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龚燃
近年来,国外许多航天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手段,大力进行结构能力调整,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商业对地观测卫星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新兴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球商业对地观测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并购热潮,尤其2017年年初至今,已发生三起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意即兼并与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M&A),是企业战略、企业财务及管理的术语,指不使用创建子公司或者合营公司的方式,通过购买、售卖、拆分以及合并不同公司或者类似的实体,以帮助企业在其领域、行业等方面快速成长。规范而言,兼并指兼并方通过购买取得被兼并方的产权,导致被兼并方丧失法人资格,从而达到控制被兼并方的目的;收购指收购方为获得被收购方的控制权,通过购买被收购方的股票或资产来实现的行为。不同的是,后者(收购)一般采用债券、现金、股票等支付方式,并不强调被收购方法人资格的丢失。总体上,尽管收购和兼并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各国对并购的定义并没有作出很明确的区分,实际操作中两者的区别很小,经常被混用,经济学家习惯将两者统称为“并购”。
近期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公司之间发生的并购主要为横向并购,结合对地观测卫星运营商的特点,本节分为传统商业运营商之间的并购、新兴商业运营商并购传统运营商,以及新兴商业运营商之间的并购共三类,选取近两年内的几起典型并购案例,对其并购背景、目标、过程、期望效果等进行分析。
2017年10月5日,加拿大麦克唐纳-德特威勒联合公司(MDA)完成对美国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的收购,并将公司名称改为加拿大马克赛纳技术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作为全球卫星遥感市场排行第一的数字地球公司和第三的MDA公司,两家公司的此次收购旨在打造卫星系统、地球图像以及地理空间解决方案与分析的行业领导者,未来有望重塑全球卫星遥感产业市场格局。
1.并购背景与动机
(1)符合双方发展战略与理念
加拿大MDA公司于1969年成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对地观测卫星信息公司之一,为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信息解决方案。MDA公司一直实行以市场驱动为原则的资本运作指导方针,其业务战略是高度市场导向的,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这一点也充分符合数字地球公司的发展方向,作为早期受到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植的传统商业对地观测公司,随着市场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美国数字地球公司也逐渐认识到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变化,在依赖政府合同的同时,需要通过广泛开发多样化用户群体、丰富公司产品实力与类型等方式,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以便摆脱对单一用户的过度依赖,确保长远发展。
(2)助力MDA公司进一步进军美国市场
受美国政府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影响,MDA公司此前无法直接获得美国政府和军方订单,主要面向商业市场用户提供服务。2012年,MDA公司收购劳拉空间系统公司(SSL),打入美国通信卫星和在轨服务市场。MDA公司也曾向美国政府客户提供“雷达星”(Radarsat)星座数据。为扩大市场空间,MDA公司制定了“进入美国计划”(US Access Plan),于2016年在旧金山设立空间系统劳拉MDA控股(SSL MDA Holdings)美国分公司,并采取调整公司管理层等举措,全力进军美国市场。此次收购数字地球公司,则使MDA公司一举进军美国政府和军方地理空间情报市场。
(3)应对新兴公司挑战,通过能力整合稳固领先优势
近年涌现的大量新兴商业遥感公司,以低地球轨道大规模微小卫星星座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成像和数据分析服务,对传统卫星遥感服务提供商构成一定冲击,并驱动政府和军方用户开始调整商业遥感数据采购战略。数字地球公司和MDA公司作为全球卫星遥感市场领先的服务提供商,敏锐捕捉到政府用户采购策略的调整和商业用户需求服务的变化,期望在稳固传统业务和用户的同时,通过此次收购行为,深度整合各自优势技术和用户网络,扩展能力,提升竞争力,有效应对新兴公司挑战,继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2.期望效果
(1)整合各自优势,打造全新能力,以产品服务多样化驱动市场规模增长
