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九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新一轮增值税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三点:第一,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第二,大幅提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第三,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预计新一轮增值税改革可以为市场主体全年减税超过4000亿元,内外资企业都将同等受益。
尽管市场对于今年的增值税改革已有预期,但是在“两会”刚刚结束不久就宣布减税,应该说在时间点上还是早于市场预期。中国新一轮的减税行动,既有中国经济的内在需求,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因此,减税也是宜早不宜迟。
从外部压力来看,去年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规模减税方案获得通过,将企业所得税从35%大幅降至20%,此举一方面对包括中国资本在内的全球资金形成了巨大的投资吸引力,同时,美国本土企业税负大幅下降之后,对于中国企业也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税改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回应。
近日,中美之间贸易战的烽烟再起,特朗普计划对中国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矛头直指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中国企业一直面临较大的税负压力,和美国相比,美国企业没有增值税,主要税负只有20%的企业所得税,而我国企业需要缴纳6%到17%的增值税。目前我国增值税税率主要分为三档,在此次改革之前,服务业实行6%的增值税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等行业为11%,制造业为17%,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最重。除了增值税之外,我国企业还要缴纳15%到25%不等的企业所得税,以及各种隐形税负。
过去很多年来,中美制造业由于分工不同,因此彼此之间尚没有形成直接竞争,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加之美国开始重整制造业,中美制造业之间短兵相接的竞争越来越多。作为追赶者,中国制造业只有甩掉沉重的税收枷锁,才可能为弯道超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美国长期以来坚持不征收增值税而只征收企业所得税,一是因为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理论上而言,企业可以将增值税最终转移至商品价格之中,消费者才是税收的实际承担者,所以增值税会带来物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消费驱动型的经济体而言,对增值税一直比较排斥,所以始终没有征收增值税。除了不利于消费之外,增值税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创新型企业大多是轻资产型,主要资产是人力资本,而不像传统企业有太多的重资产投入,这就使得这类企业的抵扣项相对偏少,实际承担税负较重。美国企业多年来一直引领全球创新的浪潮,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和这种税收体系的设置有关。
最近几年,中国国内关于增值税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随着“营改增”全面完成,增值税的进一步改革也提上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大幅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税前扣除上限”。并且明确提出“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
这一轮增值税改革出台的时间虽然很快,但是和此前市场预期的力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刚刚公布的增值税改革方案来看,政府报告中提及的“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是这一轮改革的重点,但是从减税力度来看,《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全年减税8000亿元,而这一轮改革的预期减税力度为4000亿元,这就意味着今年还会有更多的减税措施陆续出台。
更主要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增值税改革要“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这也是市场此前对增值税改革最大的期待所在,而这一轮增值税改革尚未触及,依然保留了16%、10%和6%这三档税率。
从国际上征收增值税的国家来看,有将近一半的国家实行单一档税率,单一档和两档税率的国家占比大约为70%,也就是说,税率结构简化是国际主流。长期以来,我国的增值税税率结构比较复杂。增值税税率过于复杂,除了增加征税的复杂性和提升纳税成本,也不利于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更加现实的是,税率结构过于复杂,还会带来不少税收漏洞,比如有些低税率的企业,购入高税率的商品进行抵扣,然后以低税率计提销项,由此形成“低征高扣”的漏洞,与此同时,在一些高税率行业还存在“高征低扣”的不合理现象,增值税税率简化之后,税收体系的漏洞也将大大减少。
2017年5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规定从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三档,取消13%的增值税税率,并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至此,增值税税率只剩下17%、11%、6%三档。剩余这三档税率最终将如何并成两档,现在还未有定论,预计最终的方案有可能是保留6%这一档,将17%和11%这两档合并,以一个中间数取而代之。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减税视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除了美国大规模的税改之外,其余很多国家也都在跟进。对于任何经济体而言,减税都会在短期之内带来一定的阵痛,但从更长期来看,减税刺激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之后,反有可能为经济和税收增长带来更大的空间。也正因如此,美国尽管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还是推出了3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税改方案。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财政压力其实相对较轻,以2017年的税收来看,去年我国实现税收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比2016年大幅提高6.4个百分点,扭转了多年来增速放缓的趋势。在此之前,从2010到2016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增速逐年放缓,从23%的增速放緩至4.3%,而去年税收收入实现了7年来的首次增速加快,而且重返两位数的增速,这也为进一步减税提供了相对充裕的空间。
除了对企业主体减税之外,居民的减税也同样不容忽视。对居民减税一方面可以改善民生,同时也能提升消费能力,进而刺激经济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按照国务院在3月14日公布的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并未列入其中,不过按照财政部在3月20日发布的年度立法安排,力争年内完成的立法范围又包含了《个人所得税法(修订)》,以此来看,个税改革能否在今年完成实施,现在还尚有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