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
2017年,中国商标申请总量的增量占到全球增量的80%以上。世界知識产权组织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商标知识产权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正逐步成为全球创新和品牌发展方面的引领者。
随着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表现为品牌之间的竞争。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速,中国品牌如何“站稳脚跟”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品牌成国家形象焕发新生机的重要引擎
当中国高铁驰骋于世界各地,中国技术服务于国际工程,中国电器走进国际市场,一张张生动的中国品牌让世界感受着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近日举行的2017中国品牌论坛上表示,中国品牌正在成为国家形象焕发新生机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读懂中国、走近中国的重要窗口。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弘扬企业家精神、助推中国品牌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郭卫民称,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认为,过去几年,围绕习近平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中央与地方紧密配合,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中国品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大批中国品牌突破了固步自封、划地为牢的枷锁,向世界重塑了中国质量的信心,建立了中国创造的名牌,赢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尊重和认可。”马培华称。
马培华指出,品牌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面对全球经济角逐,中国正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这期间,品牌强国正成为展现国家综合竞争力,彰显国家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决胜的重要表现和关键指标。
马培华强调,中国品牌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应筑牢品牌发展的基石,夯实产品质量,以品牌升级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且,品质的高低、品牌的强弱深刻影响着消费的选择。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一方面要勇于担当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者,加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掌握世界前沿核心科技,实现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应用,赢得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先机。另一方面,要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不断打磨品牌,升级质量为品牌成长固本强基。”马培华说。
“中国的企业和品牌要想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点亮自我特色,就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品牌注入差异化的品牌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马培华表示。
多部门共同发力,推进中国品牌建设
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不断丰富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保利集团、华侨城等90%中央企业开展品牌战略规划工作;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企业依靠自主研发,打造了神舟、长征等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品牌;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产品品牌已成为国家名片。
国务院国资委将品牌建设作为提质增效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抓手,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战略部署和考核评价,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工作力度,提高品牌建设能力。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是中央企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引导中央企业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自我要求,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央企品牌培育保护和发展机制。”徐福顺说。
近年来,工商部门积极推行商标品牌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表示,中国的商标注册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105个地方商标的受理窗口遍布29个省市,商标网上申请达到了 86%,商标审查周期从法定的9个月压缩到8个月,2018年将进一步压缩到6个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与司法部门协力合作,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假冒行为,商标品牌发展的环境日益改善。”刘俊臣介绍,2017年,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1万件,案值3亿多元。
此外,刘俊臣指出,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效果显著,企业商标品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价值日益提高。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17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100强,中国大陆的上榜品牌已经从2012年的1家增加到2017年的13家。然而,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刘俊臣指出,中国每年500多万件新的商标注册申请,只有5%到其他国家注册,而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占到40%以上,特别是欧洲国家海外注册高达80%以上。
此外,由发改委和质检总局共同起草并印发的《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新时期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大工程。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透露,近期,质检总局还与发改委共同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等重要文件,谋求建立统一协调的推进机制,推动广大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消费者、新媒体等全社会力量,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
培育品牌需良好环境,应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必须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创造出了一批在国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品牌建设还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则更为突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称,解决新时代的新矛盾,品牌建设是重要的着力点。
黄荣认为,品牌需要创造,创造要靠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品牌的诞生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来的,而创造品牌必须要靠创新,没有强大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能力就没有创造品牌的基础。
黄荣强调,品牌需要质量,质量要靠标准。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
黄荣指出,培育品牌必须要有好的法治环境。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依法保护品牌权益,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预防和制止各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品牌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要有品质和信誉的积累,更要有一颗永远追求精益的工匠之心。”黄荣强调,品牌建设需要代代传承,要靠精神和行动的坚守,只有传承和坚守才能打造百年老店,才能使品牌建设之路走得更加踏实、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