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办学让农村学校绽放生命芳华①

2018-04-16 15:32李俐均唐伯筠胡晓彤
中小学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学校园生命

李俐均 唐伯筠 胡晓彤

如何在一所留守学生众多、教师流失严重、校址吸引力也不强的农村中学,帮助师生强化生命意识感、获得生命幸福感、提升生命质量感,从而使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呈现生命最美好的姿态?作为一所扎根重庆农村、距离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不足20公里的新兴省级重点中学,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以下简称“龙市中学”)在近年的办学历程中,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学校办学实际相结合,基于学校的现实困境,从学生生命的原点出发,提出了“为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生命教育的办学特色,并以此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全面增值。

一、让校园充满生命情怀,提升文化魅力

学校文化具有精神滋养、环境熏陶的育人功效。学校要成为“最吸引人的场所”,关键是要让校园充满生命情怀。为此,龙市中学把培育充满生命情怀的学校文化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首要举措。

1. 传承发展,规划凝心聚力的愿景文化

學校文化是校园里的所有人长期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在思想、态度、行为上相互碰撞和交融,由此沉积下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的综合。学校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传承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割裂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忽视学校师生实际的文化建设成就,就无法让全体师生产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更难以形成文化自信、获得永续发展。

2013年,唐伯筠调入龙市中学出任书记兼校长后,在文化建设上没有急于推倒重建、另起炉灶,而是采取了传承发展、系统增值的思路,在梳理学校“大师+大爱,为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系统规划了学校的发展愿景和发展思路。基于“质量+特色”的办学思路,龙市中学将打造生命教育办学特色确立为发展目标。学校认为,教育应当以生命为原点展开,让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生命的最美姿态。为此,龙市中学确立了“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用生命灿烂生命”的教育宗旨,提出了生命教育“123456”工作思路。即践行“1”个理念:为生命成长奠基;理清“2”个关系:教育因生命而精彩,生命因教育而美好;涵盖“3”个内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确立“4”个抓手: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开创“5”条途径:打造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构建融入生命色彩的德育体系,推进紧扣生命主题的课堂建设,组织丰富生命底蕴的课外活动,开展探索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建设“6”个校园:哆来咪发唆的灵动校园、跑跳投掷越的活力校园、红绿青蓝紫的多彩校园、柴米油盐茶的生活校园、琴棋诗书画的隽雅校园、仁义礼智信的人文校园。

在发展愿景框架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打造学生生命生长的田园、生命享受的乐园、生命创造的学园,让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才紧密联系,协调统一。

2. 自主创生,打造生命气息浓厚的环境文化

龙市中学围绕生命教育的主题,本着“实用性与欣赏性统一,教育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坚持进行自主设计创生,打造体现生命教育特色的环境文化。例如:学校主席台、文化墙、教学楼等场所应有一些标语,学校将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师生,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意见,最终确定了“生活无限美好,生命无限珍贵”等一条条蕴含着生命哲学和人生追求的语句。近年来,学校完成了以“生命”为主题的一“场”(生命广场)、一“廊”(生命文化长廊)、一“墙”(生命文化浮雕墙)、一“道”(生命文化大道)和一“基地”(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基地)的五个“一”建设。此外,学校还创作了《生命赋》等人文作品,展现生命的孕育、成长,以及坚韧、超越等珍贵品质,让校园的每处景观、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彰显生命的活力,承载起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来到龙市中学访问的客人,经常会被校园中大气的格局、精致的设计、典雅的装置所吸引,被校园中的雕塑、古木、盆景、文化石等所吸引,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蓬勃的生命气息。

