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恒、翟韬选编校,王兵杰、高可攀*译
机密
战争信息署
1945年1月15日
海外分部第43号复印件
华盛顿特区
对华长期政策指令
(此为针对该国颁布的第一份长期指令)
这份政策声明旨在指导长期材料的准备工作,它们将在日占区和非日占区的中国人中间分发,包括满洲和台湾(对满洲和台湾的特别补充材料将在稍后发布)。
注意:当前在中国以及针对中国的行动将继续遵循其他文件执行:
(1)我们国统区(Free China)办事处进行的整体信息宣传项目依据1944年10月24日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非日占区的信息工作指示》。
(2)我们从旧金山发送到中国的短波广播节目是根据1944年10月27日的《对华广播信息活动指令》进行的。
本文件主要涉及我们的宗旨、目标和主题。附件包括对未来形势和受众态度的假设,因为这将影响我们的宣传政策,此外还有注意事项和关于媒介的建议。
宗旨A:为了协助加速战胜日本,要培育中国受众的态度有助于:
目标1:从内部增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以此作为更强有力的战争工作的先决条件;
目标2:促使中国军队更有效地参战;
目标3:让中国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给予其他联合国家最大程度的配合,从而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些目标从本质上与我们当前在中国非日占区的信息宣传项目的目标是一致的(参见10月24日的《指示》),而且在日本军队被彻底击败前依然有效。
宗旨B:为了建立一种有保障的和平,要培育中国受众的态度有助于:
目标4:保持中国与其他联合国家之间最大限度的合作,尤其是和美国之间,以共同努力建立世界安全体系并在国家间发展和平关系;
目标5:促进中国更积极努力地达到一个大国所负全部责任的标准;
目标6:促进中国逐渐形成现代和进步的国家体制,有能力解决其国内问题。
这些目标基本上长期有效,因其有助于实现美国曾表达过的强烈愿望,即见证中国成长为强大的国家,作为维持远东地区和平的因素存在。
关于战争信息署在华工作的长期目标,讲起来其实是简单和直接的:第一,当前中国的抗战,仅仅是一个古老文明再生和现代化的一个阶段。让中国人民加入世界共同体,从而让他们能够维持内部秩序和对国际生活做出独立的贡献,这一长期进程不会因为日本的投降而停止。相反,中国现代化的任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第二,在现代的基础上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是美国人直接而重要的关切。不仅因为我们的对外政策长期以来寻求培养一个强大而进步的中国,更根本的原因在于,除非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民主政府、现代经济以及足以应对如今扑面而来的大量问题的新式制度,否则我们就无法理所当然地期待太平洋或整个世界享有安全的和平。如果战争信息署与其他美国机构在中国合作开展的行动仅仅以击败我们的日本敌人为目标,那么战争信息署就会因此失职。
从内部强化中国——
主题1:民主化进程。使人们认识到,个人能够从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础上的国家政治组织中获得什么,以及这种政治组织有效的运作机制。以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为例,这些机制包括代表制的政治制度、不记名投票的自由选举、政党之间公开竞争,以及新闻自由、集会自由和个人言论的自由、自由公共教育体系、公民行使权利与承担义务,还有义务兵役制等。(参见基本主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主题2:经济动员。使人们更准确地认识到,在现代战争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动员需要个人和政府做些什么。例如,刺激和组织增长起来的生产、设定物资的优先级别、维持定量配给和价格管控、税收和公共借贷、运输媒介的整合等。(参见基本主题,“尚未完成的工作”)
为了鼓励中国军队更为有效地参与战争——
主题3:全球战争。提供战时在欧洲和亚洲发生的事件进展的消息,务求清楚而准确,特别是在那些曾经被日本占领过的地区,以便展示出我们全球战略的基础,中国的盟国做出的贡献,以及客观上中国过去和现今扮演的角色。(参见基本主题,“澄清事实”)
主题4:批判和揭露日本意识形态的错误。明确说明我们的观点并阐明我们的证据,证明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是一个必须被彻底根除的威胁,因为它基于过时的、不切实际的以及有害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例如,侵略性的民族主义、自命不凡的种族优越和神圣血统的主张,包括天皇的神圣性、漠视他人权利、隐瞒真相和轻蔑地不遵行国际承诺等。(参见基本主题,“揭露日本”)
主题5:加速中国的进攻行动。明确说明如果中国要在战后的世界事务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她就必须在战争中表现出更多的军事主动性,比如,此时单纯的防御角色只会让这个国家以后更加衰弱无力。我们应当指出的是,进攻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组织和士气的问题,而物资只是军事胜利其中的一个因素。
确保中国在军事方面给予我们最大程度的配合——
