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永力 张晓辉 谭国明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气象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人们对气象部门制作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关注,这也就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说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本文结合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作者积累的采访经验,总结出了对如何培养气象新闻敏感性,拓展信息来源和渠道,提高新闻采播率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详细介绍了提高采访质量的几种方法,得出要想提高采访质量就需要“事前勤研究、访前多沟通、采访重技巧”的结论,以期为气象新闻工作者提供参考,共同提高气象新闻质量。
【关键词】气象新闻;新闻采访;采访技巧
气象新闻报道既是气象部门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6年中国气象频道的开播,不光是对各地上传气象新闻素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而且对素材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气象新闻采访工作实践,应用气象新闻的“四个属性”,即从气象新闻敏感性、气象新闻常识性、气象新闻互动性、气象新闻规律性出发,浅谈气象新闻的采访技巧,[1]望与同行共勉之,共同提高气象新闻的质量。
新闻对时效性要求高,尤其是气象新闻有着人们共同关注的“新闻点”。这就要求记者要以最快的速度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因此,气象新闻的采写者要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是记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善于思考是很重要的,这样当事情发生时,才能够迅速捕捉到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在平时不仅要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还要发动家人、同事、朋友,让他们也留意身边事。还需要积极参加天气会商,提前把握天气动向,以及留意一些特殊渠道,比如市、县发布的灾情直报等;平时多留意本地新闻,从气象的角度将这些新闻进行再次挖掘。例如:2014年5月3日至6日承德市出现持续低温天气,此次降温使承德中南部大部乡镇出现霜冻,中北部大部县区出现冰冻。全市6个县122个乡镇受低温冻害影响,受灾面积131.09万亩,农业经济损失达16375.9万元,受灾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谷子、胡萝卜、露天蔬菜等。笔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进行了跟踪报道。除了采访受灾群众,还采访了当地主管副乡长,了解了受灾情况以及救灾措施,对农业、农气专家进行了采访,对可采取翻种、浸种补苗、育秧补栽等补救方法进行了相关报道,并对后续的抗灾自救情况进行了持续的报道。通过留意身边的一些小事,笔者还挖掘出不少新闻点,例如天气降温明显,保暖衣畅销、当心加湿器引发肺炎、白露节气气温突降儿童老人谨防感冒等。
(一)要把气象新聞敏感性同工作的主动性相结合
新闻敏感性和工作的积极性,这两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气象新闻报道和其它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它新闻报道的“主体”主要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气象新闻报道不单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还有其它新闻报道所不具备的“利器”,即“预报性”,也就是说即使未发生,也要而且有时是必须要进行报道,这完全符合气象学的预报属性。当然,如果将“未发生”的气象事件作为气象新闻处理的话,应当注意气象新闻的敏感性,就是应从舆论上引导群众,促进社会的发展。当然,现实生活包罗万象,什么是社会所需要的气象新闻,作为气象新闻工作者就要从全局出发,衡量多种客观事物,从中找出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全局发展的事例来,这就需要培养政治敏感。所以,当好一名气象新闻从业者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例如,出现大幅降温情况时,就要注意其对农业、交通、市民生活等造成的影响。有时因为降温较大,就要适时提醒市民出行增加衣物、减少出行、户外运动改为室内运动,而这些都是很好的新闻素材。
(二)要将新闻敏感同个人知识面的扩展相结合
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别人怎么就能把它制作成一条很好的新闻,为什么自己却白白的浪费了一条很好的新闻点呢?这有的时候就和自身的知识面狭窄有关系,因为知识面较窄,没有办法抓住好的新闻点,使之白白的浪费掉了。例如2015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承德市降水偏少,各县区普遍较历史同期偏少60%-90%,这个时期刚好处在春玉米拔节育穗期,为需水关键期。对降水稀少造成“卡脖旱”情况,笔者通过采访农业专家和气象专家,对未来天气趋势,如何积极补救,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做了有关报道,为农户抗旱救灾、减少损失等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如果缺少相关知识,可能就会错失一条好新闻。所以作为气象新闻工作者,我们既需要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精通气象以及其它专业知识,并且具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2]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采访记者拿起话筒,面对采访对象却不知从何说起,不知道该如何提问,这并不是记者的功力不够,而是事先的准备不足。特别有的时候需要结合一些气候数据进行分析、提问。例如,当夏季出现干旱时,就需要统计本年和历年的降水情况,末次降水的时间和降水量等数据,这样在采访的时候才有得问、有得说。
