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喜
(92493部队13分队,葫芦岛 125001)
在现代化战场上,指挥者将感知到的战场态势信息作为指挥控制的依据。如果通过信息系统收集到的战场态势信息量小于决策者完成决策任务时需要的态势信息量,那么就会导致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反之,若提供给决策者的态势信息量远大于决策所需信息,那么就会造成信息过载的问题。无论是二者中的哪一种,都可能会对战场指挥控制的时效性造成影响。本文从指挥者完成指挥控制的时限角度出发,在对指挥过程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对影响战场指挥控制时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要对影响战场指挥控制时效性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首先就必须对指挥控制过程进行分析。
从上世纪80年底开始,相关人员就对战场指挥控制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指挥控制过程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模型当属OODA。OODA是感知(Ob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以及行动(Act)的英文缩写,它是当前信息化战争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借助OODA模型,可以将战场指挥控制过程进行如下描述:首先,指挥者对战场态势信息进行收集和观察;然后通过对收集到信息的处理,实现对战场态势的评估和判断;接着依据信息分析和评估结果,做出决策方案;最后进行决策方案的执行,即实施行动的过程。在运用该模型的过程中,引入态势信息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处理态势信息的时间压力是关键。
图1 OODA loop示意
通过对OODA模型的进一步细化和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形成“察觉-理解-预测”的三层次态势感知模型。该模型将战场态势感知过程描述为:对特定时空范围内的态势要素进行察觉;理解这些态势要素的内涵;最后对这些态势要素在未来的发展状态进行估计。为了深入分析影响战场指挥控制时效性的因素,可以将态势感知模型嵌入到OODA模型中,并分析态势信息量与指挥控制过程间的联系。
现实中,影响指挥控制时效性的因素比较多,本文则主要从态势变化引入的不确定性和处理态势变化的时间压力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战场指挥控制的核心就是对态势变化进行处理,但在态势变化非常迅速的情况下,要求在非常短地时间内就能对态势变化作出准确反应,这是比较困难的。基于这种特性,本文提出了以下五个影响指挥控制时限的因素:
(1)战场态势信息量
所谓战场态势信息量,是指能够对当前战场态势进行完整描述所需要的最小信息量。这里的“完整描述”是指指挥者要做出某项决策所需要的态势信息量,并非单纯的要完整概括全局战场态势的信息量。现实中,当指挥者要面对某项具体的指挥控制任务时,他更多关注的是与这项任务决策相关的态势信息量。也就是说,指挥者不同或者指挥者所面临的决策任务不同,它所需要和处理的态势信息量也不同。
(2)提供给指挥者的态势信息量
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战场的态势信息大多是专门经过指挥信息系统处理并以战场态势图的方式提供给指挥者。我们将经由系统处理并呈现给指挥者的信息称为提供给指挥者的态势信息量。战场具有瞬息万变的特性,随着时间的延续,指挥者所关注的焦点会不断变化,而指挥信息系统的反应可能会有所滞后,不能实时地依据指挥者的需求进行随动变化,所以指挥信息系统呈现出的态势图大多会尽可能多地包含战场态势信息,即可能会存在信息过载的问题。
(3)指挥者的态势感知速度
在没有决策时间压力的情况下,专业的指挥者基本都可以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准确认知,但他们的用时却可能存在差异,即指挥者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和速度不同。一般而言,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指挥者感知到的战场态势信息量来表征态势感知速度。态势感知速度与指挥者的指挥经验和所掌握的背景知识相关,战场指挥经验越丰富,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全面,指挥者的态势感知速度就越快。
(4)指挥者的动作时间
在指挥者对战场态势变化进行准确评估后,会形成具体决策并指挥相关部队将决策付诸于行动。从指挥者完成态势感知的时刻起,到做出决策并完成行动的时间称为指挥者的动作时间。这一时间的长短与具体的作战任务和部队反应能力有关。执行相同的作战任务,快速反应部队的动作时间会相对较短。
(5)态势信息有效期
上文已经提到,现代化战场的态势是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信息往往只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有效。我们将态势信息从产生到失效的时间段称为态势信息有效期。态势信息的这种特性要求指挥者必须在有效期内完成指挥控制任务。
[1] 仇建伟,王川,程向力.面向服务的战场态势感知与协同技术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7(2):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