主题6:中美军事合作。描述展现我们的军队、军队的组织和运作以及组成部队的典型的美国小伙子(形象),并表现出美国需要在当地与中国人合作。说明战斗活动和此前必须做好的各类有组织的准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例如,空军必需的地面设施、供给和维护。(参见基本主题,“美国的战士”)
主题7:美国政策。清楚阐明我们在中国进行军事行动的长期和非帝国主义的意图,例如,我们的军事目标在本质上是有限且暂时的,我们此前外交政策的基本宗旨,我们在菲律宾的过往经历、我们今天的国际承诺和战后计划。(参见基本主题,“美国和世界”)
赢得中国在建设世界安全体系和发展和平关系方面的通力合作——
主题8:在世界中共存。增强中国人对现代国家间的互相依赖的认识,以及他们对共同合作必要性的理解,这不仅仅在总体上的安全体系领域,还包含经济与文化关系方面的安排。展现出如果国民之间彼此加深了解,而且这种了解可以得益于信息交流,那么以这种方式共同合作会更容易。
促使中国承担起符合大国标准的责任——
主题9:中国的国际责任。增强中国人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合作中理应承担的国际责任以及履行这些责任所需机制的理解。表明为外国国民提供可靠的法律体系、确定的税率和对生命和财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中国逐渐形成现代和进步的国家体制——
主题10:现代化。展示现代民族已会通过多种方式利用科学的方法实现民主目标和个人进步,比如在区域规划项目上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像田纳西河流管理局、城市住房和公共卫生的发展、政府机构帮扶社区企业、劳动标准的执行等。(参见基本主题,“现代生活方式”)
附件
上述宗旨、目标和主题是概括表述出来的抽象概念。毫无疑问它们本身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它们的确没有提供此类政策声明应当试图提供的对于全部措施的具体指导。因此,接下来的章节对于我们分发长期材料可能面临的形势提出目前能做的最好的假设。
A.分发中可能出现的形势
1. 材料将通过海运进入中国的东海岸。我们希望,缅甸线路将支撑和发展我们当前的项目,但是,基于这条供给线,我们的军事力量不太可能会把日本从中国的主要人口中心驱逐出去。战争信息署将更不可能会通过这条供给线路装运大量的货物。
2. 中国新开放港口的海运将会拥挤不堪。我们必须保持最少的物资数量。海运一定要仔细准备,一方面要依照优先等级运送货物,另一方面也要保障满足私人托运货品的需求。必须寻找本地的纸张等的供应,但是又不能依赖于此。相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寻找大多已被毁坏或报废的各种机械设备(印刷机、电影放映机)。
3. 分发规模将会逐渐扩大,因为占领区域会逐渐开放,并且这一情况将持续数月。可以想象,在中国清除所有日本军队之前,日本整个国家就已战败。美国在中国的信息活动很可能要持续到本地战争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例如,我们必须设想到美国国务院的文化合作项目将会持续进行下去。
4. 我们和驻华美军官方机构的关系尚待确定,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不确定的状态。无论如何,战争信息署的行动不会仅仅是辅助驻华美军机构,而是要拓展到这个领域之外进行。
5. 战争信息署行动中心最终将会在大约15个主要城市建立,尽管有超过6个的城市并不需要设立有美方工作人员的官方办事处。行动中心在这些城市的具体位置及其可以启动的时间顺序当然要取决于很多因素。图书馆和电影放映站将不止在这15个地方。以下是除了当前重庆、昆明和成都的办事处之外,可供选择的城市清单:
中国东南:
估计人口
(1)广州
1,145,000
(2)九龙
1,160,000
(3)厦门
165,000
(4)福州
314,000
(5)台湾岛,中国人人口
5,000,000
中国中部:
(6)上海
3,703,000
(7)杭州
485,000
(8)南京
732,000
(9)汉口(武汉)
1,000,000
中国北部:
(10)青岛
522,000
(11)济南
300,000
(12)天津
1,390,000
(13)北平
1,561,000
满洲:
(14)大连
232,000
(15)奉天
2,800,00
(16)长春
544,000
6. 我们主要的受众将会在城市中。我们将通过这些人已经接受和熟悉的渠道影响他们,比如中国的电影院、报纸、书店、公告栏和图书馆。之所以会集中在城市受众,这是因为虽然战争信息署有可移动的设备用来在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活动,但会被中国官方认为是一种宣传侵略。有了中国人的大力帮助,我们的电影、幻灯影片和图片也许能够到达更大的集市城镇,但是即使在那里,我们会发现受众多为城市人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村人。
B.我们的受众的可能情况
考虑到接受我们宣传信息的受众很可能将会是中国东部沿海主要城市中的城市人口,我们对他们展开宣传、和他们接触时他们可能会是什么情况?我们或许能做一下大胆猜测:
1. 厌战情绪将会长久存在,因为普通人已经调整自己达到适应战时情况的程度,如商品短缺和日本人与傀儡的占领。盛行的情绪可能会是漠不关心。驱逐敌人可能会激发很多重新调整带来的令人厌烦的问题。而且到我们能够分发材料的时候,解放也许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食物供给的恶化或当地秩序越来越糟。
