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快速发展,引发全球瞩目,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可以说,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民营企业发展史。
来自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民银智库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对中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人口90%在民營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了50%。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竞争地位快速提高。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市场浪潮中崛起,挑起了民族发展的重任。
中国民营企业前行之路仍需多方清障。首先,民营企业自身的短板仍然突出;其次,外部营商环境仍需大力优化;再次,民营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负担较重。
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重申“两个毫不动摇”,首次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民企健康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制约民企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市场准入门槛等将被一一破除,这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营企业应当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各级政府应改善制度供给并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税费制度改革,降低民企生产经营成本;金融行业应加快探索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
1978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如春风般吹过中华大地,濒临崩溃的经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顺势而生。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针对民营企业姓“资”姓“社”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立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应用,互联网经济快速走进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创业的热门领域,雅虎、网易、搜狐、新浪、百度、阿里巴巴等一批民营企业诞生。2000年4月13日,新浪网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第一只真正来自中国大陆的网络股登上纳斯达克。
从2012年到2017年,民营企业加大了在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融资租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布局,如京东集团在第三方物流配送、金融等方面持续发力,腾讯、阿里巴巴在第三方支付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向金融等其他产业进军,小米公司、京东集团、新希望集团等联合成立新网银行。金融租赁、新能源、通信设备制造等新兴经济领域的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类型。
通过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大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提高,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华为超过苹果公司,以83.58亿欧元的研发费用高居第八位,中国的百度、联想、腾讯和美的等企业都榜上有名。
[案例描述]
民营企业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全球的成长过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2015年,中国大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财税政策、产权制度等领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据统计,2016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1万户,2017年这数据达到1.66万户,民营企业数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新登记的企业中,96%以上属于民营企业。据统计,我国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已接近60%,创业板90%是民营企业,中小板80%是民营企业。
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对外投资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创造的GDP占比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迅速发展为60%,河南,浙江、辽宁、河北、福建等省份的民营经济产值超过60%,甚至高达70%以上,民营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并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已超过50%。
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进入21世纪以来,营业收入达千亿元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国内国际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2017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榜单中,有六家民营企业2016年度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大关,即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出境并购数高达1800笔,总金额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在2012-2016年的5年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年均增幅达33%,而2015年民营企业境外并购金额占当年境外并购金额的75.6%,其数量和金额均首次超过了国有企业,成为海外并购的主角。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海外并购交易中,由民营企业参与发起的并购数量达到359宗,在总共572宗交易中占63%。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市场的主导力量,彰显出极强的竞争态势。
民营企业家崛起 挑起民族重任
在经济学中,技术、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被认为是四大稀缺性资源。企业家精神就是崇尚和敢于创业、创新、冒险、担当和奉献的精神。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上的不断突破创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吃苦耐劳、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坚韧不拔的企业家队伍,也因此催生了中国的新阶层,即民营企业家群体。
20世纪80年代,鲁冠球、柳传志、张瑞敏、刘永好、吴仁宝、宗庆后、任正非、年广久等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20世纪90年代,“下海潮”培育了陈东升、毛振华、冯仑、潘石屹、王石、俞敏洪、李宁、史玉柱等第二代民营企业家,有人将他们称为“92派企业家”;200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批拥有高学历、高技术、年轻化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第三代民营企业家诞生,如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马云、周鸿祎、刘强东、丁磊等互联网企业大咖;白2014年后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滴滴创始人程维、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ofo创始人戴威等等新生代民营企业家走上了历史舞台。
[案例分析]
民营企业需补齐自身短板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整体创新能力待提升、诚信精神期待深入塑造等是当今民营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据统计,大型民营企业中96%以上的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仍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健全。其突出表现在家族式治理模式较多,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重大失误,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经过4J0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一批国内甚至是世界知名民营企业,如华为、美的、吉利等,但从整体上看,90%以上的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大多数都从事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一般竞争性行业,且处于产业链低端,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长期依靠低成本、低层次模仿、低层次加工在市场上竞争,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投入产出低、竞争力弱,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微笑曲线”底端。而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限是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
国际企业界的实践经验表明,研发强度在5%以上时,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充分发挥;比重为2%时,仅能够基本维持;如果比重低于1%,那么企业将难以生存。
从整体而言,中国民营企业本身实力有限,不具备自主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物质基础,同时受传统观念和经营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不足,自主创新意识较为缺乏,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部分民营企业的趋利性强、责任意识淡薄,环境污染、不遵守劳动法、劳动强度大、拖欠工资、公司跑路、山寨产品、虚假宣传、医疗事故、诚信度低等负面形象曾一度使民营企业的公众形象大为受损。在2014-2017年的四年中,首次违约的债券发行人主体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70%以上,不论是公募债行政违约主体还是发生兑付风险的信用事件,均昭示着民营企业已成为债券市场的风险高发主体。就全国范围来看,从2015年到2016年新增的失信“黑名单”企业已逾3000万,由此卷入企业主、股东及连带责任人录入失信“黑名单”或超过一亿人以上。
外部营商环境仍需大力优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问题,在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改革、鼓励民间投资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策并未落实到位,民营企业仍然会受到不平等待遇,大量隐形壁垒仍存在,仍面临“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问题,“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获取资源方面,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与国有企业视同仁的待遇。
尽管近年来已持续不断降低民间投资的准入门槛,但在诸多领域,民间投资仍存在市场准入的隐形障碍,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公平参与竞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商关系向健康、积极、和谐方面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民营企业仍然在政府部门“遇冷”,政商关系“清而不亲”、舍“亲”保“清”的情况较为普遍,通过“红顶中介”变相准入、变相收费、明放暗不放等问题依然存在。“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尚未完全建立,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软环境急需加大力度改善。
融资问题仍有待破解
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当前民营企业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
中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依然要依靠内源融资,以自有资金为主,通过银行贷款、债券以及股票等资本市场融资的占比较低。在外源融资中,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民营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的占比较小。在中国约7300多万家小微企业中,需要银行贷款的比例达到25.8%。在有银行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中,能获得贷款的比例仅为46.2%,即实际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只占总数的10%左右。大量运营高效、更具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足够贷款,不少民营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和技改资金,有时需要通过高利率的民间借贷来维持正常运营。
党的十九大为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对非公有制经济做出新的重大论述,重申“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首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場主体活力”,并在市场准入制度、产权制度、商事制度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表明党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不变,坚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市场准入门槛、现实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将被
破除,民营企业的活力、创造力将得到充分释放。
报告指出,民营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公司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制约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摆脱长期依靠低成本、低层次模仿、低层次加工的局面,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民企应自觉培育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树立契约意识,自觉诚信守法、以信立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
政府部门应当坚持服务型政府理念,进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完善制度供给,从政策支持转向制度保障;在健全市场体系、创造平等政策环境和完善制度服务体系等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制度环境;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政府的“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构建、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法治、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
金融部门应当加快探索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解决方案,打破金融供给抑制,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以多元化金融供给匹配金融需求。首先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领域的民营中小企业;其次是改善面向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服务;再次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宽民营资本准入,加快民营银行设立步伐,积极推进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银行体系,匹配多层次的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最后是完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以多种方式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试点,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