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践创新

2018-04-14 08:03王燕宏
消费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体制改革生态文明

王燕宏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并落地落实。本文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现状背景出发,基于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示范的总结分析,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体制改革 实践创新

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

相对于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总体上有些滞后。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1+6”改革方案。“1”就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到2020年,要构建起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分别是《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此外,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陆续出台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转化落实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图和路线图。

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论述,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再次表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战略下的极端重要性,对于进一步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具有重要指導意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是孤立的、单一方面的改革,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大格局中统筹安排,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协同推进。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示范

1995年,环保部门启动实施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年以来,环保部门以生态省、市、县等6个层级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2013年6月,中央批准将“生态建设示范区”正式更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6年1月,环保部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进一步明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层级和指标。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综合考虑各地现有生态文明改革实践基础、区域差异性和发展阶段等因素,首批选择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福建、贵州和江西三省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2017年9月,环保部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命名授牌浙江省安吉县等13个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基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成效明显,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诸多经验和做法。

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贵州、浙江、江西、青海列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重要途径,对于科学有效挖掘生态价值、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具有重大意义。

三、总结与建议

组织领导,高位推进。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高规格严要求部署有关工作,注重各部门的统筹协调,设立综合协调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为决策部署和组织实施提供便利,并设置项目建设与推进小组,主动谋划储备项目,分级开展项目调度。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智力、咨询参考。

绿色考核,严格问责。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指挥棒的作用,逐渐取消GDP综合考核,健全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环保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责任审计,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机构设置,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生态保护,价值转换。在保护和修复好生态资源本底的基础上,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对自然资源资产实行统一登记、核算,探索形成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制度保障,运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城乡一体,长效管理。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的理念,以农业面源和农村污染为重点,提升城乡污染物收集处理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缩小城乡环境差距。坚持工程建设与后期管护并重,通过委托“第三方”运营等模式完善污染治理长效机制。

多元投入,多方参与。坚持绿色引资、绿色引技和绿色引智相结合,探索“绿色金融+PPP模式”,构建地方特色绿色金融体系,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发展。健全多方参与机制,激发社会组织、广大群众、各类人才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激情,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体制改革生态文明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论新型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