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清流
上小学前的几年间,我们家霉运不断。父母原本指望靠养猪卖点钱缓解一下家里的经济窘况,可是猪还没有出栏就得这病或那病死掉了,养了好几个月的猪,最后能把买猪娃的钱收回来就不错了,连续几年都是如此。父母为此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他们只能靠挣工分养活一家大小6口人,日子相当拮据。为了帮我们摆脱困境,闫庄的大姑作主,叫父亲把她家的一头老母猪赶到我们家,让我们家养着,希望老母猪每年能给我们家下一窝猪娃,拿到集上卖了换钱花。
这头黑老母猪虽然被我们家养得枯瘦如柴,但最终不负所望,春节后不久下了一窝小猪娃。不记得它那一窝一共下了几个小猪娃,但父亲至今记得去卖的时候一共是8个。老母猪在我家下完一生中最后一窝小猪,勉强把小猪带到满月,不幸也染上重病,很快就死掉了。
小猪养了一两个月,只见吃食不见长肉。父母看在眼里,觉得再想让它们再长肥一点很困难,就商量着趁天冷之前把它们都卖掉算了,免得夜长梦多,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赔了母猪还折掉小猪,那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主意一定,父母就开始为卖猪娃做起了准备。他们打听到邻省的枣阳县猪娃能卖得贵一些,就决定不惜多付出一点苦力,到枣阳去卖猪娃。
那时候我已经上了小学,应该是小学二年级吧。之前,父亲到我家东边湖阳镇上的蓼山上捡柴拉柴,已经带过二姐(大姐生性胆怯,自小不喜欢往外跑,不愿意跟着父亲外出)跟他一起外出过,这一次去外省跑远路,他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带我一起去。一来是让我见见世面,二来在路上多少也能给父亲帮点忙,照看下车子和车上的东西,以防被人偷走了。
父母提前几天就开始为这次远行做各种准备。检查手拉车的车况,给两个车胎打足了气,提前蒸一锅红薯面掺白面的馒头,用蛇皮袋子装上七八个,作为路上的干粮。还随车带了一个锅圈、一口小铁锅,一捆黄豆秸秆,拴在车把上靠近车厢的地方。母亲再给我们拿出几斤苞谷糁装好带上。记得那时我刚开学不久,母亲到学校找到我的班主任,给我请好了假。一切准备停当,万事俱备,只等第二天动身。
谁知前一天晚上,我发起了烧。母亲赶紧带我去找村上的赤脚医生,给我包了几包粉末状的黄色退烧药,当天晚上喝下一包。药很见效,第二天一早我就退烧了。于是,天还没有亮,父亲和我吃下母亲做的大半锅鸡蛋面糊,抹了抹嘴,整理一下衣冠,趁着黎明前的最后一抹夜色动身了。
8个小猪挤在拉车中部和尾部,父母用苇杆编的苫子把它们围起来。我坐在拉车前端堆放苞谷糁等杂物的地方。父亲一手握着一个车把,肩上套着拉车的袢带。出了村就是绕村而过的小河,河上还没有现在的水泥拱桥。父亲凭着他娴熟的拉车技巧,踩着河水中的几个石头墩和砖头墩,稳稳当当过了河,然后一路往南,再上高大路,穿过两个村子,经过龙潭街,一路再往东,经过一个又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村庄。天大亮将近半晌的时候,我们到了湖阳街。在龙潭至湖阳县级公路和唐枣省级公路交界的三岔路口,父亲怕自己走错了方向,就停下来,向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问路。小伙子人很热情,仍旧骑坐在自行车座上,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往南一指,说:“枣阳在那个方向”,怕父亲不明白,又把手往北一指,“往那边是唐河”。父亲谢过那个帅小伙儿,拉着我和8个小猪,继续向枣阳的方向挺进。
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坐在拉车上好奇地东张西望。公路上的汽车呼啸着从我们身边驰过,我心里害怕极了,怕它们会不小心撞上我们的拉车,把我们撞个人仰车翻;不时还能听到马蹄得得,有和我父亲差不多年龄的农夫驾着马车、拉着农产品在公路上奔跑。马车越来越靠近我们的拉车时,我担心马会突然不听主人使唤,和我们的拉车撞在一起。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一路上,在我看來险象环生,但我们始终平安无事。一切按照父亲的计划进行着。
从湖阳往南,经过寺庄,没有多远就到了唐梓山。经过湖阳街的时候,我已经看到公路东边有高大的青山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近大山!越往南去,山就越多,山上的树也越茂密,因为那里的气候更加湿润。中午时分,父亲和我都饿了,他找到公路边一处有清澈湖水的地方停了下来。停好拉车,父亲拿出锅圈、铁锅、柴火和苞谷糁,从湖里舀些水,倒进铁锅里生火做饭。我在一边玩耍看风景。吃些干粮,喝上一碗玉米粥,歇了一会儿,父亲招呼我爬上拉车,拉上车继续赶路。
