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分娩镇痛致孕妇发热与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2018-04-13 07:07陈乐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药物性椎管硬膜外

陈乐林

分娩疼痛是生理及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过度疼痛对母亲胎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引起子宫血流量减少和心输出量、血压升高,对胎儿造成生命危险[1]。此外,分娩疼痛同时也是引起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2]。椎管内阻滞是目前最有效且对母婴影响最小的分娩镇痛方式。陈耀雄等[3]在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时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有效地缓解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但有研究发现椎管内阻滞与产妇发热有密切关系,贾瑞喆等[4]选择4627例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研究结果表明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发热率为3.78%,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发热率为0.82%。此外,孕妇并发症的发生与发热也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选择90例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过程中产时发热与并发症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6年7月~2017年5月选择我院90例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平均年龄(25.2±4.3)岁,均为初产妇,此外入选的孕妇还需要满足以下标准:①单胎妊娠,头位;②未出现自发性宫缩;③无严重合并症及引产禁忌等。90例孕妇按是否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分为椎管内分娩镇痛组45例(A组)和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45例(B组)。A组孕妇平均年龄(25.5±3.8)岁,平均孕周(39.7±1.2)周,宫颈评分(3.2±1.1)分;B组孕妇平均年龄(24.8±4.2)岁,平均孕周(38.2±1.5)周,宫颈评分(3.4±1.2)分。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宫颈B i s h o p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所有孕妇在宫口开口2 cm,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A组孕妇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常规消毒铺巾后选择L2~L3为硬膜外穿刺点,穿刺成功后行硬膜外置管,确认导管在硬膜外间隙后,通过导管给予10 ml的0.125%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然后连接镇痛泵。镇痛泵配方是0.08%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电子泵工作输注速率6 ml/h,每半小时工作一次,镇痛泵持续给药至分娩结束。B组患者通过自然分娩进行生育。

所有孕妇在临产后至分娩前的每一小时进行体温测定,共8个时间点,≥37.5℃的孕妇诊断为产时发热,记录并对比两组产时发热的例数,并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 A S)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胎膜破裂、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等。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数据处理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发热情况及疼痛比较 表1显示,两组发热例数及平均体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B组相比,A组V A 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发热情况及疼痛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2显示,A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比B组高,两组的羊水污染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分娩镇痛现状分析 分娩的疼痛及压力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子宫血流量的减少和心输出量、血压的升高。宫缩过程中过度通气,可能造成呼吸性碱中毒和氧合血红蛋白曲线左移,对胎儿的氧输送减少。由此可见,分娩的疼痛不仅对孕妇生理及心理造成巨大伤害,更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现有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即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法和药物性分娩镇痛法[5]。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法包括精神预防性镇痛法(心理疗法)、针刺镇痛、经皮电神经刺激仪、水中分娩,其优点对产程和胎儿无明显影响,但镇痛效果不确切,只适合于轻度或中等强度的疼痛,通常作为推迟药物性镇痛方法或减少药物使用剂量的辅助方法。药物性分娩镇痛法包括椎管内神经阻滞法、吸入性镇痛方法、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局部神经阻滞法。其中椎管内神经阻滞法是目前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性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6]。本研究结果发现椎管内神经阻滞法可显著降低患者的V A S评分,缓解患者的分娩疼痛,但也显著提高了孕妇发热率,平均体温为(38.2±0.5)℃。

3.2椎管内神经阻滞法导致的发热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椎管内神经阻滞法发热例数及平均体温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尽管硬膜外镇痛导致产妇发热及其他生理变化的机制尚不明确,但不是产妇感染所致。有些理论认为硬膜外镇痛延长了产程,导致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增加。最支持的机制是硬膜外镇痛激活了高炎症状态,导致体温升高。贾瑞喆等[4]研究发现椎管内分娩镇痛组孕妇发热时血白细胞总数为(13.89±3.04)×109/L,C-反应蛋白为(12.52±7.90)m g/L,但发热时多数情况无需应用抗生素。孕妇分娩过程中常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胎膜破裂、羊水污染、产后出血或新生儿窒息等,其发生与孕妇分娩发热有一定关联。胎膜早破是引发产妇产前发热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并积极处理胎膜早破,同时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降低产前发热的发生率。产妇发热时其子宫内温度随之上升,高温环境造成胎儿散热异常,出现心动过速,血液循环异常变化,甚至可导致胎儿窘迫或胎死宫内而发生分娩不良结局。本研究发现椎管内神经阻滞法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有所升高,由此可见,发热与并发症发生有一定关联。

有效降低椎管内神经阻滞法导致的发热发生率,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符白玲等[7]在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同时,开放静脉增加乳酸钠林格输液,有效地降低发热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朱彬等[8]发现椎管内推注地塞米松对于预防无痛分娩者发热效果明显,降低发热,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

1 Chang SR,Chen KH,Lee CN,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ineal pain and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6,59:68-78

2 Kwok SC,Moo D,Sia ST,et al.Childbirth pain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J]. Trends in Anaesthesia & Critical Care,2015,5(4):95-100

3 陈耀雄,区少心,欧键莹,等. 两种椎管内阻滞方法对分娩镇痛产妇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5):544-545

4 贾瑞喆,樊晟,袁红梅,等. 椎管内分娩镇痛致阴道分娩产时发热的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9):662-664

5 黄遐,杨娟,杨永秀. 分娩镇痛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2):197-201

6 Yang J,Hao Z,Anesthesia DO,et al. Clinical Study on Effect of Spinal Canal Block on Propofol Sedation[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2016,29:65-66

7 符白玲,李煜,胡顺平,等. 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效果观察[J].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8):133-136

8 朱彬,肖纯,章方霞. 椎管内推注地塞米松对于预防无痛分娩患者发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4):138-140

猜你喜欢
药物性椎管硬膜外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儿童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