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社记者 李 媛
一个外语视频产品为何如此“圈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副总编辑王茂虎作为该视频产品总监制深谙其中的奥秘……这是《今日中国》多年深耕本土化建设结出的硕果。
2017两会期间,一个名为“站在中东看中国”的视频火爆中东社交网络,仅在脸书上点击量就近200万次。2018两会期间,“站在中东看中国”第二季再次点燃中东各大视频网站,几天之内就已达到50万点击量。
“我最喜欢火锅、烤鸭、宫保鸡丁……它们很符合我们的口味”,“中国人很勤奋,这是一个好像不存在失业的国家”,“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很强,帮助我们国家修建了很多铁路”……在“站在中东看中国”第二季中,埃及友人讲述着他们心中的中国印象,从埃及民众视角呈现了中国在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存在。
一个外语视频产品为何如此“圈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副总编辑王茂虎作为该视频产品总监制深谙其中的奥秘……这是《今日中国》多年深耕本土化建设结出的硕果。
在北京会议中心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别的会议室,我们见到了刚刚开完小组讨论会的王茂虎。作为外宣期刊本土化的开拓者、今日中国中东分社的建立者,王茂虎委员谈起《今日中国》阿文版本土化建设如数家珍。
“中国和埃及历史上没有过任何冲突,而且都曾是饱受殖民之苦的文明古国。相似的苦难使中埃老一辈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埃及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洲、中东国家。”王茂虎介绍说,但是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中埃两国相隔甚远,埃及人民只能通过西方媒体获得关于中国的信息。为了打破这一僵局,2004年初,受中国外文局委托,王茂虎以今日中国中东分社社长身份来到埃及开辟外宣新阵地。凭借在阿语界的广泛人脉和外文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王茂虎带领团队很快就完成了分社的筹建任务。2004年10月,今日中国中东分社在埃及首都开罗正式成立,第一家中国外宣媒体在中东落地。
王茂虎回忆说,分社挂牌那天,埃及媒体竞相播报,埃及民众也给予了热情的关注。“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但没有想到能够以这么直接的方式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所以感到十分兴奋。”
埃及无论从文化交流和地缘政治角度分析,都具有独特优势,所以世界所有关注中东地区的媒体都会选择驻足埃及来辐射中东地区。
今日中国中东分社成立之初就选择了选题策划、出版、发行全部在当地完成的运营模式,“这是落实‘外宣三贴近’的必然选择。”王茂虎说。
现在,《今日中国》阿文版杂志每月在开罗印刷1万册,发行覆盖18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每月向埃及、黎巴嫩、巴勒斯坦总统府及各部委、中国驻阿拉伯国家各使领馆以及分布于10余个阿拉伯国家的订户及时投递杂志。作为中国唯一一本阿拉伯语出版的外宣杂志,已在该地区形成绝对的品牌影响力。
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埃及,《今日中国》出版“纪念中埃建交60周年专刊”,习近平主席和埃及总统塞西分别为专刊致辞。习近平在致辞中表示,“跨越了亚非大陆的千山万水,我从中国来到美丽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此,谨通过《今日中国》杂志向兄弟的埃及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习近平指出,中埃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两国人民以海陆“丝绸之路”为纽带,谱写了友好往来、相知相交的历史篇章。建交60年来,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中阿、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
此外,今日中国中东分社发挥本土化传播优势,配合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厦门会晤等国内多场主场外交及重大新闻事件,举办高端研讨会、宣传推介会等主题活动,中国驻埃及大使以及埃及政治、学术、媒体等各界精英应邀参加,取得了很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耕耘,今日中国中东分社与当地的媒体界同仁建立了深厚友谊和信任,《今日中国》也成为了他们研判国际舆情的窗口和当地使领馆开展外宣工作依托的主要平台。
“现在中东地区读者可以通过我们的杂志、电台、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中国,主要依靠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格局已经根本改变。”王茂虎说,“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本土化的效果也越来越凸显。在将来的对外传播中也会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随着本土化的深入,中东分社已与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签定包括供版供稿、共同举办活动等业务在内的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中共十九大、中国全国两会、中阿论坛、金砖厦门会晤等国内及双多边重要新闻事件频繁见诸埃及主流媒体。《今日中国》读者俱乐部已遍布埃及各省以及阿联酋、摩洛哥、约旦等9个阿拉伯国家。
