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校教师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主体性

2018-04-17 11:58张攀
党政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事务民主党员

张攀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2017年8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中共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提出“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干部人事、年度考核、提职晋级、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教师党员通过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学校治理在体系架构上得到明确。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激发教师党员参与学校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对于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一、党内事务及其民主参与

1.党内事务的含义

党内事务指一定的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整个党的全部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协调等各项工作内容及其活动。党章是一个政党为实现党的纲领、规定党内事务所设置的根本法规,对党内事务有着明确的界定,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根据党章规定行使对党内事务的职权,党员通过党章赋予的权利参与党内事务,党内事务必须坚持组织制度。根据党内事务的需要形成了落实和推动党内事务的工作部门,如纪检部门对党内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组织部门对组织设置、干部教育、干部调配的管理,宣传部门对党员干部宣传、理论研究工作的管理,统战部门对党的统一战线事务的协调和管理等 。

2.党内事务在高校的具体体现

高校党内事务指在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前提下,联系学校实际,开展的党的各项工作,它包括党委领导作用、院系黨(委)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包括党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干部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统一战线工作、保密保卫工作、党校教育工作以及工青妇群众群体工作等等。高校党内事务的主要特点是,将党的各项事务与教学育人相结合,其实质是围绕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加强高校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职工党支部的主要职责(要推动的党内事务)进行了明确,并规定了“营

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学校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前,应当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党内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党员通报” 。

3.党内事务民主参与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强大动力。只有坚持自我净化、自我革命,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规范党内民主参与程序,拓展党内民主参与机会,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在面临“新的伟大斗争”中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能力。高校是思想意识形态的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要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因此,扎实推进高校党内事务民主参与的进程,广泛听取师生、党员群众的看法、想法、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凝聚办学共识,有助于科学决策和加强高校党的领导。

二、高校教师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现状

教师是科研教学和教书育人的主体,相较学生党员的强流动性,教师党员流动较小,且高校师资队伍中教师党员比例较高,教师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推进校院二级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高校教师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现状进行了实证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对问卷进行了量化分析和数据比对。

1.调研问卷的结构与测量方法

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含年龄、性别、党龄、是否是党务工作者等。调研内容以党员责任量表形式呈现,根据基层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即“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的要求,分解出8项党员对自己应尽义务的认知内容,让被调查者判断自己应尽义务的重要程度及其自身实际履行程度。程度描述均采用李克特式5点量表:1 很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重要、5 很重要;以及1履行得很不好、2履行得不好、3履行得一般、4履行得好、5 履行得很好。被调查者对每道题的态度由他每道题答案的分数体现。本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

2.问卷调研过程

问卷利用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平台发布,包括PC版和手机版。

3.调研结果

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提高政治素养,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应“教育党员有力”,

“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学习和实践活动”对应“管理党员有力”,

“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对应“监督党员有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与党员、教师交流,自觉维护团结”对应“组织师生有力”,“关心同事,关爱学生,努力营造良好师风、教风”对应“宣

传师生有力”,“关心本单位和党组织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对应“凝聚师生有力”,“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中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和“带

头承担和参与本单位公共服务工作”对应“服务师生有力”的分解项目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提高政治素养,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认知最重要,“关心本单位和党组织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的认知最不重要;“关心同事,关爱学生,努力营造良好师风、教风”的履行情况最好,“关心本单位和党组织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的履行情况最不好。

将教师党员对党员义务和作用的重要程度与自己实际履行程度进行描述性分析。调研发现,在不披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教师党员对应该承担和参与党内事务的认知程度均值都高于履行程度均值。也就是说,主观上均认同党员参与很重要,但在自我评估中普遍认为自身实际参与不足或不满足组织建设的需要,尤其表现在“关心本单位和党组织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上认知和履行程度的一致低评价上,这反映出教师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主体性仍然不足,主体缺位是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的重要微观因素。

三、高校教师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党员是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主要力量。但实践中,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工作,承受着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巨大压力,教师的时间、资源、体力有限,受主体意识、参与能力、参与渠道途径和参与心理的共同影响,教师党员的政治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引导和完全实现,直接造成了讨论党内事务主体性的缺失。其主要原因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有“想不想”参与的因素。有些教师党员对党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不是很清楚,“不去想”;有些教师党员虽然清楚,但不愿意投入精力在参与讨论党内事务中,认为没效果、没结果,“不愿想”;有些教师党员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党内事务,“顾不上想”。

第二,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能力尚显不足,有“会不会”参与的因素。有些教师党员对应该参与

“什么”党内事务不完全知晓,参与党内事务时应该“怎样”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不完全知晓,对“如

何”参与党内事务的尺度把握不准,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务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不足,工作推不动、跟不上、接不住。

第三,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渠道和途径不够畅通,有“给不给”参与的因素。目前参与讨论党内事务主要通过党员代表大会、组织生活会、党务公开、党内通报、党内监督、征求党员意见等方式来实现。但常态化的方式主要是组织生活会,其他渠道途径的使用频率不高或覆盖面不充分,导致有参与讨论党内事务主动性的教师党员参与不了。