3. 共情关怀,营造和谐自主的管理文化

龙市中学现有五千多名学生,来自周边多个乡镇,住校生约占学生总数的70%,管理难度很大。为此,学校始终强调管理者的“生命在场”理念,校领导坚持在时间、空间、心理、情感、价值等方面与师生“在一起”,用心培植起能够发挥巨大凝聚力和推动力的“共情力”。学校管理层面,依据“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柔性管理理念,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苛责约束,强化人文关怀;在管理过程中淡化权力因素,强化引领示范。在班级管理层面,注重发挥学生“自组织”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此外,龙市中学还十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生活品位、生命境界的提升,通过持续开展“和文明牵手·与优雅同行”系列主题活动,着力培育精致、优雅、有情怀的行为文化,让学校文化中充满浓郁的生命气息。

二、让课程洋溢生命色彩,提升德育品质

德育之“育”,应从尊崇生命开始。龙市中学的德育经历了由分散化、片段化,走向系统化、课程化的转变,在遵循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学校逐渐构建起融入生命色彩的德育体系。

1.“小活动”承载“大德育”:设计序列化的主题活动课程

学校本着“品行高雅、多元发展、特长突出”的德育目标,设计序列化的德育主题活动,并通过“课堂渗透、活动渗透、家庭渗透、社会渗透”四种途径有序实施。一是精心设计“一月一节”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将感恩教育、青春期教育(“女生讲堂”)、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励志教育等形成活动序列。二是着力打造十个“一”德育工程。即一周一次校园广播会,一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一月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一月一个德育主题活动,一月一次年级学生大会,一学期一次生命教育论坛,一学期一次主题班会示范课交流评比,一学期一次家长培训会,一学期一次专题讲座,一学年一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通过上述举措,学校努力寻求“活动化、生活化”的德育内容和方式,形成富有生命气息的育人形态。

2.“能生存、会生活、爱生命”:构建专门化的生命教育课程

为了提升生命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龙市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通过邀请生命教育专家入校指导、引进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参加全国性的生命教育学术活动等途径,系统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学校以培养“能生存、会生活、爱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人为育人宗旨,将生命教育课程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大板块。

生存教育,旨在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生存观,掌握适应社会生存的必备技能和关键能力。课程内容包括体能训练、疾病预防、创伤急救、灾难逃生、心理疏导等。例如:针对农村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的问题,学校建立起从校长到心理健康教师再到班主任的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校领导直接联系班级和学生,利用每月一次的“校长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我与校长共进午餐”等活动,为学生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生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和友好合作的品德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理解生活的真谛;教育学生拒绝攀比,学会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课程分为个人生活、居家生活、社会生活三类,具体包括时间管理、插花、茶艺、生涯规划、社交礼仪等内容。例如:针对农村学生升学意愿不强、专业选择迷茫等现实问题,校长为全校学生作“大学非去不可的十大理由”“志愿填报的几点建议”等专题报告,颇受欢迎。

生命教育,旨在使学生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维度树立起科学的生命观,领悟生命之始、生命之美、生命之别、生命之爱、生命之韧、生命之惘。例如:针对农村留守学生不在父母身边,与父母关系较为疏远这一实际情况,学校从感恩教育着手,组织学生观看MTV,学唱刘和刚的《父亲》、阎维文的《母亲》等歌曲,借助这种直观的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感恩父母的真情、表达生命之爱。学校还注重在仪式课程中开展生命教育,以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或节日为依托,精心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各种仪式活动,如入学仪式、成年仪式、毕业仪式、离校仪式等,由此擦亮学生成长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

三、让课堂紧扣生命主题,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当下的课堂,教师“目中无人”、学生“生命缺席”的现象较为常见。尤其在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听不懂、学不会、不愿学的现象更为普遍。为破解这一难题,龙市中学以“让生命在场,让课堂增效”为理念,推进紧扣生命主题的课堂建设。学校成立了生命教育工作室、唐绍友名师工作室、生命化课堂科研团队,以“农村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生命教育在农村学校的探索与实践”等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为载体开展行动研究,在关注知识传授、智慧启迪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品质发展。

