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锋
(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24)
十九大首次强调要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界围绕这一重要论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涉及党的政治建设的提出背景、理论内涵、现实逻辑、实践路径和重大意义等问题,而从历史的视野特别是从改革开放40年思想史的角度进行的考察还相对薄弱。鉴于此,笔者在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深层次解读的基础上,着重梳理从邓小平到习近平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轨迹,揭示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自己特殊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方略、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纪律和政治生态等,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纲领、按照自己的政治路线、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可以说,政治性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7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轨迹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无论是毛泽东时代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党的核心意识的确立、政治生态的优化等,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依靠理想和纪律实现党的团结、嘱托第三代领导集体要增强核心意识,以及依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政治路线的实施等,都是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的早期探索。当然,“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个概念并出现在党的重要会议文件中,是党的十四大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与理论贡献之一。
党的十四大对加强党的建设与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这一政治路线要长期坚持下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具体来讲,十四大指出,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这标志着党的政治建设同党的其他层面的建设相区分开来,凸显了党的政治路线、政治领导的重要性。而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在这一总体要求中,明确地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62。这一论断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的经验总结,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完善与创新的结果。党的政治建设并非是简单地重提,而是基于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全面把握和对党的执政规律进行全方位认识的思想结晶。
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政治建设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体系中最根本性的范畴进行了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文本分析对象,可以看出“党的政治建设”包括五个层面的内涵:一是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层面,即要实现党的集中统一和坚持党的中央权威。二是体制机制与政治生态氛围层面,主要是要求完善与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讲规矩、守纪律、崇党章。三是价值观、党性与担当层面,这主要是弘扬忠诚老实等价值观,在工作实践中锻造与提升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四是政治意识与政治立场层面,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着力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提升政治站位。五是实践路径层面,主要是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嵌入到党的建设体系当中。
此外,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体系中的统领地位、首要地位。这一重要地位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在党的组织建设上,要提高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在党的纪律建设上,要提高崇党章、守党规、严党纪的自觉性;在党的作风建设上,要密切联系群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在党的制度建设上,要强化体制机制的政治性,把准方向,站稳立场;在反腐倡廉建设上,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决不能认为政治建设仅仅是权宜之计,也不能认为政治建设只是针对“关键少数”来说的。当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先进的、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改革开放40年来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针对党的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曾主张从严惩治腐败和加强党的建设。江泽民于1995年在北京市视察工作时强调,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2]。针对党的建设面临“四种考验”与“四种威胁”的新情势,胡锦涛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站位,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是提出并贯彻“从严治党”问题。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针对党的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曾主张从严惩治腐败和加强党的建设。就党的重要会议文件而言,1985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委员会在《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中,鲜明地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3]。这是中央文件中针对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而首次提出“从严治党”问题。而党的十三大报告则明确指出,“仅仅靠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4]。这里的“从严治党”还主要是严肃党纪,加强反腐力度。但是,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党”问题,说明“从严治党”问题已经成为决策层的共识。在邓小平退休之后,他不断告诫,“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5]314。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再次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5]379。同时,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问题。把“从严治党”写进党章,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总方针和根本遵循。
二是要维护和加强党中央权威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和陈云都非常重视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认为确保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性是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涉及多层面、多领域的全面改革。那么,改革开放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都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正如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所指出的,“中央要有权威”,“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到。各顾各,相互拆台,统一不起来。谁能统一?中央!中央就是党中央、国务院”[5]277-278。另外,1994年2月9日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在同上海市负责同志的讲话中也曾强调,“要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认为“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6]380。这些重要论述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过渡与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三是高度重视政治路线的执行问题。现阶段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一心一意地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为了这一政治路线的切实实施与执行,首先,需要发展和维护一个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了造就一个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就必须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克服官僚主义问题,讲究工作方法。其次,政治路线的实施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关于此问题,邓小平多次强调过。譬如,1979年7月29日在接见中共海军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要由什么样的人来接班的问题”[7]。所以,可以说组织路线是政治路线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最后,确立新的领导集体,树立核心意识,发展党内民主生活。鉴于领导干部要实现年轻化的标准,邓小平早就做好了更换领导层、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的决定。在邓小平看来,“领导班子还是要注意年轻化,要选马克思主义者”[5]315。特别是关于领导核心的建立,邓小平认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层是靠不住的。”[5]310在发展党内民主生活方面,陈云于1987年1月16日曾强调,“要有民主生活制度。常委会多少时间开一次会,政治局多少时间开一次会,要立个规矩。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应该分开来开。这是党内民主生活。民主集中制要坚持”[6]358-359。这些主要论述都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讲政治,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以贯之的,但江泽民对“讲政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当时所言的“讲政治”,主要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图谋,最终目的是希望全党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搞得更好。另外,“讲政治”“绝不是像境外的一些报刊歪曲的那样,中国又要回到过去搞什么‘以阶级斗争为纲’,搞什么‘左’的那一套了,更不是也绝不会搞什么运动。我们讲政治,也绝不是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不是搞空头政治”[8]514-517。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强调,我们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具体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可以说,讲政治是党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顺利实施的前提,是提升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掌控全局的能力的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对领导干部讲政治非常重视。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务必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要模范遵守党内各项规矩,参加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我们党内,决不允许存在超越于党组织和党的纪律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人物”[8]456-457。