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让汉字学习更有效

2018-04-11 09:44程月
赢未来 2018年28期
关键词:字旁识字书写

摘要 借助海量信息、资源共享、交互使用便利的信息技术,小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比过去学得更快,学得更多。但是,孩子们写错别字、分不清同音字、提笔忘字、书写习惯不规范的现象,成为了家长们最为困扰的问题。汉字学习,在小学阶段来说,枯燥单调的识字、机械地抄写,已远远达不到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了。所以,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形、声、光、色、意多元化的学习优势,创造了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为低年段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工具性的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汉字有效教学

能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关键在于是否有趣。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而发现的过程,也将成为学习者内在不懈努力地动力。下面,我将以小学语文低年段的教学重点识字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我对融合信息技术,让语文学习更有效的一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趣教

1.感字探奇

低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时代,识字面广,识字量大。但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使用率,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研究话题。通过多年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兴趣,是主动学习最有效秘方。汉字从造字之初,沿用至今,经历了多次的演变。每一次演变,都融入了当时历史背景和生活智慧。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汉字教学,不但能变得更有趣,也能更有效。

如“月”字本是象形字,本义是“月亮”。可是,在教學中却发现,孩子们在书写这个月字时,经常但带有月字旁的字,却大多数与身体有关。为了让低年段的学生在汉字学习时,能主动参与发现这个汉字的造字秘密,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看图猜字”。我将“月”字和“肉”字的篆文体同时出现,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是什么字?学生对两个如此相似的字有了不同的猜测。此时,细心的学生会指出其中的不同“一个字中间是平衡的两横。另一个字中间是两道折笔。”汉字学习在丰富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变得有趣了。此时,“月”字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和“肉”这么相似,成为了学生想发现的趣事了。

2.知字探源

为什么有的字和其他字或者其他偏旁部首合在一起又能变成另外一个字呢?为什么有的字的和其他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变形呢?为什么月字可以单独成字,又可以和日字组合成为“明天“的”明“呢?为什么又跑到了”胖“字的左边呢?……为了解决低年级学生会汉字的好奇,追根溯源,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对于汉字的形、义的了解,很有效果。如在“月”字旁教学中,在对比了“月”字和“肉”字的篆体后,借助互联网资源和信息技术,我制作了微课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秘密:的“月”字,半圆形中的短竖,表示发光的特性。而肉字,像不像一块肉?中间的短竖,,像不像一把刀正在切肉?篆文时,在肉字中将两横写成平行的曲形,表示肉的纹路。通过动画的演示,以及准确的语言讲解,历经千年的汉字演变的过程,蕴藏丰富内涵的汉字的字、形、义,已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一个有趣的印记了。

二、信息技术趣学

1.玩字探趣

汉字,本就源于生活,为了交流沟通而产生,如果脱离生活,就成为了冰冷的符号而已。因此,学识字的方法,最终都要回归到使用汉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学会多元识字的方法,拓展识字量、发现汉字规律,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正如在教学中,学生在了解了“月”字演变过程后,如何让学生深入浅出地自己去发现总结带有月字旁的汉字规律呢?我鼓励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人能都写出所知带有月字旁的字,然后一起尝试将所写的字进行组词,然后分类,说说发现了什么?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分类归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人体模型图片,在图片周围,配有带拼音的生字(生字都带有月字旁)。然后让学生自由将认识的生字拖动到相应部位。如果不能找到相符部位,可以借助提示找到准确的位置。最后,让学生观察这幅标记了非常多带有“月”字旁的字的图,说说有什么发现?借助这个环节,学生都能发现,带有月字旁字,竟大多数都和身体有关,如:胖、肌、肝、肺、股、胸、腹、背等。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对于这些部位的词语,并不能一一理解,此时,借助互联网的资源,让学生观看了关于这些与身体有关的字的演变过程,孩子们对于这些字的字形、字义,便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一字认识一组字,学生以灵活自主发现的方式,认识更多的常用字,减轻了机械识字的压力。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的识字量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2.写字探艺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书写习惯养成和汉字书写的准确性方面,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书写环节,首先通过微视频的介入,让学生每次准备进入写字状态时,就能够以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本摆放位置进行提示。学生调整好写字准备姿势后,开始进入书写环节。首先,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月字的结构特点:独体字,占中间。再出示“朋、胖、肌”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找和月字书写位置的不同。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将左边的“月”字,变红,然后平移到右边的“朋”字进行叠加显示。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很容就发现了当月字单独成字时,占在田字格正中间位置。而当成为偏旁部首时,会变窄,大多都是左窄右宽的特点。此时,通过汉字间架结构的讲解,汉字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笔画重点讲解以及分步骤笔顺演示等环节,帮助学生准确写好每一个字,打好写字基础,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

3.拓展运用

学习是为了使用。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表达,正确地使用汉字,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最终目标。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整合并制作了汉字资源包,然后将发现用简单的思维导图画出来,配上说明进行积累,并定期在班里和同学分享收获。我让学生在“人、土、日、”中,选择感兴趣的进行练习。先查看其演变过程,然后尝试利用所学的方法,用这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再组成新的生字,组词后,用编故事的方式,尝试介绍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是这样分享带有“日”字旁的“明”字的——左边的太阳越来越小,因为就要下山了。右边的月亮越来越大,因为夜晚来临了。睡醒一觉,就是明天了。虽然学生的语言非常简单,但却是一个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与知识整合,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明“字义的理解和字形的特点给说出来了。通过想象与联系生活实际,在不同的语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增强观察力,促进思维多元发展。

三、结论

汉字文化是古老的,信息技术是年轻的。在互联网时代,汉字学习的方式,不是机械地学习,不是只重视工具性的学习,而是充满了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创造性地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不同形式的学习支架,给予学生最大自主发挥创造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学习空间,让汉字,在不同时间,在不同人眼中,都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的识字过程更有趣、更有效,让中华汉字文化的传承之路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吴晓军.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策略探究[J]. 华夏教师, 2017(11):54-55..

[2]曾旭晴.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文教资料, 2017(9):56-57

【作者简介:程月(1979.7-)女,河南,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字旁识字书写
衤衣字旁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用什么书写呢?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