2. 知识分子的贫困。中国国统区和日占区战时物价的通货膨胀,导致那些工薪阶层入不敷出。农民可以继续依靠他们的庄稼过得很好,很多商人通过投机倒把、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而发财致富,但与此同时受教育阶级却是困苦不堪。政府官员、教师、学生、职员和专业人员都眼瞅着价格上涨数百倍,而工资却远远滞后。他们依靠政府的粮食津贴为生,通过售卖书籍、衣服和家具以获得必须的食物和容身之处。这些受教育的中国人将会大量死于营养不良和疾病,而他们是与我们最为相似的人。我们会发现中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将被耗尽、衰弱。
3. 残余的傀儡。即使解放后所有伪政府官员都留在政府机关,中国仍然缺少足够受教育的行政人员去维持政府工作高效运转。少数受雇于伪政府核心部门的职员会发现,在伪政权被推翻后,政府依然需要他们进行工作。我们受众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将或多或少地默认日本占领的这一既成事实。他们不会在同一程度上接受日本人的观点,但是都会预见到和等待日本的战败。
所有的情况可能意味着,我们在中国分发材料时,可能不会面对热情高涨的受众,因为此时他们的个人问题正在新生活的太阳下蒸发显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受众仍将受其影响。他们会自利地考虑个人和家庭的生存问题,而即便对我们最精彩的理念也不会产生多少兴趣。
C. 受众背景:
在开始一份三页纸的对中国人思想的清晰阐释之前,我们必须注意某些长期因素会影响中国人对我们材料的接受能力。
1. 文化自豪感
纵观中国的历史,一个世纪之前它仍是“中央王朝”,正如它的中文名字一样(中国),即已知世界的文化中心,周围都是野蛮未开化的人。他们包容但不尊敬外国人。因此,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卑微地位极大伤害了其传统的自尊心。中国长久以来自给自足,不是一个充满爱国者的国家,它尚未像西方国家那样完全被民族主义精神所唤醒和鼓舞。但是在中国对自身文明的自豪感的基础上,爱国主义正在不断增长。我们必须小心尊重这种自豪感。
2. 技术和教育落后
大约有80%的中国人在小块土地上以密集劳动的农耕为生。例如,水稻栽培需要在小面积土地上大量用水并进行人工劳作。只有20%或者更少的中国人识字。这意味着大量中国人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虽然他们绝不愚钝),无法阅读出版物。我们的城市受众也都是来自这样的农村之中。
中国人不精通于机械原理或科学分析,尽管他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科技和工业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引起他们对此的兴趣。我们的受众需要公共健康和预防医学方面的教育。
3. 物质贫困和社会落后
中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通常体现在生活水平上,他们的生活基于竹筷子而非金属刀叉,基于简单的没有弹簧的木板床,基于棉布鞋而不是皮鞋,基于简单的棉布衣裳。美国人民纯粹的物质富足,尤其是他们的物质商品和机器方面的财富,与中国形成极大的反差。
也许是因为极端的人口密度,也许是因为个人为了生存用尽一切方法去不断争夺生活必需品,我们的中国受众中有相当多的机会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其他很多人则会忠于家庭而非更大的社会利益,还有一些人因为传统道德的崩溃而意志消沉。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为同样的理念所动。所有这些因素再加上中央王朝的广阔面积,共同阻碍了公民现代精神的成长发展。社会和政治组织也尚未形成真正的现代(西方)形式。例如,法律至高无上、高于重要人物个人统治的理念,仍然远不如在西方的广泛接受程度。中国中央政府的传统是家长式作风而非代议制,而民主(在承认个人价值的意义上)显现在社会关系中,而非政治制度中。上述一切表明,需要向中国人展现一幅真正的、现实的政治民主运作的画面,包括其问题在内。
4. 人际关系的圆滑世故
与其他任何民族相比,聚居生活一起更久的中国人对人的本性和动机有更多了解。他们不是对宣传一无所知。他们能立刻察觉到我们幼稚和愚蠢的自鸣得意。我们想要说什么就必须坦率地提出,不能有任何的自以为是、自吹自擂或是自以为施恩于人。如果我们真诚坦白地承认我们的缺点和我们正在尝试克服的缺陷,那么我们就可以赢得他们的信任。
5. 中国革命尚未完成
这是所有其他因素的基础。中国是如此落后,改变的潜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目前实施的政治制度或工业制度或人们生活的制度普遍被认为是过渡性的。即使保守派也认为回到先前常态的可能性很小,甚至中国最为热情的西化倡导者认为,新的中国必须被重新创造。我们只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提供我们的宣传材料。
D. 中国受众态度,因为他们将会影响我们的宣传政策
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是一群骄傲而复杂的,但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状态下的人们。我们的任务是促进他们对我们的认识,促进他们对世界上其他反对日本的同道中人的认识,目的是让他们感要有义务立刻帮我们打击日本,并且长期地来改造他们自己、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国际环境(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让他们依照我们的形象重造自己)。我们在中国战场上的共同合作将会提供一个直接的机会,来实现这个长期的宣传目标。
1. 对于美国
