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永不散场的青春

2018-04-10 11:59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团团共青团微信

梦想人物:王慕清

身份卡:“团团”(大家对共青团中央六微平台的拟人化昵称)主持人小白,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经济学院团委书记

有一天,在90后、00后云集的B站上,一声召唤响起:“一支穿云箭,‘网络青晚来相见。”于是,青年们纷纷应邀而来——

为《罗小黑战记》《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配音的山新老师非常高兴地与《蓝猫淘气三千问》的配音演员葛平老师共同高歌一曲,让两代人的温情传递;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放下了球拍,在镜头前,显出了活泼的少年心性;

“是你让我看见抗战持久必胜的把握,是你让我享受中华民族站起的成果……”一首《TG有点甜》被观众们戏称为“近代史的考点”。

还有漫画家麻蛇、古风圈的“同袍”们也欣然而来……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界限在这里被打破,新一代青年飞扬的个性和出众的才华在这里尽情展现。

这个精彩的舞台,也展现了我们共青团的时代面貌,这是属于我们的青春的共青团。

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B站、QQ空间、网易云音乐……这些充满朝气的媒体平台,都有“团团”活跃的身影。

2017年5月5日,中国共青团在度过自己95岁的生日之后,以网络直播形式举办了一场青年人自己的晚会。这次晚会,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620.6万次,微博直播播放了153万次,B站最高在线人数16万,QQ空间总关注人数42.1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到“团团”,并在其中感受到时代的魅力——它会在微博上自我打趣“我们不是卖青团的小作坊”;会在B站上“催更”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也会在祖国腾飞的当下,与国资委联合近百家中国企业,推出“中国制造日”活动,让年轻的科研人才畅谈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显然,新时期的“团团”,一直都在与青年共呼吸,与时代共起伏。这背后,離不开青年人的挑战意识、拼搏精神和创新因子,他们用实干的精神,将专业做到极致,也用飞扬的个性,让共青团有了更活泼、更接“地气”的面貌。

王慕清就是这群青年人中的一员。

她是共青团的年轻主播,也是奋斗在一线的青年团干,“网络青晚”“中国制造日”等活动都有她的参与;而作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的团委书记,她与时俱进,让新媒体成为她和2000名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作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她为学生解答各种困惑。无论是生活中的困难还是学习上的烦恼,无论是自我提升的需求还是人生的长远规划,每一个提问的学生,都能得到她最真诚的答复。

“你可以思考和解决更多问题,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与自己、与自己所处的世界互动。”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这个世界的小蚂蚁,有很多不同的困扰……‘年轻真的很宝贵,你拥有试错的机会!”

在她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上,她把这些关于生活和成长的思索,整理成文字,纾解学生们离家求学的孤独,踏入社会的惶恐。对学生们来说,这些鼓励就如深夜里的烛光一样,温暖又绵长。

此外,她还身体力行地鼓励大家“动起来”,在微信上发起“每天一小时”活动。有的同学每天花一小时读书,在群里发表阅读的思考;有的同学每天背单词,并在群里准时“打卡”;还有的同学积极健身,并向其他伙伴传授经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大家互相鞭策,互相打气。

“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弱,但大家一起,就不孤单啦。”王慕清对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有感触。

她出生在一个红色家庭,从小便看到爷爷身上在战时留下的弹孔,听到祖辈奋勇杀敌的真实故事。她的成长中有家国情怀的耳濡目染,身体里有心系他人的红色基因。她将这种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和学生共同发起“善行365计划”,将志愿服务精神变成脚踏实地的努力。

而且,她和学生之间,不止是尊师重教的关系,还有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的情谊。王慕清至今还记得,有一天天气很冷,她在主持演讲时,一个学生赶来看望她。在演讲休息的间隙,学生递过来一瓶温热的水,这是学生在温了一次又一次之后,特意送来的:“老师还要演讲,一定要保护好嗓子!”

这只是和学生们四年的相处中,一个普通的瞬间,但是总会不经意间温暖她的心田。

四年过去,理想开花、桃李结果,她微笑着招手,与这群学生们告别。抬起头,她看向学校里飘着的凤凰花,四年前,她来到这里时,也是这样一个光景。

四年里,她以“比学赶帮超”的态度,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奋进、成长,并因为出众的工作能力,获得了很多的学习机会。

很多人羡慕她,敬佩她。但她觉得,这些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因为有无数团的青年,正和她一样,用现实的踏实,成就理想的高标,用自己的青春热情、理想激情,坚定地创造、守护这盛世。

猜你喜欢
团团共青团微信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团团很忙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团团好担心
谁把团团弄哭了
微信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