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瑞玲
摘要:在十九大召开之后,对于经济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战略布局对商业银行而言需要站在新的起点,用新的角度、新的实践应对新的挑战。在新的背景下推动其发展需要稳中求进。因此,在该大环境下,银行业需要系统的、全面的开展改革。把握住“去杠杆”“补短板”两大关键点,稳重求进,稳住增速,控住风险,同时还要把握住这次机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供给侧改革 资产质量 风险
目前全球经济处在复苏过程,我国经济依然是稳中求进,做到长期发展。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供给侧改革必须有全面的理解,全面认识,彻底落实。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为整体发展趋于缓慢,在金融去杠杆方面仍要继续,商业银行去杠杆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一)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3年,自1979年中国银行体制改革起,我国银行业有了全新的发展,在该阶段办理的信贷业务既有商业性的也包含政策性的;第二阶段为1993年至2003年,该阶段中国银行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成立了商业银行,并且它不断的完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缺点;第三阶段为2003年至今,2003年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为了让银行业健康发展,建立了其监督机构——银监会。
(二)发展现状
自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在贯彻执行该政策,银行业也尽力完成改革的目标。根据数据显示(见表一),截至2017年10月资产表现为在稳步增长,而负债在稳步减少;其资产与负债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率大体上保持平稳。在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规模稳步上升,但是从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来看,2017年三个季度其不良贷款率均是1.74%,并没有得到降低,需要进一步改善,降低风险。但是与2016年相比,其负债率有了明显改善,而总资产也有提升,因而,总体上2017年与2016年比较来看,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有了很大优化,国家政策也起到了引导作用,商业银行把国家政策落实到了实处。
近年来随着风险意识的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也继续加强,银监会2017年三季度的监管数据可看出其抵抗风险能力在增强,三季度贷款准备额在逐渐增加,贷款拨倍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78.76%、177.18%、180.39%,呈增长趋势,并且远高于国际上其他银行数值。因此,在风险控制方面,贷款风险在下降,也有助于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在风险得到控住的同时,其利润与2016年同季度相比略有增加,但是资产利润率与资本利润率都有小幅度下降。
此外,商业银行利润收入与银行规模的联系逐渐减弱,银行正逐步向“轻型银行”发展,不再紧紧依赖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为例,其资产规模增速均减少,但其利润仍然排在前面。银行逐步向零售转型,但是,在总利润中,一些股份制银行的零售利润所占份额并不是很高,大概在20~30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业务中有一部分是用于把资金借给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周转,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例如余额宝等也可以募集大量资金,降低了借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和银行竞争借钱给银行等大型机构的业务,因此影响了银行的传统业务。此外,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转账之间手续费非常低廉甚至有的不需要手续费,這也影响了银行收取手续费业务的盈利,使得银行为了占据市场,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利润。
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运用目前还不够充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运用使得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也拓宽客户的服务范围。
二、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会影响银行财务。在改革的背景下,会对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会兼并一部分企业,也会处理僵尸企业,比如改制僵尸企业,或者让其申请破产。在这种情形下,会增加其不良资产率。目前我国经济相比之前呈缓慢状态,近五年的GDP增速呈缓慢下降状态。而在2016年间我国全国法院一共受理企业破产案件高达5665件,同比升高53.8%;而已经审结的企业破产案子有3600余件,大约同比上升60%。由此可看出僵尸企业的清理正在加速,这也使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由银监会已发布数据,如表二所示,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的不良贷款率没有改善,与去年相比下降幅度也比较下。此外,对于我国的五大行而言,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四个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低于银监会发布的平均水平,其中中国银行最低为1.38%。中国农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率值得我们关注,它2017年半年报上显示的数据为2.19%,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这就要求它加大力度降低不良贷款率,在盈利发展中要重视资产的质量。
(二)业务盈利