美国将继续成为中国学生和商人的乐土,是激励中国知识分子和支持中国外交的主要源泉。我们强项是,我们不谋求中国的领土,而且显然我们可以从支持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中获利。与此同时,我们给予中国国统区以空中防护,并且是外部帮助中国重建的主要潜在力量。这些将比以下几点更重要:(a)中国人会自然地怨恨我们不可避免地在中国国内事务上施加影响力;(b)中美作战期间产生的摩擦;(c)中国对于我们在军事和其他方面援助的明显迟缓或不到位的失望。我们的受众将会对美国人民抱有好感。
2. 对于宣传
这不意味着他们将会按照表面意义接受我们的宣传要点。中国人想要娱乐、信息、教育,尤其是想要技术和精神上的支持来增强其自尊。除了后者(要求给中国撑脸面是中国人的一个弱点),我们都有简单直接的工作要做。
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多大程度上迎合特别渴望得到口头尊重的中国人。现代中国需要的威望应该建立在中国人的行为上而不是外国人的赞美上。我们的评价应该是公正的,真诚而不华丽和花哨。我们不应该和国民党中宣部合谋发起一场相互吹捧的运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在任何理所应当之处给予肯定。
3. 对于美国军队
美国的军事援助给中国的承包商带来了利益,造成设立空军基地的城市鸡蛋短缺,还带来了大量可能产生相互猜忌和争议的机会。在中国的边远地区驻扎的美国陆军有时表达了强烈的厌烦。他们藐视当地的习俗,打破很多戒律。一些美国士兵不喜欢中国中世纪的味道、脏乱、疾病和不舒适。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军队走到哪里都会带来令人兴奋的事、麻烦事以及机遇。我们必须利用由军队引起的兴趣。
4. 对于英国和英帝国主义
在现代中国,英国被视为令人反感的帝国主义领袖和急先锋。我们长久以来都分享着英国在中国获得的果实,因而不能完全将自己和英帝国主义分离,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将自己等同于它。我们必须避免承认任何既定事实,并且表明我们独立的立场。
传统的中国人倾向单独和每一股外国势力打交道(以夷制夷),这使得在中国出现任何形式的英美阵线都会让他们难以接受。我们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强调英美中三国的共同行动,而不是突出英美两国的联合行动。
5. 对于新式的美帝国主义
中国人担忧美国这个庞然大物,也担心我们滥用自己对中国命运不断增长的影响力,这种情况应该在战争信息署的行动下得到缓解。这种担忧可能会增长。我们应该小心避免强调我们的权势而加剧这种担心。
6. 对于西方的物质主义
东方人蔑视西方人对于现世的事物过分热衷,拿中国来说,他们认为这种蔑视是合理的,但是其实这是一种嫉妒心理而非执着于信仰的反应。中国人的生活与美国人一样都是非常世俗的。相比美国,中国礼节性的谦逊更为文雅,而在中国人命却更为卑贱,这两者的优缺点差不多抵消了。我们的工作不是为我们的物质优越性道歉,而是要展现我们的科学知识、个人奋斗和纪律性所基于的非物质原则。
7. 对于俄国
每个有思想的中国人都对上一代俄国人在重建和坚持抵抗上的成就印象深刻。对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而言,苏联是如何重建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和迅速赶上世界发展进程的伟大典范。但是新的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旧的中国的个人主义都让中国维持在俄国的轨道之外。连同国民党对革命性思想的系统根除,这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共产党统治区外大部分地方的亲俄观点的增长。如同在缅甸的英国,俄国是一个持续不断对中国的利益形成潜在威胁的争夺领土的邻国。在满洲尤其如此,其原材料资源是中国成为强国进行所有努力的关键因素。重庆保守派的噩梦就是设想俄国战后将占领满洲。
我们应该明确说明俄国是并且一定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使用材料强调美国人反共或者美国人会在中国的部分地区支持反俄运动。
8. 中国的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似乎包括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务实的爱国者和农业改革者。他们当前的计划是动员民众在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并进行军事抵抗。在整个国家里,他们构成了一股少数派;现在,他们宣称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进一步推进之前,自己无意控制整个中国。受教育的中国人主体仍然对这场运动的进步本质感到害怕和怀疑,因为运动的成功将会使所有在社会上已占据一席之地的人们感到为难。但是二十年之后,它已变成一场中国本土的运动,无论可能与苏联保持着怎样一种联系。
至今我们仍对这项运动及其优势知之甚少。作为美国人,我们倾向于认为理想主义者具有高尚的美德,但后来的事实可能会令人尴尬。我们当下的利益基础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努力,这可能最终能使游击队在中国沿岸欢迎我们的到来。但是对于长期宣传的目标而言,我们不必就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做出表态,这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对任一方的干预都会招致很多爱国者的忿恨。
9. 排外主义和沙文主义