记得有一处山边的风景特别美。一条宽阔的大路直通山上,道路由低渐高,一直延伸到山中云雾缭绕的地方。路两旁垂首迎立着高高低低的树,山上苍松翠柏和茶树、田园相互交错,再加上青雾弥漫,年轻的男男女女在田园里辛勤劳作,绘织成一幅令人赏心悦目、无比向往的人间锦绣。推测起来,那里应该是现在的唐梓山风景区。若干年后,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处仙山,山体辽远,山上林木葱郁,云雾氤氲,我沉醉其间,迟迟不愿离去。我想,应该是这次见闻入了我的梦吧。
父亲无心赏景,他迈开双腿,拉着我和小猪,用他并不宽大的脚,一步一步丈量着似乎没有尽头的唐枣公路。公路两边的里程碑一个又一个,缓慢地被我们抛在身后。中间经过一个比较大的地方,叫太平镇。傍晚时分,目的地枣阳县城到了。只能认得自己名字和一些简单数字的父亲,靠着鼻子下面的嘴巴问路,成功找到了枣阳县城卖猪娃的集市所在地。
天渐渐黑下来了,集市早就散了,父亲和我只好在集市附近一个有水泥台子和水龙头的地方安顿了下来。我平生第一次见到水龙头,感觉很神奇:一个铁管子,一拧就会有水流出,真是好玩极了。父亲和我吃完干粮、喝了玉米粥。父亲和当地人聊了会儿天,然后从车上取下稿荐,寻一处平稳的水泥地铺开,我们睡觉的床就铺好了。宾馆我们是住不起的,最便宜的旅馆也住不起。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头一天晚睡的父亲就又先我一步起床了。他忙着从水龙头下接水做饭。我们匆匆吃过早饭,集市上的人就慢慢多了起來。父亲收拾好行李,摆出卖猪的架式来。不时有人围拢来问价,第一次接触湖北人的我,感觉一口蛮腔的他们买东西很挑剔。有的人看了看拉车上瘦兮兮的小猪,一句话不说就走开了;有的人走过来,抓起自己看中的小猪的2条后腿,提到半空中观察一番,然后给出一个我们无法接受的价位,自然又是不能成交。集罢的时候,一头小猪也没有卖出去,不是人家不满意我家的小猪,就是我们不满意人家出的价位。父亲在和几个当地热心人聊天的时候,得知枣阳再往东40多里地有个万福店镇,猪娃在那里能卖上好价钱。正值壮年的父亲迅速做出决定:去万福店!
父亲拉着我和小猪,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绕过一个又一个山脚。走过兴隆街,再向东20来里,坐在拉车上的我,首先看到了“万福店”几个字。我指着路牌上的字,叫了起来,“万福店到了!”父亲咧开嘴笑了,脚下的步子一定又轻快了许多。
在万福店,我家的8头小猪终于全部找到了合适的买家。大一点的小猪8斤左右,最瘦小的6斤左右,1元1斤。8头瘦小猪娃总共卖了几十元钱。父亲小心翼翼收好花花绿绿的元钱、角钱甚至分钱,在当地的集市上买了三四十斤莲藕(一斤2毛钱),没有稍作停留,就又拉上我,踏上了回家的路。前不久我从百度地图上查询得知,从我们小河陈村经湖阳、枣阳到湖北随州(原来叫随县)的万福店镇,步行距离83公里左右。父亲,一个老实巴交、大字不识的农民,拉着拉车,拉着我、8个小猪和行李铺盖,靠着自己的双腿,靠着顽强的毅力,硬是一步一步走完了160多里,实现了他和母亲将小猪变成钱的生活小目标。
回来的路上轻松多了,父亲哼着小曲,他尝试着像在家里拉车下坡时用拉车“开车”:坐在拉车的其中一个车把上,仅靠掌握一个车把控制整个拉车的前进方向,这样能间歇性地休息上几分钟时间,尤其是在慢下坡的地段,这样“开车”会感觉轻松很多。但因为小猪已经全部卖掉了,我的身体重量太轻,车上所载的莲藕等物品加上我,也没办法把坐在车把上的父亲翘起来,所以他没办法“开车”。他就停下来,让我学着“开车”,他的体重相对我来说又太重,我“开”起拉车来也相当吃力,折腾了一阵子,最后还只能老老实实自己拉着车走。
在从万福店往回返的路上,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冒烟奔驶的绿皮火车,无比憧憬之心油然而生。我死死盯着那列渐行渐远的火车,直到它消失在视线之外。父亲跟我开玩笑说:“下次咱们再来,就坐火车来。”我天真地附和着说:“中”。
记得同样是在返回的路上,可能是快到唐梓山的时候,父亲停下来去找茅厕方便,只有我一个人在车上坐着看摊儿。几个中年妇女嘻笑着从我们拉车旁边走过,似乎是要去地里干活,见大人没在,车上只有我一个小孩子,便伸手从车上拿下几棵大葱,三下两下把皮剥下来,递到嘴里就吃起来。没见过世面的我胆子太小,眼看她们偷拿我家车子上的东西,也不敢声张,任由她们拿去。好在她们只是顺手拿两棵自己吃,也没有给我们造成多大损失。
看到我们父子二人平安到家,一家人都十分开心。父亲把买回来的大部分莲藕按原价分给了邻居们,被生产队长知道了,生产队长说父亲搞资本主义。但母亲据理争辩说,我们一分钱没问人家多要,哪能算是搞资本主义。
40年过去了,父亲和我都不记得这次去湖北卖猪娃经历的很多细节了。但这件事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因为我人生的好多个第一,都是在这次陪父亲卖猪娃的过程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