第四,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心理成本较高,有“敢不敢”参与的因素。有些教师党员对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和途径清楚,但不愿深度参与和表达意见建议,担心被站队、被边缘化;有些教师党员虽有表达建议和意见的想法,但在行使表决权、选举权等民主权利时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担心被“穿小鞋”。

四、激發主体性的实践路径

主体性是决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在动力和基本因素,决定着党员参与讨论公共事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党员的主体性,向内体现为参与讨论和决定党内事务的愿望和积极性,向外投射为对高校治理、人才培养等高校事务的应对姿态和主人翁意识。主体性较高的党员,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咨询、了解或反馈学校的公共政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对政策执行效果主动监督,并积极参与政策的执行。主体性不高的党员则会将党内或者学校的公共事务,以及附加与其身应有的义务作为其日常工作生活的枷锁和负担,予以回避和搪塞。主体性一方面体现为主体自觉意识的表现,一方面又是主体的社会性的表现。可以从外部环境营造和内在主体意识引导上,激励教师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内事务讨论中来。

1.加强党性教育,增强主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的性质有明确的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就是先锋队员,这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在讨论党内事务中,要积极参与,尽最大努力帮助组织做出最优决策。高校教师党支部要用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组织部、党校、教师工作部、宣传部、各二级党组织等要结合党内专题学习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党员的信仰教育和党性教育,通过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让每一名教师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认识到作为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为党内事务和党内民主建言献策。

2.完善支部功能,构建组织归属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牢牢把握党组织的政治属性,把解决教师思想问题和解决教学、科研、生活等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开展党内外激励关怀和帮扶结对,贴近教师思想、工作、生活实际,持续创新服务载体,有效衔接个体需求和组织目标,从职业规划、生涯发展、激励评价、人文关怀等方面创造条件助力教师成长发展,增强教师党支部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使教师党支部成为党员之家、教师之家,发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和塑造人的作用,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群众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

3.抓好关键少数,引领党内民主

“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推进高校党内民主,激发教师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主体性,干部同样是关键因素。为此,要通过干部选用把群众公认、忠诚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让教师党员感受到学校的民主氛围和干部队伍的民主能力,规避“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借民主推荐之名,行个别人意图之实”“提拔一个人、打击一批人”等现象对教师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积极性的挫伤。要抓好干部教育,将党内民主列为干部学习的必修课。在学习态度上,要看校院两级干部是否按规定参加学习和保障学习时间;在学习内容上,更要看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内容设置围绕中心工作和推进党内民主的系统性;在学习效果上,要看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决策中是否存在“一言堂”、要看民主生活会质量,还要看深入教学科研一线情况等。要抓实作风建设,加强对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考核,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群众反映强烈、专断跋扈、不尊重党员主体性、不推进甚至阻碍破坏党内民主的领导干部严格按程序进行组织处置,从而让普通党员有机会、有尊严地参与讨论党内事务。要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内生活和执行党内民主议事的履职能力,使教师党支部书记会说党的话、会开党的会、会做党的工作,能够自觉推动支部践行党内民主。

4.完善机制设置,推进民主实践

从内部看,一是加强党员的沟通联系,促进组织内信息流动,提升组织效率,促进党员与组织、党员与党员间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如,适当增加党员讨论的公共议题,形成参与的良好氛围,避免对一些事务的单中心决策;对于和党员利益相关的事宜,尽可能聆听每一名利益相关党员的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等。在政治学中,沟通甚至被认为是替代抽象制度而促进公共难题实质解决的最终方式。二是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给党员对未来稳定的预期,鼓励党员积极履职,积极负责地对党内事务发表意见,对于一些建设性的批评建议及时采纳并予以反馈,从而激励更多党员参与到讨论党内事务中来。如,实施党代表提案制、党代表常任制,成立党代表工作室,开展智慧党建、微言建党等。

从外部看,社会监督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没有强制力的监督,在高校民主办学治校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完善和加强高校的社会监督,既要充分保证师生群体和关切人士对学校抽象政治行为与具体政治行为进行的监督,如,实施民主党派议事制度、党外群众意见建议会议制度、校情通报制度,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等。更要设置形成开放包容的民主参与结构。因为,党内民主虽然只是内部的政治生活,但社会主义大学的属性和高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党内事务的民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它不仅应该容纳全体党员,而且应该容纳党外的广大人民群众,“这种开放性的党内民主结构,是党内民主活力的关键所在”。

如,落实监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进政务党务公开等。

基金项目:上海市2016年度阳光计划“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干部队伍监督实施路径研究” (编号:16YG47),上海市教卫党委党建研究课题“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制度安排与主体性激发” (编号:2017ZX020)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事务民主党员
中国式民主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针对基于B/S架构软件系统的性能测试研究
一种Web服务组合一致性验证方法研究
尼日利亚 民主日
Hibernate框架持久化应用及原理探析
党员标准是什么?
SQL SERVER中的事务处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