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近日,一条名为一起灌溉平安树,赢万元话费”的链接刷爆了很多杭州人的朋友圈,转发的网友都在拜托朋友帮忙“浇水”。以至于有不少人吐槽手酸,因为一整晚都在帮朋友“浇水”。收到这项作业的是杭州市西湖区的小学生,区里有个别学校没有布置,有些学校让家长选做,还有学校要求人人参与。
时事鲜评
习惯了朋友圈集赞“砍价”之类的求助后,还以为浇水”也是同样性质的事情,真没想到这竟然是要帮孩子完成一项名为“浇灌平安树”的作业。家长们一边刷屏“浇水”,一边大倒苦水,搞不明白“这样的假期作业有什么意义”。
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奇葩作业”大抵限于“全家总动员”,鲜有朋友圈总动员”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份超出家庭范围的奇葩作业”已经不只是奇葩作业”了,而是对教育的绑架。
学生作业成家长作业是一个为公众诟病已久的话题,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予以禁止。就在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家庭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学校要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
既然有了明文规定,为何还公然要求小学生做这么一项作业呢?而且,不仅要“浇水”,还要关注公众号,这还是小学生作业吗?家长们群情激陵,迫于各方压力布置这项作业的老师们也表示无奈。朋友圈总动员为孩子“浇水”,固然只是小事一桩,但其所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站在某些部門角度审视,或许觉得自己只是偶尔“骚扰”一下学校,但是,学校面对的不止一个部门,哪怕是每个部门只给学校下达一份文件,学校就难以招架了。有些事情固然应该要求学校配合,但一些为了秀业绩或夹杂其他色彩的活动,往往华而不实,甚至严重违背教育的本意与使命,理应取消。
教育无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