在空间段,MDA公司拥有雷达成像卫星系统,数字地球公司运营全球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光学遥感卫星星座;在地面段,MDA公司卫星地面站制造能力领先,数字地球公司遥感图像信息处理及分析能力出色。收购交易完成后,新公司将能为全球政府和商业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光学与雷达卫星系统兼备,通信卫星及分系统制造、地面站研制能力领先,并具备先进的遥感数据分析和增值服务能力。集卫星制造、地面站制造、卫星运营与服务于一体,MDA公司将能为用户提供更趋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进而竞得更多市场订单,拓展了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2)力争形成规模经济,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新公司利润率有望大幅提升
MDA公司对数字地球公司完成收购后,将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升企业利润率。成本方面,两家公司合并后将形成规模效益,通过供应链管理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并通过内部资源协调与能力协同,降低对外部采购的依赖。预测合并后,新公司每年将节约0.5亿~1.15亿美元。营业收入方面,MDA公司2016年年收入为20.64亿加元,利润率约17%;数字地球公司2016年年收入为9.53亿加元,利润率为55%。合并完成后,新公司利润率有望得到极大改善。
(3)发展新一代星座系统,打造卫星遥感行业“巨无霸”,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成为卫星遥感行业的“巨无霸”企业,重塑全球卫星遥感市场格局。一方面,MDA公司与数字地球公司合并后,将形成遥感卫星制造与运营、地面站制造的垂直集成能力,启动研制新一代遥感星座系统——“世界观测-军团”(WorldView Legion),发展亚米级高分辨率小卫星星座,具备对全球局部地区每天40次重访能力。新一代遥感星座系统预计2020年发射,届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运营光学与雷达兼备、最高0.3m空间分辨率和快速短周期重访的遥感星座,获得多类型遥感数据交叉销售机会,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改变当前新兴商业遥感公司崛起导致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占据全球卫星遥感市场六成以上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卫星遥感图像和信息服务提供商,进一步拉大与其他竞争者的领先优势,极大地挤压其他竞争者的发展空间。
2017年4月19日,美国行星公司(Planet)宣布完成对谷歌公司旗下的特拉贝拉公司(Terra Bella)的并购,从而实现互补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
1.并购背景与动机
(1)谷歌公司寻求“减负”,剥离非核心业务产品
传统的商业遥感公司,如数字地球公司于2016年11月发射的WorldView-4卫星,其分辨率已经达到0.31m,该公司也是谷歌公司卫星图像业务的重要提供商之一。除此以外,谷歌公司还从欧洲、韩国等市场购买高分辨率卫星图像,足以满足谷歌地图服务的业务需要。
谷歌公司于2014年6月收购特拉贝拉公司,最初目的是使谷歌公司获得自主的天基高分辨率图像和视频采集能力,完善谷歌地图服务,大幅提升特拉贝拉公司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推动谷歌公司在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与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结合。但是,谷歌公司发现收购之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公司每年需要购买的卫星图像成本大约在1000万~5000万美元,远低于建造和维护卫星需要的成本。因而出于发展战略考虑,谷歌公司决定剥离不属于其核心业务的产品,如建造和运营卫星,进而决定出售特拉贝拉公司。
(2)行星公司扩充卫星星座资源,拓展业务领域
行星公司提出构建由3U立方体卫星组成的“鸽群”星座,星座单星尺寸为10cm×10cm×30cm,具有可展开太阳翼,单星质量约5kg,运行在300~600km高度的低地球轨道,光学成像分辨率约为3 m ~5m。因为体积小,这种卫星可以采取一箭多星或者国际空间站释放的方式运送几十颗卫星进入轨道,但是分辨率不高。2015年,行星公司收购了黑桥公司,以及RapidEye卫星星座,但是该星座的图像分辨率仅有5m。因而,行星公司想借此次收购使图像分辨率到达亚米级的目标仍没有实现。
而特拉贝拉公司计划构建的SkySat卫星星座由24颗小卫星构成,面向全球用户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和视频数据。SkySat单星质量约120kg,尺寸约为60cm×60cm×95cm,星下点全色图像分辨率0.9m,多光谱分辨率2m,成像幅宽8km,并能获取时长90s、每秒30帧的高清视频,视频分辨率1.1m。
此外,行星公司其商业运营的核心是基于低轨道大规模星座采集的全球近实时更新数据,提供数据分析服务,而非微纳卫星制造和图像销售业务。
因此,行星公司此次收购特拉贝拉公司,一方面能实现两种业务的优势互补,获得其高分辨率图像和视频;一方面,还可以获得特拉贝拉公司的数据分析服务和图像销售关系。
2.期望效果
(1)整合各自优势,丰富多类型的卫星遥感卫星图像数据产品
140颗鸽群(Flock)卫星分别于2017年2月、7月和10月分三批次发射,包括88颗Flock-3p卫星、48颗Flock-2k卫星、4颗Flock-3m卫星,这些卫星仍采用3U立方体卫星设计,成像分辨率3~5m,截至2017年底共有超过190颗卫星在轨运行。行星公司具备每天对全球覆盖一次的能力,快速获取全球最新图像。行星公司收购特拉贝拉公司后,数据类型进一步丰富,公司进一步推出了行星数据平台,在线提供快速更新的图像和信息;还提出应用开发者计划,支持用户基于公司数据开发自己的应用。
