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2018-04-16 15:32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能力学生

褚宏启

合作(Collaboration)属于亲社会行为,往往与尊重、分享、团结、友爱、协作、共赢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能力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人们为追求共同的目标(如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者工作任务),而表现出的以一种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的综合能力。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在世,不论做人做事,都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与他人合作。同舟共济、抱团取暖、家和万事兴、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等等说法,所表达的意思都是:合作重要,合作能力重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更加复杂多变和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流动性与全球流动性增强,各种棘手问题大量存在,人类需要加强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应对挑战。21世纪对于人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际国内看,合作能力越来越受重视,被列为21世纪核心素养或者关键能力。我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四个关键能力,其中之一就是合作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综合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在其核心素养框架中对于合作能力的描述,合作能力作为一种行为能力,包括以下要点:

第一,尊重他人,與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能够运用口头、书面、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聆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能够换位思考,对于不同的观点与价值观持开放态度,尊重、理解、包容思想观点和价值观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建设性地交流。充分尊重人权,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隐私权,不歧视异性。

第二,做好任务管理,围绕目标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合作事务,善于进行团队合作,个人在团队工作中有效率,重质量,能批判性、创造性地反思,提出具有灵活性、富有建设性的新想法。根据任务目标,进行规划、计划和管理,确定工作重点和行动计划。能根据不可预见的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规划与计划。能及时交流合作进展,分析经验教训及目标达成度,协商制定今后的改进措施。

第三,做好冲突管理,促进团结协作。能够识别分歧,对问题进行优先性排序,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和问题解决技巧,有效化解冲突与矛盾。善于协商,能够综合各方观点作出决策,必要时通过妥协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建立互信,协调众人力量以达成某个目标。在发挥影响力时,求团结,有公心,心中想着大多数人的利益;欣赏他人的成就成绩,激励他人为合作做贡献。

第四,做好自我管理,以身作则。自知自控,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与作用,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同理心,能换位思考,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绪。积极主动,不敷衍塞责,不推卸责任,积极作为,负责任、有担当,在合作中自信、诚实、正直、无私,不贪功,不诿过,不迁怒于人,释放正能量,为他人做示范。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即便面临障碍与压力,也会为实现目标始终不渝、坚持不懈。

第五,能够运用技术手段,进行“非面对面”的合作。传统的合作模式,往往都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手段的进步,要求人们能够运用技术手段进行“非面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跨学校、跨区域的,甚至是跨国的。

合作有利于完成任务目标,有“工具价值”和功利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合作本身具有“内在价值”,合作让人抱团取暖、协力共进,使人不感无助、不再孤独,给人带来力量、带来温暖,让个体从群体与团队中获得智慧、友谊、勇气与力量。

合作能力并不仅仅是一些与人交往协作的技能,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价值观,如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学习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而这是在多样化世界中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应将以下人道主义价值观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目的: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以及为建设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实现团结和共担责任的意识”。(UNESCO, Rethinking Education, 37,38)

可见,合作的基础是尊重,合作的目标是和谐,洋溢的都是人道主义精神。由此观之,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非同寻常,合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要点有四。

第一,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PISA2015结果:合作解决问题》报告表明,日本、韩国、新加坡、芬兰和加拿大等国家的15岁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评估中成绩名列前茅,中国四个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参加PISA测试的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方面表现不是很好。21世纪的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往频繁,在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流动增加、社会矛盾叠加,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对于国际交流、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合作能力对于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的精神成长也至关重要。

第二,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合作能力需要在真实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三类:竞争学习、个体学习、合作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从教育现实看,竞争学习占比最高,合作学习占比最低。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利于学生社会性技能的培养;而且异质性的团队构成,会显著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我们不需要表面化的合作学习,我们需要有深度、有长度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超越课堂,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前与后,使合作真正有时间与空间发生,使学生对于某一问题、某一专题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深度认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各门学科都有责任,都需要积极推进合作学习。

第三,优化课程设计与活动设计。优化课程的比例结构与学生各种活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的比例结构,增加“合作类”的课程与活动,促使学生从个体参与状态走向合作状态。例如: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STEM(以及STEAM或者STREAM)项目等都属于比较好的课程设计,有利于深度合作的发生与实现。另外,我们要更多地鼓励群体间竞争而非个体间竞争,群体间竞争建立在群体内个体合作的基础上,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群体性体育活动如乒乓球双打、篮球项目等,比个体性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猜你喜欢
价值观能力学生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赶不走的学生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学生写话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