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乃平 伍潘立
摘 要:“写话”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里的一项学习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正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写作能力低下的现状,探究以“微练笔”为基石,积累语言,克服“语言贫血症”,从而逐步形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微练笔;积累语言;语言贫血症
曾看到过一篇报道:有一名学生写了600字的作文,其中竟然有72个“死”字,包括“心里烦死了”“功课紧张死了”等等。语言学家把这种现象诊断为“语言贫血症”。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文也不乏这种现象,不会灵活运用学过的好词佳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借宝铝老师的观点一用: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出现偏差。《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言贫血症”的形成与词句教学被削弱,尤其是缺乏经常性的运用环节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 其中“微练笔”就是一种对积累语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微练笔”较之习作更精悍短小,深受学生的喜爱,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巧妙地把“微练笔”挤进课堂,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 观察插图,描一描
教学时,学生常常被课文中的插图深深吸引,有时还赞叹不已。这时,我就会抓住契机,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就引导学生对照着插图来学课文,学生学得特别带劲,不但一下子把课文都背出来了,还纷纷拿起笔写了起来。其中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秋天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黄澄澄的梨,像一盏盏灯笼;红彤彤的苹果,像一张张笑脸;金黄色的橙子,像中秋的月亮;紫红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还有那黑绿相间的西瓜,更像是一个个胖娃娃”。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还用上了表示数量的词,更能用上比喻句、排比句。语言生动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 精彩段落,仿一仿
儿童都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而仿写式的“微练笔”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
如《燕子》一文中,课文的第一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郑振铎用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写作手法着实让人折服。学生也喜欢读这一段话,还模仿着着这一段话的写法,写了许多其他的小动物。有的写兔子,有的写猴子,还有的写老虎……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有几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一身洁白无瑕的绒毛,一对灵活的耳朵,加上绒球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一身黄黄的皮毛,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加上绳子似的尾巴,凑成了调皮机灵的小猴子。”
……
课文是最好的蓝本,经常让学生仿一仿课文中精彩的段落。像《翠鸟》第一自然段,《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能非常自觉地学写课文中的段落,把课文的语言吸收,并转换自己的语言。
三、 移花接木,組一组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有许多四字词语非常值得积累,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五洲四海、光彩夺目……”,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录在本子上,就不能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我让学生选择这些词语,联系课文内容写几句话。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 动情之处,抒一抒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当学生被文中的内容打动时,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只需要动笔,让感动流露于笔尖。
如《燕子专列》一课,“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读着读着,同学们都被小姑娘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教室里一片寂静,请把自己想对对贝蒂说的话写下来。
“不管天有多冷,雪有多厚,你都不怕,你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你都不在乎。”
“你为了寻找燕子,可以不顾一切,你真善良啊!”
“这么冷的天,我一定躲在家里不出门了,可你还要去寻找燕子,真让人感动。”
……
这一句句对贝蒂说的话,可都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啊!待到动情之处,学生迫切地需要抒发自己的情感,“微练笔”就为学生提供了宣泄的窗口,同时也积累了语言。
五、 课后体会,谈一谈
课文后面总会有一些学习要求,有背诵朗读方面的,有词语积累方面的,有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的,还有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如《掌声》一课中,课后有三个要求,其中一个为: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纷纷谈到:
“英子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掌声作用可真大啊!在生活中,我也要好好用一用我的掌声。”
“掌声如同一个魔术师,能让人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真是太神奇了。我也想用一用这个魔术。”
“当同学丧失信心时,我要用掌声鼓励他,当同学有进步时,我也要用掌声夸奖他。”
……
以上种种“微练笔”的形式,绝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练习,这些训练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让学生积累了素材,特别是对低段学生来讲,更是为他们埋下了创作的基石。这几种形式简单易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微练笔”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抑制了“语言贫血症”的出现,更提高了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宝铝.小学生“语言贫血症”成因浅析[J].小学语文教学,2010,5.
作者简介:
沈乃平,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伍潘立,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镇上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