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 郑州大学八旬教授潜心研究20年
“这个倾注了我近20年心血的项目,在历经数百次实验、经过5次大的升级改造后,终于获得了初步成功。”2018年9月2日下午,在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座大楼内,年逾八旬的老教授、郑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原院长邓隐北兴奋地说。
身材单薄、穿着简单的邓隐北教授,在谈到这个项目的研发成功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个项目就是轮毂电机的研发。
邓隐北教授说,尽管轮毂电机的研制过程异常艰难,可以说困难重重,但整个研发团队信心百倍,坚定地迈步在崎岖坎坷的科研道路上。
邓隐北教授就像一只直上云霄的鲲鹏,翱翔在科技创新的碧空中。
它也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B 复旦大学八旬教授宣布论文作废
前不久,年逾八旬的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发表声明,直言自己6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有错误,并表示拙文可谓毫无是处,自应作废,以后编文集也不收入”。
之所以发表这样一篇声明,是因为裘锡圭最近获知《考古学报》2016年第2期发表了《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号墓发掘》一文,公布了此墓随葬青铜器的全部资料。他让博士生郭理远将这篇论文读给他听,随后意识到自己6年前发表于《中国史研究》上的一篇论文所论有误。
裘锡圭先生已入耄耋之年,是国内古文字方面的方家,在甲骨文、金文、简帛文书等方面都有精深造诣。正因如此,声明一出,迅速引来众多同行和网友点赞,慨叹先生此举彰显了“高逸学者之风”。对此,裘老淡然表态:“这是做学问的正常态度,没什么大不了的。”
“裘锡圭先生遇到的问题是史学研究中常常碰到的,但他的处理方式非常值得今天的学入学习,让人由衷敬佩。”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博士点带头人张剑光教授说,在文史研究中,随着最新史料的挖掘和发现,过去一些考据类文章的结论常常会被证伪。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学者一般选择不吭声。“像裘先生这样公开、直接承认自己当年论文作废,需要极大的勇气。这样的学者实不多见,这也正是大家风范的体现。”
素材解读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见识了老一辈教授的风范。对于邓隐北教授而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岁月依旧为社会发光发热。对于裘锡圭先生而言,身为方家,却不傲居于学术圈中的显赫地位而敢于认错,表现了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可以说,他们人格的伟大丝毫不逊于专业上的成就。
适用話题
丰碑、风范、垂范、楷模、人格魅力、道德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