传统上中国人对陌生人的猜忌、坚信自己的文化比外国人强的文化优越感已时不时地成为排外情绪的基础,而且战争年代的孤立有利于助长这种情绪。政客们可能会利用这一点。海外的华侨华人社区可能也会为活跃的沙文主义外交政策提供机会。虽然中国人没有积极表达出对印度支那回归法国统治或类似的归还殖民地行为的忧虑,但是中国对于东南亚的殖民地有着天然而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表明我们关注殖民地人民的福祉。
日本所谓“亚洲人的亚洲”宣传路线看起来并没有深深印在中国人的脑海。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利用中国人生活中占主导的世界主义传统来应对它,这让中国人可能成为未来最佳的世界公民。我们的材料应该强调中国与西方的共同纽带,并表明中国和中国人可以,并且确实正在有信誉地参与国际生活。
我们可以简单地总结上述要点,再增补一些内容,如下:
A. 应对战后情况
1.海运计划应该尽可能的轻巧、便捷和能够自我维持。
2.让每件宣传产品都有吸引力,足以把它推荐给缺乏热情的、疲惫的和营养不良的接受者。为达到这个目的,它必须与个人生活有一些明了直接的关系。
3. 不要反复讲美国人的物质上的幸福。避开那些涉及美国奢侈生活的事例。
4. 不要没有差别地公开指责通敌者。谴责甘心情愿给予敌人帮助的人,但是不要攻击那些不明显的爱国者,他们站在幕后,帮助维持傀儡统治下的生活。
5. 不要过度乐观、满嘴承诺或满足于世界的现状。
B. 关于中国人的敏感脆弱
6. 对中国人的伟大历史成就给予应有的认可。
7. 具体强调现代公民必须履行哪些社会义务。
8. 永远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对中国受众说话,或是表现出优越感。
9. 简单直接地解释科技或其他复杂的问题。
10. 不要暗示我们已经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来应对中国的所有问题。承认我们自身也存在问题。
11. 不要无节制地对中国的事情过分恭维。有区别地给予赞扬。
C. 在对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
12. 有效利用我们的在华军队,用他们和他们的行动来展现美国的行为方式和目的。
13. 不要强调英美针对中国时的团结一致。可能的话,强调英美中三国的团结一致。
14. 将中国完全纳入联合国家的事务中。
15. 不要强调美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绝对力量。这不需要宣传。
16. 表明美国和整个西方的物质发展部分基于技术知识、个人的聪明才智、创造精神和纪律,而不是仅仅基于掌握的物质资源。
17. 表明我们与俄国的友好关系坚实地基于美国的自身利益,但这种对待自身利益的态度又是很开通的。
18. 明确表明我们坚信大量的中国普通民众在符合我们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而且必须而得到改善提升。
19. 表明我们接受中国作为世界共同体的成员之一充分而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
D.具体的不要宣传的事情
20. 不要仅仅因为我们得知其名声,就突出强调某些中国著名人士的名字,例如蒋介石、蒋夫人宋美龄、孔祥熙。
21. 不要强调中国的政治派系,无论是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还是其他党派。
A. 总体。可视媒体(图片、展览、电影和幻灯影片)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机遇,而且可以触及到最广泛的受众。甚至在城市里广泛存在着文盲,这限制了出版物受众的规模,而接收设备的缺乏限制了无线电广播受众的规模。
B. 根据战争信息署在中国的经验,图片和展览吸引着广泛的受众。图片是主要被用作播送时事新闻的短期媒介,而针对中国的长期项目很可能通过基于精心策划的展览来展现长期主题,因为最终宣传分发的更多是新闻材料,而不是更即时的时事快报。(参见1944年9月15日的《对远东图片和特别报道的指示》)
C. 电影和幻灯影片。我们要认识到,当前在中国国统区使用幻灯影片,部分是因为电影放映设备的短缺。在能够进口一些现在中国封锁区没有的那些更笨重更昂贵的电影放映机之后,我们不能指望幻灯影片还能和电影一样具有同等的竞争力。这意味着在宣传科技主题的时候仍主要要依靠幻灯影片,用于培训和教育目的之时仍需做一定的说明,但是不会用其来达到娱乐或播送新闻的目的。
D.特别报道应该利用中国报刊对西方相关信息材料的热切愿望。建议写作针对中国的特别报道时可以从重庆办事处翻译部的经验中获得教益,后者已经创作了大量中文版的新闻和专题资料,并在中文出版物中广泛使用。
E.出版物。(参见已基本上通过的1944年9月14日《中国的出版计划》)我们可以用中文书籍触及庞大的中国受众,同时利用英文书籍触及相对较少但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受众。中国读者最感兴趣是那些他们认为原本是专门给西方大众准备的材料。因此,翻译和低成本的重印本应该比特意准备的稿件更加重要。
F. 电影。在特别为中国制作的电影中,最有利于实现我们的目标的应该是译制为中文的纪录片,因为它们能最有效地描绘我们的主题。
我们需要补充更多的纪录片来贯彻我们的主题。总的来说,电影最有影响力,因此选择那些最能实现我们目的的商业电影也非常重要。
选择在中国分发的商业电影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根据实践经验提炼出来的几个要点:
1. 为中国选择电影的人必须牢记一个事实,即中国审查员将会根据他自己的标准而不是我们的标准来批准外国电影。对这一领域的观察表明,中国的审查员按照惯例将会反对涉及以下内容的电影:(a)帝国主义,例如,《鼓》(Drums)、《古庙战茄声》(GungaDin);(b)幽灵或灵魂,例如《逍遥鬼侣》系列(Topperseries);赌博,拦路抢劫(例如《卧底女郎》(Tip-OffGirl);越狱的技巧(例如《布莱克威尔岛》(BlackwellsIsland);过度残暴,或是从不好的角度展现中国人的电影,例如哈罗德·劳埃德(Harold Lloyd)的《猫爪》 (TheCat’sPaw)。
