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靖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辽宁省的保护地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已经成为制约保护地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田间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太和区地处锦州市郊,蔬菜生产面积5.2万亩,保护地蔬菜3.0万亩。保护地生产已经有20年以上的时间,由于连年连作,施肥量连年增加,导致发生次生盐渍化面积1.0万亩以上,减产20~40%。
二、田间表现
次生盐渍化土壤均发生在保护地。
从作物上看,主要以番茄为主,黄瓜次之,其他作物零星发生。
从时间上看,三月中、下旬开始,晴好天气每日十时开始至日落前,植株上部叶片蔫萎,落日逐渐恢复;逐日向植株下部蔓延,日积月累,植株上部空髓、锈根,亦逐日加重。
从土壤质地上看,发生程度与土壤粘度呈正相关。
从土壤颜色上看,轻、中度发生的土壤,表土干燥时,白色盐碱严重;重度发生时,表土发红。
从化验结果上看,轻度发生的土壤全盐含量值为1‰~2‰,中度发生的土壤全盐含量值为2‰~5‰,重度发生时土壤全盐含量值为5‰~10‰。
三、危害程度
轻度发生地块,根系吸水受阻,地上部生长逐渐变差,减产20~30%。
中度发生地块,在气温升高时,植物发生萎蔫,即使增加灌水量,萎蔫也不能消除,减产30~50%。
重度发生地块,蔬菜生长受到限制,叶片变小并萎缩,叶色深绿,叶缘翻卷,中部叶片边缘出现坏死斑,严重时连片,并呈现似镶金边的症状,锈根,不发新根。在土壤并不缺水的情况下,植株在白天表现出萎蔫,但早晨又有所恢复,如此往复,最终枯死。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
四、发生原因
1. 地下水位较高 一般在50-100厘米上下易发生次生盐渍化现象。
2 人为设施的影响 棚内土壤缺少自然降水直接冲洗,剩余肥料全部残留在土壤中,肥料中盐类物质常年积累,不能正常淋溶,土壤溶液中的盐分经毛细管的作用带到土壤表层,造成耕层土壤盐分聚集。
3施肥影响 由于保护地蔬菜需肥量大,菜农施入大量的人、畜、禽粪等有机肥料,而其盐分含量一般都在3‰左右,造成盐分累积。另一方面,由于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相对施用不足,造成土壤中可溶性盐分聚积。
4 连作重茬的影响 由于保護地多年连作、重茬,使氨化菌、硝化菌等有益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有害细菌增加,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影响了有益微生物对肥料的分解,又由于蔬菜需求量大的营养元素得不到及时补充,需求量小的营养元素在土壤中富积,导致这些养分的盐类物质积聚。
五、防治措施:
1、雨水淋溶 薄膜覆盖的棚室经冬春种植,土壤中积累的盐分较多,进入夏秋季节可揭膜利用自然雨水冲淋,达到降低盐碱含量的目的。
2、改进灌溉条件 棚室内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有条件的实行滴灌或渗灌。
3、增施腐熟的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可降低蔬菜硝酸盐的含量,有利于蔬菜对养分的吸收。畜禽粪便经过生物发酵,脱水加工制成商品有机肥后,不仅施用方便,而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未经腐熟处理的畜禽粪便不可直接施入。
4、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蔬菜对养分的需求进行配方施肥。用什么肥施什么肥,用多少施多少,什么时间用,什么时间施。
5、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 利用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既抑制了土传病害、增产增收,又改良土壤,极大地降低了耕层土壤的全盐含量。我区在2007、2008年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利用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6、利用生物解盐菌降盐 定植前利用生物解盐菌2kg/亩进行土壤处理。定植后500~800倍液进行灌根, 10天后再灌一次。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客土换土 更换耕层土(0~30cm)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土方工程量太大。
(作者单位: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