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1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合理灌水
插秧后要及时查田补苗,用苗高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深水扶苗返青。返青后到孕穗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即在满足水稻生理需水的前提下,采取“浅、湿、干”间歇式灌溉技术,努力做好几个特殊时期的水份管理工作。
1.2.1护苗水
插秧时本田保持花达水状态,深水扶苗,即插秧后灌5~7厘米水层护苗3~4天,促进稻苗快速返青。
1.2.2分蘖水
返青后灌3厘米左右浅水,增地温促分蘖。
1.2.3晒田
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天(如哈尔滨地区在6月末),晒田5~7天,晒到池面出現龟裂,水稻见白根为止,然后恢复正常水层管理。
1.2.4护胎水
当剑叶抽出时如果遇到17℃以下低温,灌深水护胎以防冷害,水深达15~17厘米,过后缓慢恢复正常水层。井灌水稻田最好利用蓄水池晒水之后灌田,采用轮换灌水口、昼晒田夜灌水的方法,提高水温,加快水稻生育进程,防止贪青晚熟。
2根据水稻田间长势,科学施肥
2.1科学施用底肥
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底肥宜施在土壤表面,然后通过旱旋翻整地措施将肥料进行覆盖,或者以水带肥进入土壤中,即施肥后马上灌水泡田,忌将肥料施用于泡田后的水中。
2.2掌控追肥量和施肥时间
如果本田具备采取“浅、湿、干”的灌溉条件,返青肥施肥量不宜太大,追肥时期控制在插秧后7~10天,施肥量控制在每亩尿素5公斤或硫酸铵10公斤以内。如果水稻秧苗素质高,在秧床上采用了带肥下地的措施,并且在水稻返青期间,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以不施返青肥。为增加分蘖可以适时追施分蘖肥,每亩施肥量控制在尿素8~10公斤或硫酸铵15~20公斤。要根据叶龄监测结果适当追肥,如果当地没有监测,可根据叶色调整施肥量,即叶色泛黄呈现缺肥现象时,每亩追施尿素5~7公斤;如果叶片出现落黄现象,表明前期施肥控制得当,亩施4公斤尿素即可;如果叶片呈现浓绿肥大和褶皱现象,表明前期施肥量过大,不能再进行追肥,可采取晒田措施控制无效分蘖。
2.3应对不良环境,巧用叶面肥
在春季水稻插秧结束后,偶尔会遇到连续多雨天气,形成低温寡照的气象条件,使水稻本田中的秧苗出现僵苗、营养不良、分蘖不足等问题。冷僵型稻苗容易发生缺磷、缺锌、缺钾等生理病害,如果通过增加追肥量的办法来促进分蘖、加快生育进程,往往会造成前期过量施肥,水稻后期出现倒伏等生产隐患。为了解决不良天气造成的冷僵型稻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增加晒田和巧用叶面肥的方法来解决;一般地块在排水后,可使用腐殖酸类叶面肥500倍液喷雾,特别严重地块可以使用氨基酸类叶面肥300倍液喷雾。如果在水稻插秧后20天,本田出现缺锌症状,可用硫酸锌配合磷酸二氢钾直接喷施,可有效缓解缺锌症状。
3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精准用药
3.1插秧前期封闭除草
在水稻返青后,稗草1~1.5叶期,可以将杀稗除草剂、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除草剂混配使用,如每公顷500克/升丙草胺750~900毫升与10%吡嘧磺隆或30%苄嘧磺隆225~300克混配使用。施药时保水层5~7厘米,保水一周以内。
3.2中期封闭除草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本田杂草很多的情况下,可继续施药除草。当稗草达到2~3叶期时,每公顷可用90.9%禾草敌1500~2000毫升与10%吡嘧磺隆或30%苄密磺隆225~300克混配使用。施药后灌深水以提高药效。
3.3后期化学除草
当水田稗草超过4~7叶期时,每公顷用25克/升五氟磺草胺900~120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喷药前一天排干稻田水,喷药后1~2天再灌水,对大龄稗草、稻稗防效好,并同时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3.4防虫害防病害
3.4.1纹枯病防治
可在分蘖末期用噻呋酰胺,每公顷用量195~345毫升稀释3000倍液喷雾防治。
3.4.2稻瘟病防治
预防可选用20%三环唑每公顷用量1500~2000克,稀释3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每公顷用300克75%三环唑,稀释150倍液喷雾防治。
3.4.3潜叶蝇防治
用10%吡虫啉稀释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公顷用量300~450克。
3.4.4负泥虫防治
用10%吡虫啉兑水1000倍液喷雾,每公顷用量225~300克。或用90%敌百虫晶体进行防治。
3.4.5二化螟防治
在幼虫未钻蛀之前,每公顷用600~900克98%杀螟丹可溶性粉剂喷雾,连续防治2~3次。
(作者单位:150500哈尔滨市呼兰区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