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用户@孙维妙
我在纽约生活,并没发现美国人比中国人更环保。商店里面的蔬菜无端端地都包上了塑料薄膜。到了收银处,收银员会殷勤地帮你装袋,毫不吝惜超市的塑料袋。牛奶怕洒,需要单独的口袋;生肉怕脏,也要单独的口袋。去一趟超市至少要拎回家五六个塑料袋,还不包括装蔬果的那些小塑料袋。开车去大型超市,那么费劲套上的塑料袋,只是为了从购物车把东西放到车子后备厢的一瞬间和从后备厢拿到家里的那一点路。
不过有一点纽约可能走在前面一点,除了塑料、金属、玻璃和纸的分类和回收,纽约还回收厨余垃圾,运到专门的处理厂制作成有机肥,产生的沼气还可以供暖。
最近我还听到一个新词儿,叫零垃圾生活方式。信徒们的目标是生活中不产生任何垃圾。“90后”纽约人劳伦·斯普林格是这种生活方式的身体力行者,过去7年里,她所有的垃圾不是降解就是回收利用。那些既不能回收又不能回归土壤的残余垃圾,一个玻璃罐就可以塞下,比如贴在苹果上的标签,还有餐馆给她的塑料吸管。
怎样做才能不制造任何垃圾地生活?简单说遵从“3R”原则——Reuse(重复利用),Reduce(减少消耗),Recycle(回收利用)。比如说衣服,劳伦就采用重复利用原则,她只买二手货,穿过几年之后再捐献出去。减少消耗主要是指减少使用那些不能回收而必将进入垃圾场的东西,比如塑料。好在只要有心,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塑料制品都可以找到非塑料的替代品。比如说饭盒、水壶,可以用不锈钢的;牙刷,可以用竹子做的;洗头水,可以用香波、肥皂。
不过也有很多东西找起替代品就没这么简单,比如牙膏的包装全部是用塑料。她的解决方法是一夜回到前工业时代,自己手工制作生活中需要的化工产品。椰子油和苏打粉搅在一起就是她的牙膏,至今还未发现蛀牙。又比如她自己制作洗洁剂:一半水,一半白醋,可以擦厨房、擦厕所,所过之地晶莹剔透。她的乳液是椰子油、乳木果、可可油和杏仁油用打蛋器攪拌后的混合物,纯有机、无添加。
虽然我很钦佩这样的零垃圾实践者,但我还是自私地希望我的护肤品里可以添加神秘的永葆青春的秘方,还希望我的牙膏里有点可以防蛀的氟。而我又不能把家变成一个化学实验室,所以我恐怕还是要仰仗许许多多的工业成品,也避免不了垃圾。不过即使做不了零垃圾者,做个少垃圾者也还是个可以企及的目标。我的书包里多了几个布口袋,用来买菜,也多了一双筷子和一个饭盒。我还去散装超市购物,那里的商品没有独立包装,而是放在大的容器里。比如一桶桶的杏仁、大米、小米、燕麦皮,你可以拿着自己的布口袋买了去称重,这样一年不知可以省下多少包装材料。就连洗发水也可以买散装的,一下下把洗发水泵到自己的瓶子里,出去的时候按重量结账。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去超市打酱油,不也是拿着酱油瓶去把大桶里的酱油泵到自己的小瓶里吗?其实有些生活方式如果倒退个30年可能反而更先进,比如打酱油,比如自己带饭盒,也许我们自然的就是零垃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