2.根据票房记录显示,总的来讲对中国受众最具有吸引力的电影包括彩色电影,尤其是那些含有大量动作镜头或虚幻的故事的,德米尔(DeMille)式的盛大宏伟场面的,还有南海和泰山的故事,以及动作片。
3. 不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包括宣传电影[例如《吾土吾民》(ThisLandisMine)],以及含有大量对白的电影,这类影片对会说英语的中国人而言都是难懂的,而且在用幻灯影片给观众放映翻译字幕时,很难让其与荧幕的电影播放保持同步。
G. 无线电广播。音乐录音和包括公开演讲整套设备在内的无线电器材储备将在中国大有用处,但是总体来说,面向中国和在中国内部播放的无线电广播节目的内容还会继续按照短期指令进行。(参见《关于在中国未占领区的无线电广播信息工作的指令》)
(签字)G·E·泰勒
第三区副主任
海外分部
华盛顿已审批——1945年1月5日
(王兵杰译,王睿恒、翟韬校)
127.6/382
驻华大使(高思)致国务卿
No.2139 重庆,1944年2月9日
2月26日收到
阁下:我很荣幸地收到国务院于1944年1月6日发布的第489号指示,关于美国驻重庆的几个政府机构之间缺乏充分协调的报告。
我想国务院来函所指主要是大使馆在协调美国文官机构驻华办事处的活动方面发挥的功能。这些机构包括战争信息署、对外经济管理局(Foreign Economic Administration)和负责获取外国出版物的跨部门委员会(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
总的来说,协调几个隶属于大使馆的美国政府文官机构的工作进行得相对顺利,没有遇到重大问题,我整体上满意当前的现状。
……*此电报涉及好几个机构,此处省略了和本主题无关的内容。——译者注
战争信息署
这个组织是与大使馆有关的、在重庆建立时间最长的文官战争机构。它通常被称为“美国大使馆的美国新闻处”。最近人们开始倾向于称它为战争信息署的中国分部。
这个机构在一位能干的前美国新闻记者的带领下开始低调地运作,该记者现在继续担任这个规模已然极大扩展的机构的负责人。*F·麦克拉肯·费舍尔(F. McCracken Fisher)主任。
我有时候觉得这个规模庞大且费用极高的机构并不完全合理,“收益递减法则”从它建立之初就开始长期发生作用,它获得的成效并不能完全证明大量的财政支出是合理正当的,而且位于华盛顿的战争信息署总部在工资和补贴方面太过铺张浪费(包括给几乎每一个美国员工的“代表”津贴,数目有高有低;还有足以令他们在同一处的外交工作同僚感到非常尴尬的补贴)。
但是,战争信息署的政策和指令发自华盛顿,除了反复将负责中国事务机构长官的注意力吸引到我所认为的其行动开销过大的观点上之外,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协调以及在总体上监管这个机构,包括也没有任何对其开支和监制方面做出指示的权威。
与对外经济管理局的情况一样,大使馆有一位官员被专门指派为战争信息署驻华机构的联络官,以保持日常联系。电报的处理方式亦与对外经济管理局一样,向外发出的电报以我的名义立即发出,除非它包含联络官认为需要我先过目的内容(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发来的电报通过联络官转交给战争信息署的驻华机构,并依照惯例把复印件交给我。从该机构发往华盛顿的邮件提交之时不能封口,大使馆在转发出去之前会进行检查。含有部分需要我特别注意的内容的复印件上会留下适当的标记。
我还与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的主任保持私人联系。该机构最初设立之时这种联系非常密切。但是随着机构规模的扩大,机构负责人经常不在重庆,因而就不常有进行密切的私人联络的机会。但是我尽可能地保持着对这个机构活动的密切关注。
我曾有机会时不时地评论他们的某些行动,而且有几次我的批评相当尖锐。出现失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疏忽、缺乏适当的监管或下属们缺乏判断力和不能保持平衡。例如,我曾有几次严厉批评《美国文摘》(AmericanDigest)中使用的材料。《美国文摘》是一份每周出版一次的英文信息资料,主要面向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传教士发行,上面刊登有每周战争新闻的摘要以及杂志和其他文章的节选或转载。有一次,《文摘》刊登了一篇关于美国黑人问题的文章。另一次,它刊登了一篇关于欧洲政治问题的文章。由于《文摘》的定位是面向广大中国、外国居民以及美国人,因此在一份政府出版物上刊登上述这些类型的文章是不明智的。我不常就此问题提出抱怨,但是我认为我应该对出版物保持敏锐的监察(监察权由该机构的下属掌控)。我在这里抱怨的主要是缺乏负责任的监管。
我有时候还会提醒该机构的负责人,其工作人员在中国内地出差时,该机构没有对他们的所处情况、所负职责以及应该的行为方式进行适当的“简要告知”或进行指导。他们一定不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当作美国政府的代表。他们和中国当局的关系必须正确且恰当。每当他们发表公开演讲时,我希望可以收到他们言论的概要,以便维持对他们行动的监督。
我还倾向于否决在一些没有领事馆或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地方开设战争信息署的地方办事处,否则无法对其行动进行详细的监督。而建立无线电广播接收站等请求仍需进一步处理。
战争信息署驻华机构和华盛顿之间,以及和驻印度和其他地区的办事处之间的电报交流量格外巨大,我质疑这个数量是否完全合理。这项工作让大使馆的代码设备负担沉重,尽管它们还是完美而迅速地完成了任务。战争信息署的总部已经给他们提供了解码器,并授权他们用自己的人员进行电报交流。至今它还没有这样做,但是我理解这是因为密码译员尚未到达重庆。当战争信息署驻华机构开始自己进行编码工作时,电报译文要提供给大使馆。只要能够如实地满足这个要求,大使馆赞同这项安排。
