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的俞可平,辞职到北京大学任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已有两年多了。两年多里,他干了啥,对文山会海、为学与为官等,有哪些新的思考?
记者:回母校的两年多,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俞可平:我是因为喜欢做学问才回到北大的。刚回来时我说,目前中国,“做学问没有比北大更好的地方了”。我的心中,一直有一根北大的筋,这根筋就是对知识与学问的尊重,以及自由与宽容的氛围。接续这根筋,是我们的使命。
记者:如今,您每天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怎样?
俞可平:我担任了三个领导职务,还要主持好几个特大型研究课题,如“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跟踪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等,要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课,每年发表不少研究成果,但我很轻松,没觉得压力山大,有时间看喜欢的影片,空闲时旅游、爬山、游泳、玩游戏等。
记者:您如今在政府管理学院当院长,在学院管理方面有何心得?
俞可平:搞好管理的关键是公道正派、照章办事和团结合作。坦率说,我很轻松,大量时间躲在书房做学问。两周一次的院务会议,其实是工作午餐会。主要是放手让其他院领导负责。我讲究效率,基本不应酬,睡觉又少,从来都开短会,上学期的一次全院教职工大会不到半小时。不把精力浪费在无聊的文山会海中,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记者:您的学生,哪一方面出了问题您最难容忍?
俞可平:我发现北大有些学者,自己学问做得很好,但教出的个别学生学问没做好,人品也不好,这叫师门不幸。我认为,导师要让学生既有学问,又有道德。我经常提醒我的学生,不能去投机。如果失去道德和良知的底线,就会被逐出师门。在这方面,我有点古代“士大夫”的精神。
记者:2006年末您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大多是好评,但也有质疑。您怎么看?
俞可平:我从撰写此文开始,就知道会遭少数人忌恨。他们不敢直接否定民主,因为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说“民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只有好民主才是好东西”等,我不屑回应。按此逻辑,宪法和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也都应改为“好民主”?我常想,官员和知識分子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办事,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失去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