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微软操作系统的问世使得个人电脑进入了日常办公和生活领域;与此类似,在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过程当中,正是工业软件支撑了企业数字化的发展,工业软件是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角色。不管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制造,各种热门理念和实践的背后,不可缺少的关键核心支撑技术都是软件。
不同时期,软件的关键性作用由各种各样的“定义”定义着。计算机领域从“软件定义函数”“软件定义硬件”发展到“软件定义网络”,不一而足;制造业信息化领域从“软件定义图纸”“软件定义三维模型”“软件定义流程”发展到“软件定义样机”等等;智能制造领域从“软件定义机器”“软件定义装备”发展到宏大的“软件定义制造”,表明软件定义技术应用于工业各领域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展,成为现代工业的标配和显著特征。
记得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曾经讲过一课,生动地描述了软件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他提出,软件封装了工业知识,建立了数据自由流动规则体系,是一种对业务活动的赋能体系。工业软件是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因为它可以替代过去的机械零件、机电零件、电子元器件,甚至是人和企业等系统要素,由此产生高柔性、高效率;它能够通过自动有序的数据流动,把不同零部件、不同系统要素黏结起来,集成在一起,由此产生新产品、新系统;工业软件是原有系统的赋能器,由此产生新动力;它将物理世界的事物以“数字孪生”的形式予以精确映射,模拟其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由此产生新认知;工业软件激发起人们在数字空间里的创新能量,由此产生新创意、新设计。
然而,看似无所不能的“中国制造”,在工業软件方面却乏善可陈。制造业体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尽管制造业规模占据了世界制造业20%多的份额,应用的工业软件还是90%以上依靠进口,中国工业软件的市场份额仅占世界工业软件市场份额的1.7%,而且基本处于相对低端、简单的应用软件层次,即便是本土龙头企业,市场实力也相当薄弱。
工业OT与IT融合的进程日益加快,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泛在化趋势不可逆转,在先进制造业的前沿领域,行业级软件平台体系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智能制造离不开工业软件,制造业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将越来越依赖工业技术软件化水平。
中国工业软件“软”了一路,这种状况再也不该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