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燕,次旦旺久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西藏 拉萨 850000)
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中约 1/3 合并腺瘤[1];NG 合并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n cer,PTC)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比例不断上升[2]。 甲状腺含碘量较高,CT表现为高密度改变,因此低密度甲状腺病变在CT图像上能很好地显示,且能很好地显示颈部间隙内肿大淋巴结。有关单纯NG和PTC的CT表现文献较多[3-6],但CT诊断NG合并腺瘤和NG合并PTC的相关文献较少。现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G合并腺瘤或PTC的临床及MSCT结果,探讨MSCT对上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1例甲状腺病变,其中,男5例,女26例;年龄 22~76岁,平均(44.67±13.13)岁。 均为藏族;均以颈部包块或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为首发症状就诊。其中2例,同时合并腺瘤及PTC,2个病灶分别位于不同甲状腺叶,数据分析时上述2例同时纳入2组中。
1.2仪器与方法2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NG合并腺瘤和PTC及2例NG合并腺瘤患者仅行CT平扫。使用Siemens 64排CT,扫描参数:120 kV,125 mAs,层厚 3 mm,层距 3 mm,螺距 0.8,连续扫描,扫描时间7.46 s,行1.5 mm薄层重建。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颈根部。先行平扫,后经肘静脉通过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碘佛醇(320 mgI/mL)80~100 mL,流率 3 mL/s,行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
1.3CT图像分析由2名分别有8年及13年颈部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甲状腺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及钙化情况,并进行良恶性诊断评价。意见不一致时,经协商达成一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值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一般资料NG合并腺瘤共24例,其中男4例,女 20例;年龄 22~76岁,平均(45.29±14.34)岁。NG合并PTC 9例,其中男1例,女8例;年龄31~61 岁,平均(43.00±9.68)岁。
2.2CT表现比较(表1)2组病灶内是否存在钙化灶、平扫密度及强化是否均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形态、边缘及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瘤及PTC均为单发。腺瘤组中4个病灶表现为均匀低密度病变,病理结果均为腺瘤囊变。MS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66.67%(6/9)、87.50%(21/24)、81.82%(27/33)。
表1 NG合并腺瘤与NG合并PTC的CT表现比较
2.3CT图像特点2组甲状腺体积均不同程度增加,并见甲状腺实质内斑点状及结节样钙化密度影。NG合并腺瘤主要CT表现为甲状腺弥漫肿大或不肿大,密度不均匀甲状腺内可见类圆形实性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局部可突出甲状腺表面,病灶较大时,实质内密度不均并见不规则囊变,部分病灶内见结节样或点状钙化密度影,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局部强化程度较正常甲状腺明显(图1);完全囊变腺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未强化(图2)。NG合并PTC表现为弥漫或不均匀肿大甲状腺内见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影,部分病灶可合并钙化灶,本组中3例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表现为类圆形或略不规则稍低密度结节,病灶内密度均匀,未见囊变坏死及钙化密度,病灶边界较清晰,增强扫描较明显均匀强化(图2)。较大病灶,其内见密度不均多发囊变影,典型者见多发细颗粒样钙化密度影,周围见肿大淋巴结影,增强扫描呈典型的网格样强化;其中1个病灶表现为团块状钙化密度结节,周围见少许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周围低密度区可见强化,颈部见多发巨大转移淋巴结影并合并钙化(图3)。
甲状腺病变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部分患者可伴疼痛。甲状腺病变常见于中年女性[7]。NG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主要表现为甲状腺一叶或双叶弥漫肿大,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低密度结节,常合并斑片状或斑点状粗钙化密度影[8]。近几年,甲状腺癌尤其是PTC的发病率明显增加[7],NG合并腺瘤或PTC发病率也有所增加[2],因此,了解NG合并PTC及腺瘤的CT表现对临床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中NG合并腺瘤共24例,其临床特点、发病年龄及性别比例与单纯NG相似,表现为颈部包块,中年女性多见,因此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对鉴别NG与NG合并腺瘤意义不大。CT表现为弥漫甲状腺肿基础上形态规则的较大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包块,病灶较大时突出甲状腺表面。本研究中大部分病灶边界清晰,平均最大径约4.8 cm,90%以上病灶形态规则,50%左右病灶合并钙化,排除完全囊变病灶,大部分病灶密度不均,与文献[9]报道相符,增强扫描病灶可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动脉期强化程度超过正常甲状腺实质,其表现与单纯甲状腺腺瘤相似。
本研究中,NG合并PTC 9例,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例,占33.3%,CT主要表现为边界较清晰,低密度结节影,未见明显钙化及囊变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较均匀强化。因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认识不足及合并NG导致甲状腺内多发低密度结节掩盖微小乳头状癌病灶,此3例均误诊为单纯NG,因此,临床应仔细观察病灶特点,以排除合并微小PTC可能。韩志江等[10]发现微小乳头状癌可表现为单发、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边界较平扫模糊、甲状腺边缘中断征、细颗粒状钙化、瘤体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本研究由于例数较少,3例均未见明显细小颗粒状钙化,颈部也未见肿大淋巴结影。NG合并较大PTC表现为弥漫或不均匀肿大甲状腺内见较大肿块影,肿块密度不均见多发囊变影,典型者见多发细颗粒样钙化密度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见强化,部分病灶可见网格样强化,与以往报道[3-5]相符。其中1个病灶表现为团块状钙化密度伴周围少许低密度影,颈部见多发钙化巨大转移淋巴结影,由于西藏地区结核病好发、误认为单纯NG及颈部淋巴结结核。
总之,MSCT可很好地显示甲状腺腺体及病灶的形态学特点,当合并NG时应仔细观察及病灶特点,明确有无甲状腺腺瘤及PTC,尤其当NG合并微小乳头状癌时,应仔细观察病灶特点。
图1 女,49岁 图1a,1b 分别为甲状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甲状腺峡部较大类圆形混杂密度包块,其内见点状不规则钙化密度(箭),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提示为甲状腺腺瘤 图2 女,43岁 图2a,2b 分别为甲状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甲状腺右叶类圆形稍低密度包块影,境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未见钙化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周围正常甲状腺明显强化,病理提示为甲状腺腺瘤囊变;甲状腺左叶隐约见稍低密度结节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箭头),病理提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3 女,40岁 图3a,3b 分别为甲状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甲状腺左叶钙化密度结节影,周围见环形低密度影,境界较清晰,增强扫描环形低密度区可见强化,与正常甲状腺强化程度相似;颈部血管周围间隙内见多发混杂密度包块影,病灶周围见多发钙化密度影,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左叶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参考文献]
[1]白雅芝.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形成的超声诊断[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4):285-286.
[2]张磊,汤铜,史加宁,等.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诊治分析[J]. 安徽医学,2016,37(9):1102-1104.
[3]温伟,金科,胡祥,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CT成像特点的对比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9):1168-1171.
[4]谭红娜,顾雅佳,彭卫军,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8):799-804.
[5]朱妙平,周秀艳,韩志江,等.不同CT征象及其联合应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2):840-843,855.
[6]陈孝柏,高顺禹,温廷国,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与病理对照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3):315-318.
[7]Haugen BR,Alexander EK,Bible KC,et al.2015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task force on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J].Thyroid,2016,26:1-133.
[8]王振常,鲜军舫,兰宝森.中华影像医学头颈部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4.
[9]俞炎平,郑家平,孙文勇,等.甲状腺腺瘤143例CT影像分析[J].中国肿瘤,2005,14(6):395-397.
[10]韩志江,陈文辉,舒艳艳,等.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