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启文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当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慧工程的快速发展,让“万物互联”成为了可以实现的梦想。承载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以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的特征赋予了我们日常生活实体真正的“智能”。在未来,不仅是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联,更是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互联。高科技产品和现实的应用场景之间的契合度越来越高,这也将会引发一场“智慧革命”。故而,很多国家、地区、企业纷纷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以期物联网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与动力。美国率先开展“智慧地球”的战略,欧盟紧随其后制定“物联网行动计划”[1]。在亚洲,日本的“U-Japan”以及韩国的“U-Korea”战略将物联网视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动机”,物联网也成为了全球性的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随着互联网升级、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成为了我国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最活跃的行业之一。仅在2012年,我国物流行业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77.3万亿元。但虽然我国物流业在市场总额上快速增长,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仍显逊色。近年来,尤其是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物流行业向网络化、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控制方向发展的趋势逐步加快,物流行业正在向“智慧物流”转变[2]。
目前,学术界对物联网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定与共识。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年度报告对物联网的定义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和理解,具体来说,“物联网”就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和感知技术,在一定网络通信技术和约定的协议基础上,实现物品与物品、物品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的网络系统。作为技术领域的风口和未来方向,物流很有可能首先成为物联网应用落地的领域之一[3]。而随着以RFID、传感器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具备了一定先进性的现代物流体系的集成,物流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成为了“智慧物流”的技术基础,物联网催生了“智慧物流”的出现与发展。故而,“智慧物流”就是在传统的物流技术和运营体系基础之上,应用现代化、智能化的物联网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运作的系统智能。在这个过程中,“智慧物流”强调数据的智慧性、网络的协同化以及系统的自动化。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中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基础性的作用和影响,其基础技术和系统思想在“智慧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也成为了行业内的共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物联网背景下发展的“智慧物流”仍然存在着发展的制约,面临着不小的阻碍。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应用还仅仅局限于小部分,还未形成真正的规模发展。具体而言,这种发展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政策环境和公共建设方面,我国的“智慧物流”缺乏标准化的信息体系。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虽然市场总额在逐年增长、市场度非常活跃,但大部分的物流企业仍处于中小规模,并且发展质量参差不齐[3]。物流行业整体上仍旧存在着小而散、小而乱的问题。这就急需一个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来保障物流行业的有序和健康。此外,作为在物联网时代背景下发展的“智慧物流”,其智能性的主要特征就是要有基于网络的集中化数据处理中心,可以说,物流能否真正的实现智能化和智慧化,物流数据中心的体系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物流信息和数据的标准化体系成为整个系统的“中枢神经”。这也就要求物流信息和数据的标准化制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文件的格式、数据的接口、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的追踪等等都需要一一进行转换,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沟通就会存在很大的障碍,从而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4]。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基础标准,不同物流系统之间的接口已成为信息智慧化建设的瓶颈,这将直接导致企业、平台和组织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换和分享,从而制约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转变。
其次,从信息技术方面,我国的“智慧物流”缺乏集成性的先进信息化平台和技术研发能力。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企业中,实现了或者部分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的数量比重仅仅只有21%,而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仅10%。由于物流行业在流通环节需要大量的即时信息需要交换和沟通,没有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将会导致上下游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企业无效成本压力,无法实现物流流通、管理和决策的最优[5]。由于物流行业设计的行业众多,并且还要与各类组织、机构和公司之间进行业务往来,还要和铁路、民航以及政府等组织沟通,没有先进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就会导致物流信息的分散与分裂,导致物流信息化进程受阻,从而不能发挥“智慧物流”的优势。此外,对于我国的“智慧物流”来说,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也制约了其发展,例如RFID和GIS等技术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独立自主。其实,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物流企业的小而散,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规模进行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因此,物流信息技术开发的外部支持和内生动力均不足,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智慧物流”的自主发展。
最后,从物流专业人才方面,我国的“智慧物流”缺乏复合型的高技术和实践型人才。“智慧物流”是一种高效智能并且集成当下先进物流技术、面向服务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智慧物流”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不管是技术的研发还是信息平台的建设,都离不开物流人才。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这也是目前,物流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相关数据资料统计,我国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目前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尤其是既拥有物流一线岗位技术又拥有物流管理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其培养规模比例仅仅只有22.7%。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规模发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行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当前物联网基础之上的“智慧物流”发展趋势下,“智慧物流”的合格人才任务非常的紧迫[6]。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物流业务的频繁,“智慧物流”成为了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运输、仓储以及生产等企业持续发展的助推剂。在综合以上对物联网背景下的“智慧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后,本文对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作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启示:
首先,政府要制定统一的物流发展标准与规划,建立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以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中企业实力不均衡,且大多数为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再结合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目标与需要,政府出台和制定物流产业的统一标准和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7]。例如,不少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在信息交换接口、产品条形码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物流软件和技术在格式以及流程方面也都制定了统一的而行业标准,这使不少物流企业在管理物流供应链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与客户、分包商以及政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业务往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鉴于此,我国在物流信息标准化制定上也要乘势而为,政府要根据“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求与目标,首先建成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引领和扶持规模化的物流企业率先示范,从而带动整体行业的遵守与发展,这是实现“智慧物流”的关键一步。
其次,要鼓励企业和相关机构对物流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实现独立自主。据了解,我国的物流行业平均成本与费用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以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我国的货物运输在运出的时候超载,然而返程的时候又是空载状态,运输资源与能力将近有40%被浪费。这一系列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调配,从而阻碍整体效益的提高[8]。尤其对于“智慧物流”来说,对物流系统包括产品的智能可追踪、物流工程可视化、物流管理的网格化等技术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不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必然也会让“智慧物流”成为一纸空谈。政府要引领和扶持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与组织加大R & D投入,集中部署相关的技术研发主项,加大对研发的财政扶持力度。只有通过自主研发,才有自主的物流知识产权,从而更好的实现“智慧物流”[9]。
最后,要加大对物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撑“智慧物流”的发展。人才在“智慧物流”领域发展的重要性无法替代。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应用和落地需要依靠大量的信息化和物流人才。在相关人才的培养上,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团队的建设,整合高效、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智力和研发资源,多渠道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人才。只有人才培养与引进到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才会有希望,“智慧物流”的深化应用与落地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