两会期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成了新闻出版界委员们最热衷的话题之一。
“良好的国家形象除了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还需要高水准的对外传播能力与之相匹配。尽管这几年外宣期刊本土化工作已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做好外宣本土化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王茂虎在小组讨论会上表示,随后,他分享了今日中国中东分社本土化传播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王茂虎 图/董宁
进一步推进外宣媒体选题策划本土化。选题策划本土化是实现外宣本土化的基础,尤其是针对重大主题、重大事件的选题策划,如国家领导人出访、出席主场外交活动、参加重要多边会议等。外宣媒体要在前期做好舆情分析,了解当地受众的阅读偏好与诉求,并在此基础上与当地传媒领域专家开展研讨,以我为主,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实现选题策划本土化,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进一步推进外宣媒体人员本土化。人员本土化是实现外宣本土化的保障。聘请当地新闻记者、撰稿人,组建专家委员会讲中国故事,更易于为当地受众接受,也更便于了解对象国受众的真实需求,及时调整我们的传播策略,保证外宣媒体“本土化”走得好、走得远。
进一步推进外宣媒体运营本土化。运营本土化是实现外宣本土化的动力。外宣媒体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接地气”的运营模式,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具体而言,一方面,大力推动与当地主流媒体供版供稿等合作传播形式,提升中国外宣媒体在当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与当地出版发行机构合作,做到本地策划、本地制作、本地发行、本地传播,让当地受众更便捷、更迅速地听到、看到他们感兴趣的、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
“2018年是中国的外宣大年,无论是改革开放40周年、博鳌亚洲论坛,还是上合组织上海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些都是应充分利用外宣媒体本土化平台,发挥其传播优势,让世界了解中国故事,倾听中国声音,共享中国智慧的有利契机。”王茂虎说。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谈到第一年的履职感受,王茂虎表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两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盛会,无论是政协章程的修改,还是宪法条目的修订,都反映了国家治理的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新闻出版界的政协委员,王茂虎深刻地意识到在中国梦的实践中,新闻出版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把真实的中国告诉世人,是新闻出版人责无旁贷的责任。“这也是我们新闻出版界委员们的一致共识。”王茂虎说,同时他还清楚地认识到,光有热情还不行,还要从手段上进行创新—媒体融合是努力方向。
2016年1月20日,埃及开罗,王茂虎(右一)在“纪念中埃建交60周年专刊”的首发式上发言
3月12日上午,时任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参加新闻出版界别小组讨论时,对今后的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三点建议:导向是灵魂,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党性原则体现到新闻舆论工作的各方面,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故事是基本功,讲好故事,事半功倍,随着讲故事能力的不断提高,新闻出版工作的影响力感召力也会不断增强;融合发展是方向,应当乘势而上,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媒体集团。
《今日中国》出版的“纪念中埃建交60周年专刊”
会议期间,刘奇葆还关心今日中国杂志社本土化工作发展情况,向王茂虎委员询问了最新进展,王茂虎进行了详细汇报,刘奇葆点头称赞:“《今日中国》是老牌外宣单位,本土化工作是《今日中国》的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奇葆同志的讲话使我备受鼓舞,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思路是正确的。”会后,王茂虎拿着写满笔记的记录本兴奋地告诉记者,他要认真履职尽责,大声讲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充分利用好政协这一民主协商平台,发挥政协委员应有作用,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愿为加深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深厚的友谊,为促进中阿的互相沟通与理解做出更多的贡献。时代赋予我们外宣人新的使命—开创国际传播新格局,我们是践行者,也是见证者。”王茂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