SkySat星座恰好与行星公司现有的100余颗中等分辨率的卫星舰队互补,前者具有亚米级分辨率,能够定期且快速地更新地球上特定区域的快照;后者则具有3~5m的分辨率,拥有覆盖全球的定期快照能力。而当二者合而为一,将变得独一无二且创造出新的价值。
(2)为小卫星遥感产业领域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推动该领域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新兴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瞄准全球覆盖的互联网接入服务需求和近实时更新的对地观测大数据需求,积极利用小卫星发展规模庞大的对地观测星座。未来,小卫星遥感产业将实现从初具规模向成熟应用的跨越,商业模式创新将不断涌现,小卫星遥感产业的融合式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1.加拿大地球直播公司并购西班牙德莫斯成像公司
(1)以开发搭载高中分辨率视频相机起家
加拿大地球直播公司于2010年成立,位于加拿大温哥华,最初致力于开发全球首部超高清卫星实时全彩视频,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平台,为用户提供卫星数据定制服务的新型宇航企业。作为初创公司,地球直播公司已经在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2013年,公司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中分辨率相机(MRC)和高分辨率相机(HRC)。MRC的分辨率为5m,幅宽约50km。HRC分辨率为1.1m,视场为5km×3.4km,能够拍摄单幅图像和帧速率3.25fps的视频,每天可产出150段每段90s的视频,且能与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公司的相关架构兼容。
(2)资金有限、能力不足,并购传统企业乃能力建设最佳途径
由于资金有限,2013年,加拿大郎福德能源公司(Longford)收购了地球直播公司的所有已发行和流通股票,使其成为郎福德能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地球直播公司股东成为郎福德能源公司的股东。郎福德能源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市(Calgary),在伊拉克运营独立的油气开采公司。
尽管如此,为扩大市场,地球直播公司改变发展战略,希望脱离国际空间站,并于2015年提出了“光学合成孔径雷达”(OptiSAR)卫星星座计划。该星座预计由16颗卫星组成,包括8颗光学卫星和8颗SAR卫星,卫星分布在2个轨道面,于2020年开始运行,将成为全球首个多光谱与合成孔径雷达(SAR)完全集成的商业对地观测卫星星座。
(3)顺利并购,资源共享,深度合作
为快速提高公司实力,使其有能力建造OptiSAR卫星星座系统,2015年7月15日,地球直播公司以7640万欧元的价格完成对西班牙德莫斯航天公司(Deimos Space)的下属子公司——德莫斯成像公司(Deimos Imaging)的收购。通过此次收购,地球直播公司不仅拥有了德莫斯-1(Deimos-1)和Deimos-2卫星的运营权,包含两个地面站在内的完整的卫星运营能力,还获得了与此相关的卫星图像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分发和销售许可能力,德莫斯成像公司拥有的650亿km2的图像数据库改善了地球直播公司的图像存档,加速了公司在数据分发、web平台开发以及自主卫星星座建设方面的战略布局,极大增强了公司在商业遥感方面的能力,扩展了市场营销渠道。除了此次并购行为外,地球直播公司还与德莫斯航天公司建立了双边合作协议,后者将作为战略执行合作伙伴参与OptiSAR卫星星座建设。
2.美国行星公司并购加拿大黑桥公司
(1)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并购为必然结果
行星公司(当时还未改名,称为行星实验室公司)和加拿大黑桥公司在发展愿景上保持高度一致,致力于构建稳定的数据供应平台以及顺畅的数据营销渠道。由此可发现,两家公司能力正好互补。行星公司当前以分发遥感数据图像为主,并正在开展响应的数据产品处理软件,但由于公司仅拥有中分辨率Flock卫星星座,数据产品单一,营销渠道也不完善。而黑桥公司主要从事数据分发、地理信息服务和互联网业务,从2009年发射了全球首个RapidEye商业小卫星星座以来,由于经营不善几次破产被收购,但却积累了海量的RapidEye卫星存档数据库,曾运营加拿大第一个商业遥感接收站,作为加拿大领先的数据分发商,拥有完善的对地观测数据分发渠道。因此,两家公司并购充分体现了双方的优势与优势互补,为大势所趋。
(2)快速向新领域扩张,最大程度地获取分销商销售网络和全球用户
2015年7月,行星公司与黑桥公司达成并购协议,收购该公司及其所属的RapidEye卫星星座。借助本次战略性收购,行星公司快速向新领域扩张,获得了超过100家的分销商销售网络和遍及全球的用户群体,以及RapidEye卫星星座6年来获取的全球图像的海量存档数据,图像分辨率5m,约600亿km2。这些数据使得行星公司拥有了稳定、可靠和多样化的数据集,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商业卫星图像公司之一。同时,行星公司还快速实现了其高频更新地球图像的目标,将图像的更新频率提高到每天一次,这样的频率将大大拓宽遥感图像的应用领域。
合并到行星公司后,黑桥公司将会继续运营RapidEye卫星星座,同时在其商业运行中加入行星公司的创新数据分析技术和敏捷航天技术,获得在互联网上销售地理空间数据以拓展市场的战略机会。
