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视角下广东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2018-04-10 06:23黄丁好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村落营造广东省

黄丁好

引言

广东省有着众多特色突出的传统村落,自然山水、道德传统、民俗民风、建筑美学等元素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广东传统村落文化,充分展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村民渴望参与乡村建设中,但村民的主权在快节奏现代化建设中被逐渐削弱,加上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需要付出极大的尝试成本作为代价,只能象征性参与。

一、“仓东计划”中的社区营造

仓东村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以别具岭南建筑风格的民居、祠堂、碉楼闻名。随着村民移民和外迁,仓东村逐渐衰败。五邑大学副教授谭金花组建“仓东计划”保育团队,政府、学者、村民、投资者合力对8座建筑、地堂、道路进行修复和活化利用。村民保留房屋的产权和优先使用权,高校工作坊的一切计划和设计都要征集村民意见,与村民共同讨论。村民既是工匠,又是接待人员,还传授当地传统技艺,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但实际上村民并未真正成为仓东村发展的主人,对于仓东村进一步发展计划因“不懂”缺乏信心和动力,村民外流使其文化传承失去再生动力,这依然是仓东村的痛点。

二、广东省传统村落社区营造分析及模型构建

(一)社区营造的主体

社区营造的核心主体是“社区”。廣东省传统村落应转化为“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模式,政府职能适度归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并完善顶层设计,以使社区营造能全面推进。社区发展协会作为非营利力量结合地域特色指导村民开展有特色的社区营造活动。当其具备充分能力时,外界则不宜介入,这是一个外部力量由“进入”到逐渐“退出”的过程,如何把握好介入的度是广东省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二)社区营造的内容

1.“造社区”

“景”是指环境、景观。村民共同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维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和创造具有持久吸引力的独特景观是传统村落景观可持续的三大要素。

“产”是在地经济与产业活动的集体经营,它是传统村落的主要经济支撑,是实现社区营造的物质来源。应当鼓励村民集体创业,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

“地”强调传统村落地理特色的保育和发扬。社区营造活动要注重在地独特性,注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育,深入解剖本土文化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文化符号,扩大地理影响力。

“文”的营造是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民艺的重要途径。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到社区营造的各项活动中,展现乡村文化的乡土性与生命力,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和代际传承,从而营造社区的内生力量。

2.“造人”

社区营造不应仅仅“造社区”,更应该“造人”“造血”,造前仆后继的社区传承人。

“人”是指村民需求尤其指对社会交往的满足和幸福感的营造。需要运用社区增权理论帮助村民获得经济增权和心理增权,培养村民在复杂的社区交往中经营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指场所精神。村民作为村落的主人翁,凝聚社区共识,培育村民对社区的责任意识,提高村民的民主素养,从个体行为上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

“力”是指社区培力和增权。政府、NGO等建立培力机制,挖掘村民自身价值,增强村民信心和组织能力,培养社区自治理的领导型人才。

(三)广东传统村落社区营造模型的构建

根据广东省省情构建了社区营造的“社区洋葱模型”。由外至内分别是营造保障体系——营造内容体系——营造主体体系。外层的保障体系防止社区营造因缺乏保护而不可持续与变质,确保社区营造顺利实现。营造内容是村民进行社区参与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落脚点,且越靠近中心,与营造主体的关系越密切,营造过程越复杂,里层是以村民为核心的多元营造主体,社区营造要切实保障村民的权益,明确村民与村落的权责关系(如图1所示)。

三、广东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社区营造对策研究

(一)培育村民的公共精神,鼓励社区参与

培育村民的参与意识是实现传统村落社区营造的前提。在政府和NGO的帮助下,发起公共议题,搭建社区互动交流平台,让村民直接感知传统村落的力量,提升对传统村落的认知和价值认同,使村民对“家”的认识上升为“家园”,形成生活共同体,共塑社区愿景并维系稳固的机制。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景观营造与文化保护

广东省传统村落正处于规划建设的初步阶段,必然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给排水、供电、道路、网络和环境卫生等,在硬件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风貌特色。

在传统社区中,共同的家园记忆是凝聚村民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在物质环境设计中要避免大拆大建,保持景观的连续性,保护乡土建筑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形成易于识别的家园和居住环境,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三)加强对村民的素质培训,“造人”与“造社区”结合发展

广东省许多村落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于自己家园的保护与开发,大部分村民表达了“我也想参与,但是什么都不懂”的无奈。

广东省应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对村民进行培训与教育,创建学习氛围浓郁的乡村社区,通过建设村民学校、文体活动中心等,充实村民学习内容,提升素质,激发村民的潜力与创造力。

(四)多元主体介入,创新社区合力发展机制

台湾地区的“社区总体营造计划”“新故乡营造计划”等注重多方协作的参与模式。可借鉴相关政策经验,在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过程中营造多方协作的氛围以形成合力机制,各个利益主体和第三方团体通过专业写作等方式,扩散社区营造理念,引进理论与务实兼备的专业工作者参与社区营造,构建成为“永续成长,成果共享,责任分担”的乡村社区。

(五)有效利用知识力量,创新与高校的合作模式

高校团体作为独立于村民、政府与开发商的第三方团体,既弥补了村民与政府缺乏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又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开发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影响。高校团体以志愿服务、教学与实践等形式对传统村落的发展进行深度研究和参与,为村民参与建设出谋划策,使村民素养得到提升,学生获得实践经验,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四、结语

笔者研究的重点在于以社区营造的视角看待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构建适合广东传统村落发展的新模式。现实的复杂性往往使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个模式尚不够成熟,欠缺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思考,将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发展,进一步提炼出更地道的广东模式。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猜你喜欢
村落营造广东省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营造方寸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