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薄弱走向优质:用“互联网+”撬动学校内生发展之路

2018-04-16 15:32周西政贾云生
中小学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莘县育人互联网+

周西政 贾云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个行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对于教育而言,“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是浅层的技术支撑,更是新技术与教育形态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由传统教育走向智慧教育的“互联网+”新生态。在这种背景下,薄弱中学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莘县二中”)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建构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架构了课程化多元育人体系,走出了一条从薄弱校到优质校的内生发展创新实践路径。

一、立足学校实际,探寻内生发展路径

2010年8月,莘县二中自莘县朝城镇迁至莘县县城办学。这所始建于1951年的中学在当地算是一所老牌的公立高中,然而因为师资力量弱、办学效益低、社会声誉差,曾一度面临倒闭的危险。新生中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习惯差、学业水平较低的问题。如何推动学校发展,改变薄弱中学的现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处在急剧变化的时代的中国中小学,必须面对‘知道自己前行方向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已经养成的习惯,需要独立思考,做出基于学校整体综合性改革的回答,为此,首先要改变的是学校改革主体的随从心态和认识局限。”[1]只有发挥学校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活蕴含于内部的生命力,实现自我的发展与提升。而这种根植于学校自身实际的原生性和扎根性的改革意识和实践,也就成为薄弱学校走向优质的关键因素。正是基于此种认识,莘县二中在对学校现有条件进行自我诊断的基础上,将发展的驱动力从求助于外部推动转向内部自生,即通过孕育学校内涵发展的生长点,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从而真正激发出学校发展的生命活力。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2]基于“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积极发挥“后发优势”,以课堂为出发点,确立了“以点带面”的内生发展路径。我们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在此基础上将改革延伸至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和学校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而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信息技术进课堂,重塑学校发展内核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班级内的全体学生授课,很难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导致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而要想实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结构性的变革,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定学”的定式,实现“教”与“学”的翻转,即“以学定教”。“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技术手段为教与学关系的翻转提供了支撑。莘县二中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为结构框架,采用混合学习策略,构筑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

2011年,学校开始进行“高效课堂建设”,形成了“一五三”教学模式的雏形。“一”,即一个指导思想—让课堂“灵动”起来;“五”,即五个教学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质疑补充、点拨提升;“三”,即实施课堂教学的“三个抓手”:导学案、分组教学、量化评价。该教学模式实施之初,课堂“灵动”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学生不在课堂上睡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在课堂上“不睡觉”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课堂效率也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行,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例如:相当一批学生受知识基础、性格能力等因素制约,还是不能真正融入课堂,赶不上课堂学习的进度,开始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面对这种现象,学校从2014年起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迈出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由结合、整合到融合的新步子,并最终形成了现今的“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新的“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前提,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整合的信息化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分组教学为基本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积极心理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其中的“一”,还是最初的一个指导思想—让课堂“灵动”起来;“五”指五个教学策略—问题导学、小组促学、微课助学、讨论释学、评价测学;“三”指三个教学环节—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研习和课后巩固练习。

自主学习在自习课上进行,是“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约占30分钟。首先,教师解读自主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通过平板电脑阅读电子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完毕后,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在线完成“自主学习自测”,最后进行自学反思。同时,师生可通过教与学平臺进行线上交流,及时释疑答惑。

探究研习在课堂中完成,是“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约占40分钟。师生依托数字化教与学平台进行反馈评价和互动交流,教师可将问题通过平台推送给全体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在平板上书写、拍照等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指定点评、全部互评等方式开展问题评价。

巩固练习在自习课上进行,是“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检测环节,约占10分钟。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为学生推送巩固测评试题,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在线完成;教师通过测评结果分析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师生录制微课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实现形式,是教学流程逆序创新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即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关注知识点转向聚焦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策略,通过活动参与和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首先,莘县二中师生角色在翻转课堂中实现了逆序创新,由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其次,教学过程实现了逆序创新,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将“互联网+”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构建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个性化学习中心课堂[3],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莘县二中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课程化整体育人体系

莘县二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全人员育人,“无缝管理,关注细节”的全过程育人,“立体网络,多点出击”的全领域育人,形成了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的“课程化多元育人体系”。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三全”育人网络体系中,全校教职员工人人是导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关爱,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将育德为主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小组相结合,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九个合作小组,班主任担任主任导师,其他科任教师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三个小组,约18名学生。每一位导师对学生从生活到德育等各个育人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在履行育人职责时采用“三导”策略,即导心、导言、导行。导心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时为学生疏解心理问题。导学包括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指导学生高效学习,不断突破自我。导行指导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把优良品质落实到学习、生活中去,从小事做起,培养美德雅行,指导学生每天朗诵清晨励语,吟唱励志歌曲,从学生的身体成长和心理需求出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为了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学校编制学生成长册作为配套教材。学生成长册的主要栏目包括“设计今天赢取未来”“反思今天完美一日”“老师,请您告诉我”“老师,请您分享我的成长”“我的本周成长评价”“下周成长目标”“导师寄语”等。课程化多元育人体系的构建,使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崇学向善、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四、聚焦实践难题,以教科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好新旧教育思想、新旧教学方法的关系。莘县二中以课堂为基础,以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积极创建教研平台,加强教師队伍建设,从而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改进和提升。

其一,学校以课堂为教研实训基地,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结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鼓励教师将行动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例如:结合“一五三”课堂教学改革和全员育人导师制,我们成立了“‘一五三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室”和“德育教研室”,形成了教学即科研的氛围。同时,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机制,多次组织骨干教师赴省内外课改名校学习,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当前,学校教师以科研的态度进行教学,将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实现了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其二,教师们以校本问题为研究主题,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为了有效促进校本教研与科研互动,学校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申请相关课题研究,成立了14个“一五三”课堂名师工作室。

其三,学校还构建了多层级的教研团队。一方面,学校与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借助高校专家团队,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还组织本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共同组建研究团队。目前,学校聘请了校内41位优秀教师和41名学生做兼职研究员。

如今,在学校136名教职工中,拥有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者多达98人。同时,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如举办教师论坛、课例研讨、委派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交流课改经验等。目前,学校已成为山东薄弱高中优化升级的一个典范。

参考文献:

[l] 叶澜,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 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J].教育研究,2014,(3).

猜你喜欢
莘县育人互联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感雾(外两首)
高质量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1957—2013年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