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2018-04-12 08:44
科学中国人 2018年3期
关键词:转体慧眼琥珀

中国科学家发现戒断毒瘾新靶点

经过5年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了环境因素重新激活药物成瘾记忆的新机制,或为戒断毒瘾找到了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权威期刊BMC Biology上。

据悉,药物成瘾是危害非常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目前虽已有多种方法可以对成瘾者进行有效脱毒,解除成瘾症状,但即使脱毒很久,当脱毒者遇到环境因素,仍很容易激活已被深埋的成瘾记忆,导致毒品复吸。因此,环境因素如何重新激活成瘾记忆,一直是全球脑科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解开成瘾记忆之谜,5年前,来自中国的一家脑科学团队开始进行科研攻关。经过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以在成瘾鼠“细胞体”和“神经末梢”双重激活脑内前额叶皮层投向杏仁核的神经环路,而上调该神经环路的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可显著抑制环境因素对成瘾记忆的重新激活。这或许为未来减少环境因素导致的药物复吸找到了一个新的策略。

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最完整古鸟

2月2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牵头,包括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在一枚距今约1亿年的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如蜂鸟般大小、几乎完整的小鸟,因为在发掘过程中损失了部分皮肉,现存的这只鸟很“薄”,因此又被专家们称为“煎饼鸟”。该研究成果已在中国顶级学术刊物《科学通报》(英文版)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

此次的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胡冈谷地。据火山灰测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约1亿年,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此次发现的琥珀珀体长约7厘米,其中保存的古鸟更完整,暴露的头颈部区域保存着更长更密的羽毛,代表着这具标本比刚孵化的小鸟或幼鸟更为年长,是目前琥珀中发育程度最高的古鸟。

相比蜥蜴类,目前缅甸琥珀中的鸟类包裹物极少见。“煎饼鸟”虽然缺失了部分,但仍是迄今为止缅甸琥珀中发现的最完整的古鸟标本。它的发现,表明了缅甸琥珀中反鸟类类群在白垩纪中期仍然存在较大的生态分化和辐射,这对人类研究古鸟类的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琥珀中的古鸟

新研究揭秘中国被子植物进化史

2月1日,英国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完成的一项研究。在一篇题为“中国被子植物区系的进化史”的论文中,科研人员揭示了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及多样性形成的时空格局。

通过与国外团队合作,中国科学家通过比较4个叶绿体基因和1个线粒体基因的序列差异,重建了中国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树。研究人员发现,从时间上看,中国约66%的被子植物属是在2300万年前的中新世以后出现的;在过去的3000万年中,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经历了更加快速的分化。从空间上看,中国东西部植物分化格局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显示,3000万年以来,中国西部草本植物属分化的比例远远高于木本植物属,是许多草本植物的起源地;而东部地区草本植物属和木本植物属在整个地质历史中的分化速率基本一致。相比于西部地区,中国东部的草本植物属都比较古老,但木本植物属则既有起源古老的,又有近期分化的。此外,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植物应该重点保护的热点地区——属水平的热点地区主要为广东、广西、贵州和海南4省区,种水平的热点地区为云南省。

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投入使用

1月30日,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慧眼”卫星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

“慧眼”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进入长期运行管理阶段,标志着“慧眼”卫星科学成果产出新阶段的开始。“慧眼”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系统等测试任务。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各项功能、性能符合工程研制总要求,具备投入使用条件。高能探测器和低能探测器的能量分辨达到同类仪器国际最好水平,成为在0.2-3MeV能区国际上有效面积最大的伽马射线暴探测器。

未来,“慧眼”卫星将为我国科学家们提供遥远宇宙中的天体(黑洞)、中子星和中子星双星的高灵敏度图像。美国科学院空间研究院国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天文科学系主任David指出,“慧眼”卫星的宽视场成像能力将使之成为观测引力波暴电磁对应体的重要望远镜。

我国首个地学科普规划发布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发布《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技术普及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地学科普规划。

《规划》明确了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2025年两个阶段的科普工作目标。按照规划,到2020年,在天然气水合物、地球深部探测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构建相对完备的科普产品体系,建成一定规模的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到2025年,形成与地质调查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科普能力,重点业务方向科普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地学科普机构。

《规划》同时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一是开发包括“三深一土”科技领域、“七大地质科技攻坚战”重点方向等在内的重点科普产品;二是打造包括“李四光科普讲坛”、各类重大科普活动日等在内的科普传播平台;三是围绕地质调查重要业务领域,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建立完善包括项目科普考核制度、科普工作定期报告制度、科普奖励引导制度在内的科普工作机制。

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经过5年不懈努力,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这项成果已于1月25日在《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当前,药物研发通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但小鼠与人类相差甚远,药物研发人员在小鼠模型上花费了巨大资源,但筛选到的候选药物用在病人身上,却大都无效,或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这使得诸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这让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研究的急需。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以及未来基于体细胞克隆猴的疾病模型的创建,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使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有力推动我国新药创制与研发,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我国首座极不平衡转体桥成功转体

1月31日凌晨,位于武汉闹市区的一座极不平衡立交桥成功转体81°,与引桥精准对接,顺利合龙,刷新了转体最不平衡、转体桥面最宽、跨越特等站铁路股道数量最多3项转体桥世界纪录。

相对于以往转体桥梁两端相对平衡,这座转体桥两端长度、重量存在极不对称、极不平衡特点。据相关人员介绍,这座转体桥为分幅钢箱梁,转体段全长135.2米,桥面总宽51米,转体重量8800吨。长臂端长91.4米,短臂端长43.8米,两端桥长相差两倍多,两臂重量相差3600吨,由于两端长度、重量相差太大,常规转体方式难以实现。

施工中首创的双幅桥梁单球铰整体转体、齿条齿轮式转体等技术,开创了多项世界转体桥施工先河。相比传统转体方案,这座转体桥有效解决了场地限制、不平衡转体等难题,节约成本达亿元以上,为今后同类桥梁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首座极不平衡转体桥完美转体

猜你喜欢
转体慧眼琥珀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我国首创大跨度T构耐候钢钢箱梁转体工艺
夏日玩虫三部曲:昆虫“琥珀”DIY
用大数据擦亮人大监督的“慧眼”
我国桥梁转体刷新世界纪录
借我一双慧眼
教你如何识别真假琥珀
借你一双慧眼
借你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