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平
喜欢文学的人都知道,要用文字刻画一个人物,白描、对话和心理描写是少不了的。白描和对话从外表现人物,心理描写从内表现人物,内外结合,身心兼顾,人物形象必会栩栩如生,丰满生动。当然,中国传统文学比较习惯从外部去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尤其是对话,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而对于对话当中的尬聊(指谈话时碰蛳会聊天的,或者忽然一句语误,让谈话的气氛陷入冰点,可谓分分钟把天聊死),很多人不太重视,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学作品和文化经典里,尬聊经常是必不可少的神来一笔,往往比正儿八经的对话还要有效果。我们姑目举凡例。
一部魏晋史 尬聊添神采
传世经典《世说新语》主要是通过对话来描写人物,往往短短几句就形神俱备,立体深入,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当然,这当中少不了尬聊。我们看看《世说新语》当中有趣的例子。
在《世说新语》第二十五卷里,有好几处尬聊场面。
且说公元280年,西晋终于统一三国,“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片降幡出石头”,三足鼎立的局面总算结束了。这一天,原来的东吴之主孙皓也被押送到了洛阳,以臣子的身份拜见晋武帝司马炎。
对于这么重大的历史场面,要记的东西当然很多,然而,《世说新语》却只抓住了一场简短的尬聊。记载是这样的:司马炎开玩笑地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否?(听说你们东吴人喜欢作《尔汝歌》,互相对唱,你今天且唱一首给我听听看。)”这个玩笑当中,多少带点侮辱轻蔑的味道,将曾经的东吴之主当成奴仆看待。孙皓是怎么应付的呢?只见他举起杯唱起来:“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过去我跟你是邻居,今天我做你的臣子。)唱的尽管是现实,司马炎却后悔了,为什么?本以为孙皓只是唱流行的情歌,没想到孙皓把他司马炎也放到歌里去,分明也是用轻蔑来回击他的侮辱,而目合情合理。这样一来,会面就陷入尬聊的地步,感觉不舒服的是晋武帝,得分的是孙皓。
一场短短的尬聊,孙皓这个人物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他颇有祖宗孙权的风度,善于回击嘲笑的机智,跃然纸上。尽管他在东吴做得不怎么样,但这一次尬聊为他在历史舞台上增分不少。当然,从中也能看出司马炎的大度,他还是开得起玩笑。
在这一章里,还有一场尬聊,是关于司马炎父亲司马昭的。有一天,司马昭和陈骞、陈泰同坐一辆马车,到钟会那里去。司马昭和陈骞、陈泰看见钟会,就说:“望卿遥遥不至。”(远远地看见你,还没到,表面意思是说钟会不合群。)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在古代,儿女忌讳直呼父母的名字,与父母名字谐音的字也不能说和写,否则就是不敬,而钟会的父亲叫钟繇,“遥”和“繇”在当时谐音,当着钟会的面叫“遥”,分明是戏弄钟会。事隋到了这种地步,也就相当于尬聊了,而且没面子的是钟会。
钟会却一句话化解了尬聊,“矫然懿实,何必同群”,此话本来的意思是说我高超出众,有美德,有实才,然而却让司马昭、陈骞、陈泰都不舒服了,因为司马昭的父亲是司马懿,陈骞的父亲是陈矫,陈泰的父亲是陈群,这句话把三人父亲的名字都包括进去了。机智的钟会,将尬聊推给了司马昭等三人。
眼看着聊天无法继续,然而,司马昭、陈骞、陈泰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又把尬聊的球踢给钟会,司马昭又问:“皋繇何如人也?”(尧舜时期的皋繇是怎样的人?)皋繇本来是尧舜时期一位正直的贤臣,掌管刑法和教育,但司马昭说话的重点在于这个“繇”字,这正好是钟会父亲钟繇的名字。
钟会马上将尬聊的球踢回去,说:“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上比不了尧舜,下比不了周公和孔子,不过也是一时的贤能人士。)这句话里又带了司马懿的“懿”字。这样一来,司马昭彻底陷入尬聊,怎么也接不上话了。
这一小节文字的精彩之处在于,连续出现三次尬聊,双方竭力化解尬聊,而让对方陷入尬聊,在这个强加和反击的过程当中,既刻画了钟会的机智,也展现了司马昭、陈骞、陈泰、钟会之间亲密无忌讳的关系。一场尬聊,西晋王朝人物的性情面貌和彼此关系,都一目了然。
面对尬聊,孔子敢于认错
尬聊这样难堪的事情,连圣人也免不了会遇到,例如孔子。有一次,孔子到学生子游治理的武城去做客,估计子游为了欢迎老师的到来,让全城的居民都演奏音乐,一时间各种大小音乐演奏会、演唱会,纷纷上演,美妙的乐曲覆盖在整个小城的上空。
子游同学满以为老师会开心,并且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坐下来就有点嘲笑地说:“割鸡焉用牛刀?”(同学,这么小一个县城,却用了这么上档次上规格的音乐教育,是不是有点用力过度了,犯不着吧,这岂不是杀鸡用牛刀?)有点打子游脸的意思。
子游同学不答应了。他信心满满地表演给老师看,却被泼了盆冷水,于是就反驳老师:“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老师您不是说过吗,君子学习了道,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道,就容易听指挥。)音乐教育就是学道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言一出,师生之间顿时陷入尬聊,子游分明就是拿老师过去—贯主张的,来批驳老师眼前所主张的,简直准得不能再准了。此时的孔子面对尬聊,该怎么办:生气?逃避?
孔子毕竟有胸怀,马上承认了自己的不妥,赞许了子游的作为,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同学们,子游同学说得对,我刚才的那番话是开玩笑的。)偃就是指子游,因为子游姓言名偃,子游是他的字。
这段短短的尬聊,显示出子游的刚直、孔子的坦率和稍许俏皮,也反映出孔子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很随和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古板和严肃。学生也是可以批评老师的。
《儒林外史》:两句尬聊讽刺八股
写得好的尬聊,一两句话就力量无穷。例如《儒林外史》当中,有两个尬聊细节,让八股科场人士的无趣和无知表露无遗。
例如范进,考取功名之后去山东兖州主持地方科考,想要寻找一个名叫荀玫的考生,一时没找到,正在犯愁。一位幕僚想要他开心,于是讲了个笑话,说是一位四川考官居然不知道苏轼是谁,还在学生名单里找他。这个笑话到范进那里居然一点都不好笑,他说:找不到苏轼不要紧,找不到荀玫就麻烦了。
本来是逗范进开心的,结果却让幕僚们和范进陷入无法交流的地步,也就是尬聊,这个细节,暴露了范进只会读八股,毫无文史常识的窘态。
还有一个叫匡超人的,在全国小有名气。有一回,他和文化界人士聊天,吹嘘自己如何有文化被人崇拜,居然说:很多读书人都在家摆着他的位置,上写“先儒匡子之神位”。匡超人这句话顿时让聊天无法延续下去,旁边的牛布衣提醒说:先儒是指己经去世的儒士,匡先生你还是个大活人呢。
這一场尬聊,暴露了匡超人的无知和狂妄,鞭挞了八股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资料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