准备不足,不仅难以应对采访,更难以成稿。采访结束后就会发现,得到的信息量太少,根本无法成文,采访的视频也可能和中心思想有所偏差,使用起来比较牵强。采访前,记者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做到边收集、边阅读、边消化吸收,找出疑点、难点,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即采访思路和大纲。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同时记者要考虑被采访者的身份、职位、文化知识水平、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态度等,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确定所要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采访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不同的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方向和内容会呈现不同的想法,内容有利于采访对象或符合其兴趣的,采访对象会积极配合,而当内容对采访对象不利或不感兴趣时,采访对象就会缺乏兴趣。记者作为采访的主体有责任营造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引导采访顺利进行,圆满完成采访任务。因为不同采访对象所具有的个人素养、职业、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所以在接受采访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有外向型有内向型,有善于交际的有少言寡语的。要搜集到新闻报道所需要的大量事实,就必须和受访者有良好的沟通,获得受访者的信任,寻找共同的话题,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同时还要选择好采访的时机和适当的环境,务求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言语和态度不仅影响着采访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受访者对记者以及所供职媒体的印象。现代社会的信息交流速度快,信息量大,人们对媒体不像以前那样充满了神秘感,而是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采访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一定要注重个人修养,懂得尊重别人,要让受访者感觉受到尊重;不尊重受访者,盛气凌人,骄傲自大的记者会让人避而远之。[3]
对话是新闻采访的主要形式,对话的目的是为了采集新闻事实。提问,是记者与被采访者通过对话来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得法与否,是对话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笔者通过个人摸索,总结出了两种比较实用的提问技巧。
(一)问答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受访者能配合记者的采访,记者通过对受访者问话,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对于这样能配合记者进行采访的受访者,记者通过一些简单、巧妙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丰富新闻内容。有的时候采访对象的回答会出乎意料的精彩,极大提升了新闻的趣味性。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提问技巧。
(二)交谈型
有的时候,采访对象无法配合记者进行采访,特别是气象采访,很多时候都需要深入田间地头,面对的是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例如,笔者有一次在田间地头采訪的时候,向农户提问今年收成如何,该农民朋友从收成讲到了降水、气温等情况,让笔者得到很多有用素材。而更多的情况是当面对摄像机时,他们会紧张得无法说话。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记者多和受访者沟通,消除他们内心的紧张,营造轻松的谈话气氛,在他们干活的同时,以交谈的方式,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就气象新闻采访而言,采访不仅是为了收集素材,而且还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特定方式,节目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采访的技巧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事前勤研究、访前多沟通、采访重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对记者的采访方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记者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和素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工作中与受访者充分沟通,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加入个人自身特点,才能做出优秀的气象新闻报道来。
注释:
[1]武晓磊.EDIUS系统在电视《天气预报》改版中的应用[J].内蒙古气象,2015(04):42-44.
[2]张俊洋,陈正.撰写电视天气预报文稿的原则与技巧[J].内蒙古气象.2012(6):48-50
[3]沈昊翔.浅谈电视新闻中的采访技巧[J].科技资讯,2006(32).
参考文献:
[1]容颖华.浅论新闻的采访与提问[J].广东科技,2009(10).
[2]俞东晨,刘建勋.电视采访的技巧[J].新闻前哨,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