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宁
“Today a reader, tomorrow a leader —今天的阅读者,是明天的领导者。”这句话被贴在很多欧美学校的教室里,它出自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富勒(Margaret Fuller)。古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也曾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 则义理不交于胸中, 便觉言语无味, 面目可憎。”就是说如果几天不读书,因为肚子里面没有真材实料,连说话都会寡然无味,让人讨厌。到底阅读对人有多重要呢?
对个人而言,阅读能丰富思想,对人类来说,它能传承知识。试想如果没有书籍,数千年前的儒家经典、老庄哲学又如何传诵至今?口口相传总不如书籍的传播范围广,而且传承中的谬误又无从考证。书籍作为知识的有形载体生命力也更为持久。人类通过书籍与阅读的方式将知识和思想代代相传,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也因此才能够进化飞速,成为地球上拥有最高智慧的生命。
阅读还可以让我们感受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作家笔下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虽然描述的是与我们远隔重洋的异国世界,里面的主人公也金发碧眼,但在这些人物之间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笔下男男女女之间的悲欢离合……这些情感和社会关系是相似乃至相通的。我们通过阅读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情感变化,产生深深的共鸣,为他们或破涕而笑,或唏嘘不已,甚至感到自己化身为其中的人物,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而这样一种难得的心灵上的体验,不需插电就能体验得到。
通过阅读,我们还能够不再局限于空间与时间的桎梏,穿越时空走访过去与未来,与古人对话,和圣人聊天;上天下海、穿越地心去发现隐藏的真相,飞向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书籍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宝库,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开阔眼界,更可以开阔自己的心胸;在想象世界里遭遇的种种困境,还会让我们反思真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思考如何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对孩子来说,阅读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心灵就像快速成长的春苗,需要大量吸收各式各样的养分,一本本好书恰似及时雨能滋润心田。孩子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见识,或者通过阅读的辅助作用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夜深人静,月凉如水,这时如果有人问你从这里出发到月球需要多长时间?一个月?一年?答案是“一瞬间”—你只需要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就能到达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我们无法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去世界各地了解风土人情,或者感受不同的人文环境,但通过阅读却能够打造一艘“梦想号”飞船,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却游遍千山万水,与无数充满智慧的大师谈天说地。有多少孩子因为哈利·波特而迷上魔法,想去霍格沃兹城堡一探究竟;又有多少孩子因为《三国演义》而梦想去赤壁怀古,看大江东去。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通向大千世界的门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更深远的风景。
“亲子阅读”是阅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顾名思义,“亲子阅读”是以家庭为單位的阅读行为,亲子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由父母读给孩子听,也可以让孩子给父母讲故事,或者父母子女一起共读同一个主题、同一本书。无论是哪种形式,它的核心都在于“亲子”的陪伴与交流。
阅读不仅仅关乎理解,更能引发思考。正如培根所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亲子阅读就是这样一条船,将独立思考能力和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代代相传。
在电影里,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睡前依偎在床头父母为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温馨画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也烙印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随着年龄增长,也许讲了什么故事我们早已忘记,但父母陪伴身边的那种温暖的感觉,爸爸妈妈声音中传递出的浓浓爱意却永远刻在我们心里。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明亲密关系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只有食物与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爱的交流,与他人的社会人际关系互动。
亲子阅读能够架起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用父母的智慧启发孩子,同时也让父母聆听孩子的观点,与孩子一同学习和成长。坚持亲子阅读的家庭,亲子沟通往往十分顺畅,因为在共读中他们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无论是在孩子年纪尚幼,还是已经青春少年,哪怕是处于青春期,爸爸妈妈们通过阅读这个媒介,可以让孩子畅谈心中的感受,交流彼此的思想,及时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亲子阅读浸润中长大的孩子,也更有安全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在学习中更从容,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说到这里还不能不提亲子阅读的一个“副作用”或者说“副产品”,那就是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很多从小就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在语文以及英语学科上都有更佳的表现,而所有的学科都离不开理解能力与表达,在这方面勤于阅读及思考的孩子也容易获得更好的成绩。
虽然亲子阅读具有上述种种好处,但成效并非立竿见影,而很多家长也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或者已经有了意识却一拖再拖。
我们经常听到的借口有“我太忙了,没有时间跟孩子一起看书。”“孩子的书那么简单,有什么好读的?”“我家孩子已经能自己看了,不用我给他读。”“孩子时间太少了,要上奥数班,要补习英语,哪有时间亲子阅读?”等等。对于不想做的事,不去做的人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时间管理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不要把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拖延成重要而紧急的事件—这个原则对亲子阅读尤为恰切。数学可能通过“刷题”迅速提高分数,英语可以用“背单词”来解燃眉之急,可是语文却很难通过“速成”之法提高阅读和作文成绩;即便能够用“套路”解决分数问题,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孩子会对阅读和写作产生难以挽回的兴趣缺失,甚至是抗拒。有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孩子因为恐惧写作文而厌学,后来虽然通过上作文补习班的方式暂时缓解了不敢写的焦虑,却又因为厌恶功利性写作而拒绝在考试时写作文。很多时候,年龄渐长的孩子们并非不知道如何使用套路,而是发自内心地讨厌这样的做法。这样的“临时抱佛脚”可谓得不偿失。
亲子阅读中存在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爸爸”角色的缺失。在很多亲子读书会和讲座中,罕见爸爸出席。究其原因,从客观角度分析爸爸可能比较忙,从主观角度来讲爸爸可能觉得亲子阅读是妈妈的事,或者说童书内容太简单不愿意参与。这些观点都是十分错误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最为公众喜爱的形象之一,就是陪伴家人尤其是孩子阅读。每年复活节,他与夫人都会在白宫前的广场为孩子们读图画书。对于自己的女儿,他更是十分注重亲子阅读,每年都会陪女儿去书店买书,更曾经将《哈利·波特》系列七本数百万字朗读给女儿听!美国总统尚且能够抽出时间来做这样的事,谁还能够借口说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呢?至于对童书的轻视更是出于错误的儿童观与阅读观,有很多童书创作的阅读对象是0~99岁,并非只为了儿童,其中的深刻哲理与内涵值得每个人深思。这样的内容在我们的杂志每期亲子专栏都有介绍,爸爸妈妈们可以去找来读一下,或将改变您对童书的看法和观点。
亲子阅读还会给爸爸带来另一种好处。男性通常在表达与沟通方面稍逊于女性,阅读为解决这个难题创造了绝佳的途径,特别是在父子、父女之间。如果把所有的教育职责都推给妈妈,又怎能抱怨孩子不愿意与爸爸沟通?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后,父子的沟通难度更是成倍增加,通过亲子阅读这样的桥梁,可以让很多不容易直接说出口的话题顺理成章,消除隔阂,化解偏见。千万不要因为主观意愿的缺失,让孩子生活在“准单亲”式家庭,承受不该承受的父爱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