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慧
据国家旅游局2016年发布的《2015年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二分之一,消费规模约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29%。乡村旅游也吸引了较多的旅游投资,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展示、农耕文化互动体验、特色民间美食品尝等,是乡村旅游受到青睐、吸引游人的独特之处。
丹东地区的旅游景点除鸭绿江景观带有部分在市区内,其他主要分布在村镇地区。丹东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目前乡村旅游项目集中在短途农家乐、温泉游、采摘游等有限的几种类型,村镇旅游景观存在着房地产化、与周边地区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一)“慢生活”的含义
日本著名文化人类学学者辻信一认为“缓慢即美好”。以他为代表的提出“慢生活”宣言的学者认为,慢生活是保持悠然的生活态度、慢悠悠的过活。“充分利用从前的、传统的工具,就可以将那些消耗在最新科技产品上的大量能源与材料节省下来。”所以“慢生活”的核心就是“环保”和“可持续”。
(二)“慢生活村镇”的内涵
慢生活村镇就是在“慢生活”的指引下,保持有益于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可持续的环境,为人们提供小、悠闲、刚刚好的必要生活条件,使人生活其中感到自在、舒适,内心充满灵性、宁静致远的村镇生活环境。
(一)抓住乡村旅游的关键特色
村镇旅游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与城市截然相反的慢节奏生活和环境,人们在短暂的假期从城市奔赴乡村,就是为了体验质朴、单纯的“慢生活”和静寂、醇厚的乡土环境,缓解和治愈在紧张的城市环境中积累的压力和疲劳。在丹东地区以“慢生活村镇”为主题进行旅游景观的体验式设计,抓住乡村旅游的关键特色,既能满足游客的旅游心理需要,还能增强丹东地区村镇旅游景观的独特性和整体性。
(二)传承乡土景观的地域文脉
丹东村镇地区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如凤城满族自治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和下露河朝鲜族自治乡等。但除了极少数的旅游景点和民族村外,在凤城和宽甸的村镇中几乎见不到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景观痕迹。要营造丹东地区特色、并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必须要从传承丹东乡土景观的文脉入手,通过旅游景观设计使游客体验到满族的粗犷质朴,和朝鲜族的清新风韵等不同的风土人情。
(三)营造乡村旅游景观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丹东地区村镇旅游景点众多,主要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人文景观较少,而且人文景观集中于农家乐、采摘园、温泉游等几种。丹东村镇旅游景观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存在着较多问题:自然景观中有较多的自然保护区,因为开发较晚,景区内的游客服务设施设置通常不足,许多游客的基本需求如住、行、食、购、娱、休憩功能等都难以得到较好的实现。
(一)“慢生活村镇”应突出乡土景观
丹东地区目前的村镇景观在盲目、急功近利的规划下,往往都丢失了乡村的面貌,特别是小城镇也被现代商业规划裹挟,几乎变成了低配版的小型城市,失去了小城镇的特色。游客来到小城镇并不想面对一个个房地产开发的楼盘或与连锁酒店相似的高楼,而是想感受乡土风情。乡土景观中的“乡”指的是家乡、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土”指的是田野和自然。“慢生活村镇”景观设计应该传达给游客一种“乡而不俗、土而不粗”旅游体验。
(二)“慢生活村镇”景观节点和路网设计
“慢生活村镇”旅游景观要增强游客的乡土体验性,除了整体风格的定调外,还需要在风景优美或必要的地点设置一些可供游客慢行、慢食、慢思考的景观节点,如亭、蓬、特色民宿,等等。要达到“慢生活”的游客体验,最直观的设计策略就是尽量在村镇内减少车辆通行的硬化道路,设置更多步行尺度的路网,特别是设计一些可供游人慢悠悠通行、觀赏景观的非硬化道路。
(三)“慢生活村镇”水景设计
丹东作为辽宁省水资源富集的地区,旅游景观中的水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慢生活旅游景观必须让游人能够停留,“慢生活”水景设计应该使游客得到多重体验,除了基本的“观水”还能使人“亲水”和“嬉水”。如丹东的金沙谷、叆河、蒲石河、青山沟等景点,除自然保护区或水源地禁止垂钓外,水库、河流等可以加设有垂钓功能的景观,设计兼具环保、安全、美观的游乐设施,如进行合理设计,水景会成为非常适合“慢生活村镇”主题的旅游景观。
丹东本身是一个中小型城市,而村镇旅游景观更是“小”设计,这种设计并不需要多少投资,但一定是一种用心的设计。慢生活景观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设计,为满足游客到异乡去找回失落的自我的需要,使心灵得到均衡、调整、净化。在“慢生活”村镇旅游景观设计中需要融入使人停下来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使人的身体停留在一个地方,心灵更需要静下来、慢下来,这需要设计师和当地政府、规划设计单位和当地居民共同营造一种“恰如其分”的美好环境。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