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孝道
——驴之孝

2018-04-16 07:14:20贾传浩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畜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驴母驴仁爱之心

文│贾传浩(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在2001年的玉门关外,矗立着一座刻着毛驴“孝”字样的残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茫茫的荒漠中,一个带着幼崽的驴妈妈生命垂危,最后倒下了,伤心欲绝的小驴独自守护在一旁,用它弱小的身躯温暖着母亲的身体,七天七夜,寸步不离,滴水未进,最后母子双双逝去……这个故事,让人感动于母子情深,感叹于驴子之孝。

“孝”不是人类的专利,“孝”乃天性,“孝”乃自然界万物之间关系之根。孝观念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孝经·开宗明义》开卷便讲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孔子把孝看作是一切美好德行的源头,是道德的根本,其他一切道德都是从孝开始并演化而来的,是由孝行派生出来的。

一、毛驴深沉之爱倒映孝道

“此时,小驴不时用舌头温顺地舔舔妈妈的腰,舔舔妈妈的头,舔舔妈妈的眼睛和嘴巴,又用嘴坚持不懈地拱妈妈的脊背,希望能把妈妈拱起来。”“小驴仍守着母驴不停地转圈儿,不停地舔妈妈的毛皮,小舌头已没有了津液,完全干了,有的地方已舔破了,流着血。”在《驴之孝》故事中,我们读到这样一段话,母亲陷于窘境,小驴心甘情愿、不离不弃守护母驴身边,这正是小驴深怀感恩之心孝敬父母的表现。子女对父母的爱与感恩之心,是一个人最早的道德萌芽,是一个人道德的生长点、发育点,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开端。

养亲、敬亲是中国孝道的最基本要求,对父母尽孝,不仅仅是要做到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精神上的尊敬与发自真心的爱戴。顺亲,无违本心,无违其心。在侍奉父母时要心甘情愿,对父母的孝顺完全出于本心,出于良知与自觉,而非做作之情。小驴到死也不忘养育自己的母亲,小驴之于母驴本心侍养,爱戴即孝道。

小驴的种种举动,无不表现对母亲爱的深沉,即是尽孝。本固则叶繁,源远则流长。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至诚的爱,一个人具有孝心,那么便会把这种爱衍伸到兄长身上,便会尊敬兄长,就是“悌”;推广到朋友身上,就会以真诚对待朋友,就是“信”;推广到社会中的众人身上,就会以礼待人,和谐谦让,就是“仁”;推广到天地万物,就不忍伤害一草一木、一虫一蚁,就是慈爱。可以说,孝稳定着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二、毛驴厚德本性源于孝道

毛驴本性温良敦厚,吃苦耐劳。在古代,作为诗人坐骑,无论是跋山涉水,还是风餐露宿,都会伴诗人于左右,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毛驴深怀仁爱之心,无怨无悔付出,即至性至善。

各种美德、善行都根源于孝心,毛驴厚德载物,胸怀宽广本性即源于孝道。孔子提出的“仁”,也源于孝的理念,儒家认为人人都以事亲之情对待其他人,就能达到“泛爱众而亲仁”,便会有一颗仁爱之心,便会心胸宽广、容纳百川。优秀人格的特质,如仁爱敦厚、守信温顺、爱好和平,也都凝结于孝道观念。

三、毛驴母慈子孝传承孝道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有陌生人接近驴驹时,母驴就会用驴蹄子踢向陌生人,即常言所说“母驴护驹子”,这也是孝道的一种表现。

中国孝道并非是单向维度的,不是单向的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与要求,还包括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与要求,是子女与父母的双向维度。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的修身立业。子女的行孝思想与行为来源于父母的行孝行为和教导。因此,孝道是由父母与子女的双向维度构成的。

猜你喜欢
小驴母驴仁爱之心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母驴流泪
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努力争做当代“四有”好英语老师
卷宗(2016年11期)2017-03-24 16:54:12
母驴配种注意啥
今日农业(2017年9期)2017-01-31 02:30:55
母驴流泪
少年文摘(2016年8期)2016-08-13 08:44:43
小驴多功能便签盒
一只母驴的眼泪
中外文摘(2016年11期)2016-06-14 01:46:00
小驴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