这些重要论述就要求领导干部一手要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手要抓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带头自觉遵守党内规矩、党章和党纪,在加强学习、端正作风和强化政治素养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把握政治方向,提升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此外,江泽民对领导干部讲政治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他认为,讲政治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归宿点就是要把政治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党内政治生活和自身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具体来讲,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可能会发生动摇。二是要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如果不从政治的高度来分析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那么,就难以切实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三是要在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与处理问题。四是要自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也是讲政治必须坚持与落实的重要制度。五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要切实把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9]。
一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党性修养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终身任务,必须增强宗旨观念、实践能力、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做讲政治的表率,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全面、正确、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中锻造党性。
二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内团结统一。加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内活力、巩固党内团结的重要保证。要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现。要实现党内民主,关键是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氛围,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探索基层民主的多种实践形式。正如胡锦涛于2009年6月29日在中共十七届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提高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10],从而激发全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
三是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了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和善于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提高执政本领。胡锦涛曾强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鉴于此,我们党提出了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并使各级党组织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另外,党的建设的成效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自觉把握。要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推动党的建设创新。这些论述内在地蕴含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要以体制制度的创新为保障,要实现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无论是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反对“四风”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净化了党的政治生态,铸造了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建设话语体系不断地创新与建构。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强调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旨在破解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党面临着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迫切需要把党的建设推向纵深领域,尤其是需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同时,为了有效应对“四大考验”以及防止“四种危险”,迫切需要全面地推进从严治党。为了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最为关键的是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这一伟大工程,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求党的建设要有新的整体部署与顶层设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而且,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需要不断地提升。所以,这就需要以政治建设来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着重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整个党的建设体系中的首要位置。具体来讲,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保障是尊崇党章、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民主集中制;思想条件是锻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力量主体是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本色。
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轨迹中,可以揭示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和实践抓手。这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净化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的探索轨迹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思想理论的创新与武装是开展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可以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可以挺起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脊梁和政治站位,可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奠定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结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就要用这一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党员领导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总开关”的问题,克服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本领恐慌、执政能力不足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着重掌握这一理论成果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重在领会这一理论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政治立场和历史担当。二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带头先学一步,深入一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武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作用决定了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这一思想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地用这一理论成果武装自身,在工作实践中持之以恒地学习,久久为功,不断地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从邓小平到习近平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轨迹中,可以看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和主要抓手就是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62。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发挥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建设决定着党的方向和性质。当前,就是要求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在发展党内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实现全党服从中央,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夯实党中央的权威,关键是必须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一是政治意识就是要讲政治,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树立政治信仰,对党要绝对地忠诚老实,不能搞两面派。二是大局意识,即讲大局、识大体,处理好党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坚决维护大局。三是核心意识,即讲核心,要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做到思想上与党中央同频共振,行动上与党中央高度一致,政治上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策与主张。四是看齐意识,即讲看齐,就是要向党中央看齐,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略看齐,确保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都保持一致。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邓小平到习近平都始终强调要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党内政治生态与政治文化的塑造。正是不断地加强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才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着重从思想文化的层面提升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能力,锻造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共产党人科学的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一是必须加强自身党性的锻造,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以及政治决断能力,加强政治历练与政治修养,坚持高标准的政治站位,夯实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廉洁、为民的党性操守与政治品格。二是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基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成分,锻造和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63,反对和防止各种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摒弃形形色色的码头文化、圈子文化、官僚文化等,坚决反对那种搞两面派、扮演两面人角色的不忠诚不老实的行为。三是严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规矩,培育和谐、融洽、真诚、团结、民主、互信的政治氛围,改善为政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