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黔境写生

2018-04-12 07:31:50顾朴光顾雪涛
当代贵州 2018年12期
关键词:飞云灵山安南

文_顾朴光 顾雪涛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和革命烈士,湖北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人。自幼喜爱绘画,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22年到美国留学,学习绘画,希望“将来作一个美术批评家”。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提倡艺术救国,认为“艺术就是改造社会底急务”。后来闻一多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先后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该校迁往云南昆明,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先由长沙乘船到常德,然后沿湘黔滇公路步行前往学校新址,全程约3500华里。闻一多与旅行团一起,于1938年3月13日进入贵州,途经镇远、黄平、炉山(今属凯里)、龙里、贵阳、清镇、安顺、永宁(今关岭)、安南(今晴隆)、盘县(今盘州),然后进入云南,于4月28日到达昆明。他在旅途中目睹了民国政府的腐败和百姓生活的痛苦,这对他后来走出封闭的书斋,成长为争取民主的斗士起了催化作用;黔滇雄秀的自然风光,则诱使他重新拾起荒废已久的画笔,将沿途所见的山川景物绘入图中。他在给妻子高贞的信中写道:“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之美丽奇险,各样的花木鸟兽,各种样式房屋器具和各种装束的人真不知从何说起。途中做日记的人甚多,我却一个字也没有写,十几年没有画图画,这回却又打动了兴趣……”闻一多在一个多月的旅行中共作画百余幅,保存至今者仅36幅,其中33幅绘于贵州途中。

闻一多在黔境所作图画皆为铅笔写生,题材大致分为山水风景、市镇民居、名胜古迹三类。第一类如《金凤山》《石板冲》《链子桥之水碾》,第二类如《炉山县市肆》《炉山张家客栈窗外》《安南县东门内》,第三类如《清镇县东山寺》《安顺县文庙》《安南县魁星楼》;画中偶有点景人物,但没有以人物为主体的作品。闻一多此行画兴甚浓,常有一天画三、四幅的情况,例如3月23日便画了《飞云崖塔》《飞云崖庙门》《飞云崖》三幅,4月1日更画了《贵阳一角》《黔灵山东峰》《黔灵山脚》《甲秀楼》四幅。这些作品构图主要采用西画手法,讲究透视、层次和明暗关系,反映画家曾受过严格的素描训练;但用笔、意境则明显受到中国画的影响,是画家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自然外化。闻一多早年主攻绘画,然而一生遗留画作甚少,他在贵州所作的33幅铅笔写生是现存最主要的作品,对研究其思想和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贵州绘画史上,这批作品是继清代黄向坚、邹一桂之后,最集中地描绘黔境自然、人文景观的系列画作,其在艺术上和学术上的价值自不待言,何况它们乃出自著名诗人、学者和革命烈士之手,更是弥足珍贵。

闻一多《黔灵山》。(作者供图)

猜你喜欢
飞云灵山安南
灵山胜景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42
飞云江
鸭绿江(2020年5期)2020-06-12 11:39:55
飞云江的云
作品(2018年12期)2018-12-18 12:50:08
飞云江的云
作品(2018年12期)2018-09-10 23:48:41
叫响灵山湾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灵山道中即景(外四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2
那年冬天,那个少年
杨飞云与古典写实主义
安南黎氏佐领编设始末考
对新造的灵山大佛的一些看法
雕塑(1998年1期)1998-06-28 12: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