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公司并购重组是其为适应市场发展作出的重要商业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地观测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当前卫星对地观测产业仍处于过渡阶段,应用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都为新产业形态的加速形成创造了条件,卫星对地观测市场正处于向市场化、开放式、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可以预见,经过商业市场的大浪淘沙,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市场将逐渐被一些实力雄厚、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对地观测卫星或服务巨头所垄断。
1.合作共赢是对地观测并购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航天企业并购重组是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新型市场空间需要更加雄厚的实力去拓展,同理,商业对地观测公司并购是对地观测卫星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的对地观测数据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数据应用还不具备可能对农业、保险、资本市场和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发展起到变革的能力。尤其对于当前的“用户导向”型市场,对定制化增值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充分利用可用的对地观测数据,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公司必须与专业的图像分析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其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推动卫星图像分析业务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应用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思路和多样化发展方式,以及强烈的合作及融合意识,不同业务领域的融合发展是对地观测并购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2. 顺应商业市场变革,优胜劣汰、顺势而为
近5年来,全球商业遥感出现新一轮创业高潮,不断有新的公司提出新的概念、发射新的卫星,并且出现了新一轮的并购高潮。无论对于传统商业遥感公司,还是新兴公司,近几年都在大力整合资源,提升自己竞争力,顺应市场发展,力求占据一席之地。不论是作为商业市场巨头的数字地球公司,还是实力雄厚的加拿大黑桥公司,均难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新兴对地观测公司更是如此,截至目前仅有通过多轮并购重组后的行星公司等具备与上述传统运营商竞争的实力。当前,商业遥感领域的革新依然在进行,一旦建立完善、成熟的商业模式,传统商业遥感格局将被打破,各大商业对地观测公司也需继续紧跟形势,随时调整发展战略,与时俱进,才能在市场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3. 需要重视并购后的资源优化整合
公司并购不是并购双方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协同增效,涉及到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制度管理、企业稳健、资源融合等多方面。近年来,民用航天企业开展的许多并购相对比较分散,对地观测企业并购需吸取此经验教训。一方面,对于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等致力于形成一体化、全领域、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均对企业并购战略、并购目标规模、市场增长潜力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准确把握,方可实现并购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于马克赛纳技术公司、行星公司等以丰富产品类型为目的开展纵向合并的企业,则需在并购后考虑到多样化数据、产品和服务等融合技术,以实现双方资源的最优融合。
[1] Global Commerce in Smal l Satel l ites:Trends and New Business Models, 28th Annual AIAA/USU Conference on Smal l Satel l ites, August 4, 2014.
[2] Euroconsult. Satellite-Based Earth Observat ion, Markets Prospects to 2025,2016.
[3] Global Satel l ite-Based Earth Observat ion,8th Edit ion, NSR, , August 2016.
[4] MDA Completes Acquisit ion of DigitalGlobe,Creates Industry Leader in Satel l ite Systems, Earth Imagery, Geospatial Solutions and Analytics, MacDonald,Dettwi ler and Associates Ltd. , October 2017.
[5] Updating National Pol icy on Commercial Remote Sensing, James A.Vedda The Aerospace Corporat ion, March 2017.[6] Gunter’s Space Page. http://space.skyrocket.d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