”热度,至今萦怀。总理在答记者问中,关于2018年民生工作的论述,让我感到历久弥新。
尽最大努力去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会有终点站,只会有新起点。“民生”成为总理记者会上的高频词,不仅缘于党中央国务院施政的高度,更是对老百姓期盼与关切的积极回应。
“的确,有个别省份去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从全国范围来讲,我们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有能力的。保证养老金足额发放、按时领取,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12时40分,临近午饭时间,李克强总理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和吃饭相关”。
3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1200余名中外记者参加。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总理共回答了15个问题。
在两个多小时的答问中,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总理一一做出了坦诚回答,既不回避痛点,也不遮掩问题,直击问题核心,给出解决方案或下一步工作思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和期待发生着改变,党和国家也在不断为民生改善做出巨大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和反映保障及改善民生工作的标尺与准绳。
除了养老金发放外,本次记者会涉及的民生话题还包括就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脱贫攻艰、“互联网+”、政府职能转变……
过去5年,我国实现了6600多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今年的目标是要保证1100萬人新增就业,(努力)方向是1300万人以上。“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都要把就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为农民工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
通过完善基本医保制度,我国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高财政对基本医保的补助资金,至少要使2000万人以上能够享受大病保险,而且扩大大病保险病种。
回首过往,不难发现,我国民生改善的步伐稳健而扎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可以说,取得的成绩备受鼓舞,努力的方向分外明确。
结束记者会时,李克强总理说了这样一段话:“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破除民生痛点,增加优质资源,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万难不辞、万险不避。”不难发现,总理记者会所传递出的施政方向,与民众的期待高度契合。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都将成为政府部署和解决的重点。
正可谓,民有所盼,政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