总之,我对战争信息署驻华机构的合作,对该机构负责人与大使馆合作的态度,以及该机构在大使馆监督下进行的活动没有什么抱怨可提。需要我介入或指导的事情已经毫无摩擦和争议地解决了,这些事情不是特别重要,并不需要提交给华盛顿知道。而且每当我找该机构的负责人协商,并强调大使馆的立场和政策以及给出这样做的理由时,该机构明显还是赞同并遵照指示的。
战争信息署驻华机构与军队合作开展了一些与心理战相关的工作,在这方面,战争信息署的官方指示将该机构置于战区指挥官的监督之下。我没有机会参与这些行动,亦没有人告知我与此相关的事情。
……
(王兵杰译,王睿恒、翟韬校)
811.42793/784a
文化关系司霍尔多汉森先生的备忘录
(华盛顿),1942年7月15日
国务院和其他机构关于对华文化关系的联络会议
……*此备忘录涉及好几个机构,此处省略了和本主题无关的内容。——译者注
3. 战争信息署
国务院和战争信息署都计划要向中国输送微缩胶卷、电影、无线电广播节目和杂志,但是二者所含内容完全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项目面向中国不同的经济和社会阶层。
战争信息署输出的是战争信息和有宣传价值的现行观点。国务院给中国的大学和知识分子领袖发送与教育和科技相关的材料,这些知识分子领袖正指引着中国的战争行动。
国务院已经和战争信息署外国信息处(Foreign Information Service)的如下官员不断接触:远东区的协调员卡尔·克劳(Carl Crow)先生、驻华盛顿的远东广播负责人沃尔特·威尔格斯(Walter Wilgus)先生、在纽约负责出版物的爱德华·斯坦利(Edward Stanley)先生,以及在纽约负责电影的莱西·卡斯特纳(Lacy Kastner)先生。
6月期间,一位文化关系项目的官员花费了三天时间与战争信息署人员在纽约讨论后者的计划。结论如下:
(a)微缩胶卷。战争信息署只选择将刊有时事新闻和舆论观点的杂志制作成微缩胶卷。而文化关系项目只把科技和学术期刊以及中国大学特别感兴趣的材料制作成微缩胶卷。
战争信息署的微缩制作工作由纽约公共图书馆和瑞柯达克公司(Recordak Corporation)完成。文化关系项目的微缩胶卷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农业部制作完成。二者都是有偿的。政府在华盛顿进行的微缩胶卷拍摄价格比较便宜,但是速度较慢。
由于战争信息署的微缩胶卷只是想要发送给中国的报刊,因此翻译成中文仅需要一台微缩胶卷阅读器。而文化关系项目的微缩胶卷要被广泛分发给中国的大学校园,他们要在那里读取胶卷,因此文化交流项目的当前预算中,要为100台阅读器提供资金(需要注意的是,战争信息署正在运送一些播放宣传图片的电影放映机,但这些并不适用于读取微缩胶卷)。
(b)杂志。除了用于翻译成中文的缩影胶片外,战争信息署没有向中国运送任何杂志。而国务院给中国大学校园里的阅览室提供了一些有教育价值的纸质杂志。
(c)电影。战争信息署正在向中国发送新闻短片和一些战争宣传电影。文化交流项目则只限于教育电影,如关于健康、农业、科技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战争信息署的电影都与军事有关。文化交流项目选择的全部电影适合在中国成立一所长期教育电影的资料图书馆,尽管挑选时会基于它们在中国战争行动中的科学和教育价值。
战争信息署和文化关系项目都要依赖中国政府的放映机放映。
(d)无线电广播项目。战争信息署现在仅向中国发送新闻广播,通过短波从旧金山传递到重庆,再通过中波在当地转播部分新闻节目。文化交流项目计划撰写科技和教育主题相关的广播脚本,与电影的主题相类似,然后向重庆发送中文广播录音,或是在当地可以译制并播出的脚本。如果驻重庆的美国大使认为录音可行的话,那么国民政府内政部可以在有偿的基础上制作录音。
(王兵杰译,王睿恒、翟韬校)
复本
抄送:
埃尔默·戴维斯先生(Mr. Elmer Davis)/ 爱德华·克劳伯先生(Mr. Edward Klauber)
爱德华·W·巴雷特先生(Mr. Edward W. Barrett)
T·L·巴纳德先生(Mr. T. L. Barnard)
朱尔斯·杜布瓦上校(Col. Jules Dubois)
布拉福德·史密斯先生(Mr. Bradford Smith)
弗雷德里希·S·马奎尔特先生(Mr. Frederic S. Marquardt)
美国在中缅印战区发动的心理战
作为一个文官机构,美国战争信息署在中国和印度地区要主要开展两项行动:(1)针对中国人和印度人开展宣传工作;以及(2)开展心理战,以援助美国在中缅印战区的军事行动。关于第一项行动,战争信息署只需对国务院负责。而心理战行动在遵照国务院制定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同时,还受到战区指挥官的管辖。
中缅印战区总司令指示*指示信件的日期为1943年10月6日,第381号文件。,由约翰·戴维斯先生(Mr. John Davies)负责代表他来监督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与印度分部的心理战政策和行动。总司令指定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部长F·麦克拉肯·费舍尔先生(Mr. F. McCracken Fisher)为该战区制定心理战政策。
在中国,准备心理战传单和其他材料时,战争信息署要与重庆的美国陆军参谋部二部(G-2)和昆明的美国陆军航空大队(A-2)进行协商。此类宣传工作针对的是中国沦陷区、印度支那以及泰国,材料由第十四航空大队进行分发。而针对日本和福摩萨地区的传单正在准备当中。
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有一个心理战小组,其任务是为中美联军在缅甸北部地区的战斗提供支援。这支队伍由北部战区司令部的指挥官直接领导。它所制作的材料要经过北部战区司令部的美国陆军参谋部二部人员的审核。
