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着的水墨写意

2018-04-12 10:27路萍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气韵意境

路萍

摘 要:水墨写意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态,它聚集众多中国符号于一身,是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体。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随之涌现出一系列问题,一切事物都存在程式化,雷同接替了个性,凡俗取代了雅致,媚俗代替了崇高。现当代画家应继承中国传统精神,将其发扬光大,自成一体,独树一帜,不断前行。

关键词:水墨写意;气韵;意境

一、水墨写意形态的由来

(一)始于魏晋,兴于宋元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发展空前繁盛,在此时期中国画就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形态,出现了“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1]的局势,与此同时,山水画和花鸟画也初见端倪,并且,山水画的发展是不可小觑的。出现了很多至今都影响深远的绘画理论,所以这一时代形成了重彩写真形态。山水画由宋代而至元代在笔墨和技巧上可谓达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元四家”对两宋以来山水画笔墨技法的继承和发展,使山水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顶峰。这一时期,书写性笔墨的独立功能被突出强调出来。水墨写意形态产生于这个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宣纸的使用,这使中国古老的书法以及绘画作品得到长久流传和保存下来。

(二)独具一格的美

以书写性笔墨为主,笔墨从造型对象中脱离出来,获得了独立的精神意味和独立的审美意味,更加富于个性的表达,具有形式美、线条美以及力度美。水墨写意形态画作以气韵、意境和格调为主,中国第一位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六法”这一绘画概念,其中排列首位的就是“气韵生动”,气韵是中国水墨写意重要的美学准则。此外,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美学要旨,因此在绘画作品中意境的展现是必须通过变更全数的艺术手段共同配合而成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意境都是画家自身对美的寻求和表现。格调是经由一幅画作所展现出来的思维品格和美学情调,也是一位艺术家思想品质、能力、文化素养、艺术抱负的总体显露。

二、每一幅水墨写意形态画作都是艺术统一体

(一)从绢本重彩到纸本水墨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先的画作是画在绢帛之上的,出土于晚周的帛画《人物龙凤图》、战国楚墓帛画《人物御龙图》和稍晚些时候的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都是绘于较为细密的绢上。此外,隋展子虔的《游春图》以及唐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卷等也是绘于绢上。

在中国绘画的初期,重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它的恬淡静雅和清幽空灵的风格渐渐占据优势,重彩风格的画作就开始受到轻视,甚至被看作是艳俗与匠气的艺术。中国重彩为唐汉绘画之主流,后来发展到宋代,发展为古代绘画岑岭之后而转化为逐渐固有的绘画模式。宋代程朱理学和文人画兴盛,画家们大多转入带有文学气息的笔墨情趣中,偏好黑白表现的主流。宣纸产生的时代是宋朝,宋代是一个充满文人骚客、闲情野趣的时代,画家们大都重视水墨的运用,也就形成了纸本水墨。

(二)诗、书、画、印缺一不可

历经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中国水墨渐渐变为一种独具中华民族特色和文化涵养的艺术形式,于此同时由于归纳了其他种种艺术符号,它的艺术特性和欣赏价值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绘画艺术。中国画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且包罗很多民族文化元素,诗、书、画、印的互相结合和四位一体是一幅真正完整的中国画应具有的艺术特点。

诗和画本是两门艺术,各有门路。古人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使本来静止的场景动起来,空间也会有所拉长,还会增强观者的想象力。绘画的主要目的是塑造完美的造型,首要任务是充实画面内容,而书法也有其特有的风格,不仅能自成一体,还能作为画面的补足之处,锦上添花,使一幅画作更加完善。

印章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应用,到了战国秦汉已很流行。印章的主要作用是明确作者身份,补全题款的不足,以及收纳画作中的传承关系,还能均衡画作里的虚实关系,也可除去画面的呆板,又可增加活泼的气氛和均衡其色彩关系,调和画作中的氛围。根据画面的整体构图的不同要求,钤印要求也有所不同,来表现不同的内涵。表现画家个性时,可选择不同的印章,使画面内容丰满,以达画龙点睛之妙。

作一幅优秀的水墨写意画作,题上能代表画家心中感想和画面内容的诗词,用和画风相符的书体题之,强强联合,相得益彰,最后钤以合适的朱印,添加独特的中国美,使画面内容整合一气,构成精妙绝伦的中国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代表,是全世界文化艺术之宝贵财产。