1. 凝练“让生命在场”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系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同时“在场”。学生的“生命在场”则是“以生为本”的基石,是课堂教学的基点,也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只有实现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互补,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龙市中学以“让生命在场”为基本理念,构建生命课堂教学理念和原则体系。具体包括体现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整体性原则,师生“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得其所”的民主性原则,“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的实践性原则,“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性原则。

2. 构建“四段八环”的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龙市中学的生命课堂以“教师为成长而导学、学生为成长而自学”为宗旨,要求教师始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情感状态、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运用互动、合作、展示的学习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力争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存在感、参与感、幸福感,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光彩与活力。课堂教学采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方式,逐步构建、完善“四段八环”生命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自主合作、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反馈”四个阶段,“自学生疑、合作探究、展示质疑、评价释疑、重点精讲、关键点拨、练习反馈、小结提升”八个环节,关注学生独立自主学、小组合作学、全班交流学、教师点拨学的有机结合。

3. 创新“全面动态”的生命课堂评价体系

学校把课堂评价分为教师課堂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其中,对教师的课堂评价以能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即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能让学生学会的课就是好课;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对学生学习小组的评价,学校借鉴和学习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军衔制”评价机制和QQ等级晋级评价机制,提出“整体性评价”和“累积性评价”原则。其中,整体性评价可以细化为三个指标,一是参与率,要求小组全员参与;二是精彩度,以观摩方自发为展示方鼓掌喝彩的次数作为评价依据;三是含金量,由教师评价展示内容的容量、思维量、创新量。累积性评价也可细化为三个指标,一是课堂表现,由师生一起对展示方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二是小组成绩,根据各类测试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进行评比;三是晋级评价,根据课堂表现和小组成绩两个评价指标,统计学生获奖次数,进行累积晋级评价。

此外,学校还研制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全面、细致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指标全面化、操作科学化、过程动态化。

四、让多元体验丰富生命底蕴,提升活动吸引力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龙市中学也着力突破狭仄的育人空间,延展生命教育的时空,把学校作为小社会,把社会当作大校园,让多元丰富的活动成为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

1. 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注重集中活动与日常活动、学生兴趣活动与校园特色活动“两结合”。集中活动为春、秋学期各举办一次生命教育展示周,主要包括书法比赛、朗诵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专场音乐会、电子报刊大赛、手工制作比赛、书画展、摄影作品展、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充分体现“生命的多姿多彩与百花齐放”,彰显“生命的顽强与健美”。日常活动主要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组织文学社、街舞社、轮滑社、象棋社等十余个社团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以2017年为例,学校自编的校园集体舞《卓玛》引发广泛、持续关注,大课间活动改革成效显著。

2. 走向社会,开展活泼厚重的生命体验活动

学校注重博闻躬行,每学期都会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充分依托周边的自然、人文、历史、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如被称为“上帝折鞭处”和“东方麦加”的钓鱼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涞滩古镇、友军生态园及附近的几个特色农场等场所,开展既生动活泼又充满文化厚重感的生命体验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感悟生命的丰富、厚重与精彩。

3. 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假期实践活动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形式多样的假期实践作业,包括家庭角色扮演、社会问题调查、民俗文化研究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确保学生“离校”不“离教”,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每学期开学后,学校还会举办全校性的假期实践作业大展评,并精选一些学生作品编辑制作图文集,供学生之间分享和借鉴。

以生命教育点燃生命之焰,让生命绽放最美的姿态。几年来,龙市中学基于农村学生实际的生命教育探索,实现了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生命质量以及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增值。学校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从2013年的40多人增加到2017年的140多人,实现了学生学业成绩的“低”进“高”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和获奖等级屡创新高。学校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评为首批“生命教育百佳学校”,唐伯筠校长被评为首批“生命教育百佳校长”;学校获得全国写作教学示范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生命教育办学特色还曾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上作了经验交流,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同行的高度肯定。

(编辑谢凡)

注释:

① 本文系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生命教育在农村中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5cqjwgz3090)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中学校园生命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