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镜琪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10095
减少鸡的攻击行为,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个体死亡率和改善鸡只外观,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动物福利。因此掌握鸡的攻击行为表现,并根据其表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减少鸡的攻击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鸡是群居动物,但在一个鸡群中,每个个体所处的地位是彼此不平等的,最强者居最上位,次强者居次上位,最弱者居最下位,这种现象在家禽学上称之为群体级别或啄斗顺序。
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鸡攻击行为的强度和时间是不固定的。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对减轻鸡的攻击行为,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1)饮食。限饲是强制鸡只换羽和控制个体体重的重要手段,在养鸡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研究证明,大约67%的鸡只攻击行为会因为“饮食问题”而产生。这预示着当对鸡进行限饲时,鸡只之间会发生更多的攻击行为。限饲的第一天,鸡的攻击行为有明显的升高,但随之下降,3天后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可能反映出鸡只适应性的反应过程。长期限饲会产生3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鸡只体内皮质酮含量短暂上升,鸡只更加活泼、警觉;第二阶段鸡只多数以休息为主,过程大约维持20天;第三阶段是病理阶段,机体的蛋白质加速分解以维持新陈代谢。无论是对鸡进行禁食还是使用低能量的饲料,10天内均可观察到比限饲前更高频率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2)光照。鸡对光照非常敏感,光照太弱不利于鸡群觅食。但光照太强或光照时间过长,不仅浪费电能,而且会造成鸡烦躁不安、活动量增加,使其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进而导致鸡攻击行为的增加。
(3)饲养方式。不同饲养方式对鸡的攻击行为也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地面平养、网上饲养及散养3种不同饲养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网上饲养的肉仔鸡攻击和站立行为频率最高。这是由于网上饲养条件下的环境相对单调,鸡没有垫料或沙粒来施展其啄食、抓刨行为,导致其攻击同伴或啄羽等行为增加。
(4)性别。在生产过程中,公鸡比母鸡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公鸡具有型体优越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公鸡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差异造成。尤其是在育雏阶段结束,雄雌性征分化明显后,公鸡体内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母鸡,雄雌攻击频率的差异就更加显著。
(5)周龄与生长时期。一般而言,从1周龄开始,雏鸡开始通过“争斗”来建立社会等级排序的高低地位。雏鸡啄斗高峰期一般为3~5周龄,直到10周龄以后才可以建立起社会秩序。但不同周龄对鸡攻击行为的影响也存在着品种上的差异。
(1)光色方面。蓝光和红光都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鸡的打斗频率。蓝光具有镇静的作用,红光可减少鸡之间的打斗,可通过给鸡佩戴红色眼镜来降低其攻击频率。
(2)鸡舍方面。在富集型养殖过程中,笼具应放置垫料并且同时放置栖木,使鸡充分施展其觅食和栖息行为,从而降低其攻击频率、啄斗和其他异常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时间。由于鸡更偏好在空旷无阻挡的地方进行打斗,因此应该使用屏蔽式的栖息点,在鸡舍中放置栅栏,可以让鸡群均匀分布在不同的栖息点,控制鸡的视觉和实际活动空间,从而降低鸡的攻击行为频率。根据鸡不同时期的生理需要对鸡笼进行设计,例如母鸡产蛋高峰期,由于其体内雄性激素上升,攻击频率增加,所以可以配备“综合性鸡巢”来减少攻击。
(3)鸡生理方面。可通过对公鸡进行阉割,降低其雄激素水平来降低其攻击频率,也可以通过给鸡苗断喙来降低鸡的攻击频率及危害程度。
攻击行为造成的死亡率升高及产蛋率下降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采取更好、更便捷的方法减少鸡的攻击行为就成为每一位鸡场管理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应该从遗传育种途径改善鸡的攻击行为,从根本上减少鸡攻击行为带来的危害,提高生产水平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