该小组制作的宣传材料针对的是在缅甸北部的日本军队和当地居民。材料的散发主要由覆盖缅北地区的东部空军司令部空军部队负责,其次依靠渗透到敌后的特工人员。
美国陆军航空队缅印战区的司令官已经授权第十中队空投美国心理战的宣传材料。这一宣传行动将针对下缅甸地区、泰国和印度支那南部的居民。位于加尔各答、重庆以及阿萨姆邦的战争信息署办事处将负责准备工作,当然还要经过美国陆军参谋部二部和美国陆军航空大队的审查。
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发动的心理战行动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因为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尚未声称要控制其境内的此类行动,它也没有试图建立一个中美联合的心理战组织。
然而,在战争信息署印度分部指挥下的心理战行动不断受到来自英国方面的压力,最初是限制那些行动,后来则是想要将美英的心理战行动进行合并。东南亚指挥部设立后,合并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因为东南亚指挥部内就设有一个盟军心理战部。
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对英国方面坚持的合并做出让步。而是我们坚持建立一个联合联络委员会来促使美国、盟国和英国在宣传工作上进行紧密合作。该委员会已经依据业已生效的联合参谋部指令而建立。
该委员会的运作方式尚不明确。估计它可以确保战争信息署、东南亚司令部的心理战部和英国信息部的远东局三个部门和谐相处。还可以进一步地假设,该委员会能够保证三方充分交换行动情报和计划,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做出规定,让它们相互交换和出借服务、设备及人员。
可以说,这是一个松散且效率低下的安排,使得人员和工作多处重复。集中美英两个国家的资源和才智共同行动貌似才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然而,国务院、战争部以及战争信息署坚持反对合并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可以说,它基于以下论证思路。
尽管英国人同我们在军事上结盟,共同对抗日本人,但我们针对东南亚民族的政策并不完全相同。英国人的政策目标,自然是对其从前的殖民地重新建立起帝国统治。然而,我们的政策是继续与亚洲各国人民建立友谊,并在政治上建立公正的关系。
目前,我们与帝国主义势力在军事上的联盟,使得东南亚人开始怀疑美国的动机,而他们对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敌对态度,如果不加纠正,将会在今后几年损害我们与当地人民的关系。不仅如此,这种敌意和猜忌会让我们的部队遭受损失和阻碍(包括那些被迫降落在敌后的空军人员)。如果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与恢复帝国统治秩序的人为伍的话,他们就不会遭遇此类困境。
因此,美国政府有义务向东南亚人民清楚地表明,虽然我们依旧与我们的盟友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商战胜日本大计,但是美国在东南亚没有任何领土扩张的想法,美国军队来到此地,仅仅是为了同日本作战。
这项责任只能通过美国人独立的心理战来完成。
英国人将会反对我们向东南亚的民族传递出这样一种印象,即美国对待这些民族的态度与英国是不一样的。英国人会解释说,我们让他们与其附属臣民之间的关系变得尴尬。
于是一个问题也因此产生,即我们是否有正当理由令英国人感到尴尬。
在我们共同对日作战时,斤斤计较美国还是英国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很少能达到好的效果。但是在东南亚,问题比这严重多了,我们所卷入的并不仅仅是对日作战。我们不由自主地而且几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卷入到帮助英国在亚洲重建殖民帝国的行动中。对于这种帝国主义的冒险行为,我们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它消耗了亚洲人民对我们的善意并让我们付出毫无必要的军事损失,与此同时,却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而我们得不到半点好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坚信,如果让英国人同其属民的关系变得尴尬是美国向东南亚地区进行直白宣传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英国人就必须做好准备承担这份不算高昂的代价。现在轮到英国在这场东南亚司令部的同盟关系谈判中做出一点牺牲了。
为了避免美国人的“直白”宣传导致英国人过分的关注,同时只要美国的外交政策仍继续现在的路线——毕竟《大西洋宪章》和其他协议签订之时美国设想的对象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亚洲人,我们或许应该要声明,美国不要打算以任何方式对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进行评论、也不会提及此事。
(签字)约翰·戴维斯
1944年4月17日
新德里
1944年8月25日
注:现在正在探讨在中缅印战区指挥部下设一个心理战分部(Physiological Warfare Branch)。这将纯粹是一个美国的机构。
(高可攀译,王睿恒、翟韬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