目前,商业银行盈利仍然主要依靠利息,而且2017年三季度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26.84%、24.84%、23.63%,可知其非利息收入占比在下降。它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其客户也不断流失,其中有证券、基金、保险、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机构。在IT技术、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进程中,移动支付越来越安全,人民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生活中也逐渐趋向无纸化交易。在这种移动支付更加便捷的趋势下,商业银行由于其原有的电子银行基础还是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经营理念、监管等问题使得它相比较于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的较慢,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越来越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尽管在移动支付单笔金额方面商业银行远高于其他非银行机构支付,但从下图图一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最低的平均移动支付金额为4993元,远远高于非银行机构的最大值551元,但是非银行机构的趋势为稳步增长,而商业银行波动性比较大。我们也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6年,非银行机构的平均移动支付额已经增长了66.98%。这也说明商业银行在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没有很好地适应,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没有赶上潮流的发展,以至于使得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占据了移动支付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另外,银行的盈利过于依赖于传统存贷业务,导致在有其他竞争者时,会导致盈利的下降周期较长。
(三)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
在经营方面,由于银行经过多年的经营,相比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客户基础,并且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经营体系。此外商业银行业较早的介入互联网领域,因此具有相对完善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但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经营理念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严格的监管及商业银行自身谨慎的经营理念,使其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在科技飞速发展、市场变化较快的情形下,需要快速把握市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自身的线上经营,使其与线下更加互补,融为一体,利用科技为客户带来真正的快捷与便利。但是由于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严谨文化氛围,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创新速度快,效率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往往是在监管框架内,以银行自身的利益与风险为中心,却忽视了为客户服务的理念。那么,在产品设计后,客户体验与产品操作很难达到预期。
在经营模式方面,商业银行采用传统的“总-分-支”的经营模式,这种传统模式有利于打开市场,占据优势点,快速扩大业务范围,但是却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力成本。效率低,成本高,最终影响银行自身的盈利与发展。
三、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业务拓展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在去产能过程中,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带来了冲击,需要改善其信贷结构,积极拓展业务。从现在来看,其主要应拓展业务有:金融产品、资产管理和服务业务。在产品设计方面,首先应以客户为中心,充分考虑客户的产品体验;其次再考虑银行本身的风险与利益,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引入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员,实现银行传统业务与资产管理的优化组合,实现真正盈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网上金融业务,达到线上与线下业务的统一,鼓励人员团队合作与积极创新。在创新方面,积极创新业务产品,根据不同的客户服务方向定位,研究开发对应方向的新产品;也要定期进行产品清理,对不符合客户需求、销售差的产品有效剔除。
此外,需要拓展零售业务。从最近几年的盈利可知,该业务对银行的盈利越发重要,既会影响整体的利润,又影响其市值。而零售占比也与利润与市值有很强的关联,从调查来看,零售贷款占比越高,其市值也越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招商银行,招商银行2016年涨势最好,从它2016年半年報可以看出它的税前零售利润约占整个行业的50%。这也就说明了零售业对银行盈利的重要性,但我国其他银行虽然也有开展零售业务,但是他的零售业务占比比较少,大约占比为20%~30%。
(二)优化资源配置
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在“去产能”时,要尽快有效处置“僵尸企业”等带来的不良资产。鼓励优秀企业在经过重组、并购劣势企业,努力拓展股权类和债券类,积极改善产业集中程度。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帮助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并通过资金帮扶等政策,大力帮助实体经济的实现技术改革、品质改善,并促进绿色经济的大力发展。
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目前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平台,实行网上借贷,让贷款更加便捷,也利于打破区域禁锢。并不是说,本地实体企业只能到当地的银行去寻求帮助,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其他银行也可以贷款,实现信息共享。此外,对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也要大力支持。
(三)风险管理
在转型期间,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风险需要用到量化工具,也需要有经验的风险经理分析判断评估其风险的存在。因此,风险方面优秀人才的吸收与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些优秀的人员不断完善风险分析模型。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去杠杆”过程不容忽视,银监会2017年三.季度的公布的杠杆率分别为:6.29%、625%、6.40%,第三季度相比上一季度明显上升了0.15个百分点。而信用风险方面的不良贷款率2017年三季度也没有改变,这需要引起注意,重视风险管理。
(四)服务意识
目前银行的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优秀学校的毕业生,这里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他们在利用数据构建产品或者管理风险时,往往忽略了做该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客户安全,服务于客户。因此,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做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