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明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苦瓜富含多种矿物质,如蛋白质、钙、磷等,可增进食欲,起到消炎退热及清心明目的功效。苦瓜白粉病(Sphaerothdfa fuliginea)严重损害苦瓜,使得叶片大面积枯黄死亡,造成严重的生产经济损失[1]。某蔬菜种植基地中苦瓜品种白玉为本次实验对象,对比不同药剂防治苦瓜白粉病效果,以此指导高效对路防治药剂的选用。现将本次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实验选取某蔬菜种植基地;实验对象为苦瓜品种白玉,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该试验田播种时间为1月6日,移栽时间为1月29日,施药期间结果旺盛时期为6月6日,这期间苦瓜白粉病比较严重。试验田前茬种植白菜。上午9:30实施喷药,天气多云转晴。此外,该次研究中使用了三家企业提供的四种药剂,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不同生产企业及药剂
本次实验共分为五个处理阶段:处理阶段一,使用海利尔药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四氟醚唑水乳剂1 000倍液;处理阶段二,使用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处理阶段三,使用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2%丙环·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处理阶段四,使用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阶段五,清水对照。处理三次后,再次重复,共划分14个小区,区域面积16m2。
施药时间: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16年7月2日,然后中间停留7d施药1次,总共施药3次。施药方法:考虑到已设置施药浓度情况,使用667m2喷药液量45L,测算出不同小区用药及用水量,在药液配置方面采用二次稀释法,利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施于苦瓜叶片,喷药最好为叶片湿润及药液不滴落,空白对照区喷一定量清水。为确保喷药正确,各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全部使用清水冲洗3次喷雾器。
调查时间及次数本次实验共调查4次,6月2日施药后调查病情基数,6月9日施药后调查第二次,6月16日施药后调查第三次、6月23日施药后调查第四次。调查及统计分析各小区“Z”字形,任意选取5点,各点确定3株,上部取3片、中部取3片及下部取3片进行叶调查,依据9级分级法,剂量调查总叶片数及不同级病叶数目,测算出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①0级,无病斑;②1级,全叶面积中病斑面积小于5%;③3级,全叶面积中病斑面积为6%~10%;5级,全叶面积中病斑面积为11%~20%;7级,全叶面积中病斑面积为21%~40%;9级:全叶面积中病斑面积大于40%[2]。病情指数=Σ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其中,CK0为清水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清水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3]。安全性观察每次药后观察每次用药后1d、3d及7d苦瓜生长情况,查看是否出现显性药害。
分析各药剂防治苦瓜白粉病药效情况发现,药物使用前,清水对照区及不同药剂处理区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白粉病,但发生程度差别较小。实验不断深入后,清水对照区病情趋于严重,至第三次药后7d病情指数开始上升,达到48.1。但药剂处理区病情依然发展较慢,配药次数逐步增加同时,病情得到显著控制。单次用药后7天,各药剂在防治苦瓜白粉病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同时随着第二次及第三次用药处理,防治效果逐步增强。第三次用药后,经过7d,不同药物防治效果均超过73%,其中防治效果依次表示为③>①>②>④。各药剂防治苦瓜白粉病药效情况对比如下表2所示。
表2 各药剂防治苦瓜白粉病药效情况对比(%)
注意,数值均为3次平均所得值,相同列中大写字母表示1%水平差异明显,小写字母表示5%水平差异明显。
用药后7d及15d观测,各区域苦瓜叶、花、果生长情况较好,表明,药物处理对苦瓜均无危害情况出现。
白粉病从自幼苗至抽穗均可感染此病。主要危及小麦叶片,同时也对茎及穗子造成危害。当叶子上开始有黄点产生后,接着扩大发展,变成圆形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外表产生白色粉状霉层。通常相比上部叶片,下部叶片非常多相比叶片正面,叶片背面较多。早期霉斑不集中,接着生成一个大霉斑,有时覆盖至全叶,对光合作用构成较大影响,导致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造成早衰,产量降低。白粉病是苦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叶片枯黄死亡,植株早衰。为筛选出防治该病的高效安全药剂,笔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研究中所用药剂分别为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32%丙环.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无色粘性液体,对瘟病、纹枯病、叶枯病、纹枯病、条纹病及黄叶病等有特效;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且具备较好的保护及治疗功效,选择性较高,不会危害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且不会带来环境污染;32%丙环·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于纹枯病重发生时,发病初期用药1次,防效效果良好,药效持续时间久,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属于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兼具内吸、预防及治疗功效。
本次实验使用的四种药剂均可有效防控苦瓜白粉病病害发展,同时比较安全。在生产防治过程中结合各发病情况选择用药,提倡发病初期病情较轻时,交替使用醚菌酯及甲基硫菌灵,当病情严重时,交替采用防治效果较好的丙环·嘧菌酯及四氟醚唑。
苦瓜白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的一种,由单囊白粉菌所致,大棚条件下容易发生此病,为此,发病初期的防治使用喷施保护性药剂。当有中心病株时马上进行喷药,通常持续喷施3次,如果病害进入流行始盛期,则需强化防治力度,一定程度上缩短喷药间隔期或增加用药次数。为防止病菌对防治药剂生成耐药性,建议几种药剂混合使用或生产上轮换用药,借此提升防治效果。
在本次实验中,对比各药剂防治苦瓜白粉病药效情况发现,药物施用前,清水对照区与各药剂处理区差异程度不大。清水对照区第三次药后7天病情指数不断升高。而药剂处理区病情发展较慢。单次用药后7天,各药剂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增强,第二次及第三次用药后,防治效果不断加强。第三次用药后7天后,32%丙环·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分析安全性发现,用药7天及15天后,不同区域苦瓜生长情况良好,此时并无药物危害。
总之,大棚苦瓜白粉病田间交替使用不同药剂,有助于防治病虫害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孙淼,王品维,孙逸钊.粉唑醇、喜树碱对稻飞虱、二化螟和蚜虫的杀虫作用评价 [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3):283-287.
[2]沈泓毅,赖廷锋.30%醚菌·啶酰菌悬乳剂对苦瓜白粉病的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3,26(2):18-19.
[3]朱俐遐,刘琼,黄艳等.大棚苦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17(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