(三)現当代水墨写意所出现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但是很多人并不懂中国水墨画的文化底蕴,没有达到一定的欣赏水平,并且很多商业人士为了谋取高额利益,急于求成,忽略了作品的质量,正所谓“物极必反”,在这种精神文化极度匮乏的形势下,画家们迷失了方向,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庸俗且无价值的作品。当代社会的物质文化渐渐丰富,在艺术方面,泛起“开元盛世”之局面,这是精神文化缺乏下的紧急需求,也有更多原因是天价绘画市场的推进,更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由于画家云集,需求众多,金钱交易比例增重,误导了中国画的进化方向,在这些画家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南郭先生。艺术市场出现很多混乱无理的潜规则,令许多画家出现意识方面的盲目从众,追求所谓的“个性”“创新”或非常另类却苍白空洞的“别具一格”,错误的出发点导致他们画作之中毫无艺术性可言,浮于表面且没有内涵。

三、水墨写意自成一体的艺术精神永流传

(一)教育是根本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画一直是通过师徒关系进行传承的,是由师傅的言传身教,首为人,再为事,继而为学,终为艺,有十分严格的传艺育人的流程。与此同时,拜师弟子并不全是由青少年时代开始的,很多学习中国水墨写意的门生都是饱读诗书并且还有卓越成就的人,也有很多学有所成之士。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教育体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但在美术教育方面,则是基本照搬并不适合于中国的西方美术的教育模式,实用美术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主体部分,而中国画则成为“旁门左道”,甚至同样以西方美术标准来要求。譬如在中国地位重要的高考,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成绩不好,文化底蕴不足的学生学习美术,而这恰恰违背了传统学习中国画的需求。

(二)正确的出发点

功利性社会让艺术体无完肤,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的时代,德行的重要性被很多人忽视,外来商业文化的侵入是最主要的,价值观的冲撞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卸八块。显而易见,传统中国水墨写意遭到致命打击,先是中国画无准确的学术定位,缺少专业的评定准则,所谓的大师和巨匠不计其数,随便一个年轻人即便只学习了几天西方的素描和色彩便自称大师,随便一个摆摊商人卖了几张自己的画便被称为是学术泰斗,地位高的行政官员大笔一挥随意糊弄的一个东西都可以是权威,艺术再也没有了严肃性和敬畏性。更严重的是名头价值愈演愈烈,作者名头越大其作品价值就越高,各式各样的艺术协会和画院不断涌现,从而导致了学术认知的模糊。另外,名人商业化以及政治商业化打破了真正的艺术价值观,任何一个有名的公众人物随便画一幅作品都可以发表和拍卖,并且好评不断,价位炫目,而真正的书画巨匠却无人问津,极其恶劣地破坏了传统的艺术定位。与此同时,还有让人们摸不清头脑的商业炒作,不论学术,不论专业,单凭舆论就能让一个末流的画家声名鹊起,身价飙升,很明显,这种状况破坏了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关系的判别。

(三)文化精神的进化是重中之重

气韵生动最早是由谢赫提出的,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历代画论无不论及气韵。在当时提出只是指人物的风姿气度,其实中国画发展到现代,气韵已不再单指人物,它还包括物象的生命活力、创作者的精神境界、画中的审美境界、画面的艺术趣味、绘画语言形式意味、绘画的视觉韵律等,当代画家更应该将中华之“气”完美融合在作品里,既适应时代发展,又要学会发现美创造美。国画是我国艺术的精粹,“意境”之美是中国画的灵魂,水墨写意之意境是林泉之心胸与林泉之真境、自然之境与主体精神的胸怀之境完美契合。当代画家要发掘中华民族的精华,用心感受先人的智慧,理性选择,而不是附庸风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与儒家文化有很深刻的联系,释和道两家的文化则将人们带进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法和对待事物的行为方法就是将此三家文化融会贯通之后产生的。从始至终中国画者的创作思维都深深受这三家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不断地推动中国画的进化和演变的重要原因,所以才有了具有独特浓厚民族风格的中国画艺术。郭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将儒家“涵养心性”学说直接植入绘画体系中的人,他作画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自身的涵养。他于《林泉高致》中将画者的涵养心性放于首要位置,通过儒教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画家在创作的时候需要注重品位和格调。一个卓有造诣的画家在于内在心性的培养与修炼,而不是笔法技巧的把持,所以中国画与其说是画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养出来的。

在当今全球化环境下,社会不断进步,中國画面临很多挑战和抉择,真正的进化是民族特色和文化品味的不断提升,将灿烂的中华艺术精髓发扬光大才是今后中国画发展的正途。

注释:

[1]谢赫.续画品[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69.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潘运告.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6]薛永年.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院

猜你喜欢
气韵意境
春色满园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中国古典舞中意蕴的表现
试论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精神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