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
最近,朋友在聚会上对我哀嚎:“我中了XXX的‘毒,怎么办?无药可解啊!”
XXX是一个歌手,最近人气很高。然而,我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我没记错,上个月你才说中了主持人XX的‘毒,这么快就换‘毒了?”
“这个嘛……”她霸气地一挥手,“XX和XXX我都喜欢,互不妨碍,互不妨碍。”
我这个朋友从中学起就爱追星,这么多年过去,虽然喜欢的明星换个不停,但那份热情倒是从未消减过。
看着她热情地给我介绍XXX的新专辑时,我不由得想起,一些学生曾经问过我的问题:“爸妈都不希望我追星,可我就是忍不住喜欢Ta啊,怎么办?”
当时我回复:别看你爸妈现在反对,他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喜欢的明星没准比你们还多呢!
本来嘛,青春年少时期,谁没一两个偶像?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路上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同学,话题一定是:“你知道XXX最近演的一部电影吗?”“XXX出的新专辑你买了没?”至于天气、学习之类的话题……拜托,那显得自己多无趣啊,只会让彼此更没话说……
所以说,这种“喜欢”是不分年代的。随着多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这种“喜欢”还逐渐蔓延到二次元世界——像是“人气歌手”初音未来,某款游戏里的“霸道总裁”李泽言……他们都是设计出来的二次元人物,可是仍然受到大家的狂热喜欢。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喜欢上一个遥远的人甚至是虚拟的人呢?他们明明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远,也不知道我们是谁,付出再多的“喜欢”,都不会得到回应。
这其中的原因,大概可以用“拟社会关系”来解释。
因为爱自己
“拟社会关系”是一种持续的精神关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媒体的推介,我们在自己和明星、虚拟人物之间,感觉到一种真实的社会关系。
例如,偶像对着镜头说“我爱你们”,我们会觉得Ta是在对自己说;偶像对着镜头微笑、聊天,在我们看来就像在和自己沟通一样。至于偶像和自己的实际距离,没关系,用“爱”就能拉近啊。
正因为这样的心态,无论是真实的人,还是二次元的人物,只要我们愿意,就能付出精力去喜欢。
其实,我们愿意保持这样的关系,是因为我们爱自己——因为爱自己,所以希望自己能变得优秀起来。可是生活中,要做到足够优秀是那么难。这个时候,一个完全能达到我们期望值的人或者形象,通过媒体出现了。Ta要不颜值特别高,要不特别有才华、有魄力,待人也许还特别谦和……我们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Ta。
说到底,我们只是希望自己能变得像偶像那样优秀。
还是因为爱自己
我做过一个测试,测测大家是不是有社交恐惧症。做这个测试的同学中,70%的人都不太愿意去“社交”。虽然我們的学习生活不复杂,可要处理好和每个同学的关系,处理好生活里的各种矛盾,还是一件耗精力的事情。而且,随着青春期的开始,我们总有很多小秘密不想告诉身边的人,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诉说。这时,若有一个不会影响到自己生活,却又能倾听和理解自己心情的人出现,该多好?
于是,“拟社会关系”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
只要愿意,我们就能够跟偶像建立“喜欢——被喜欢”的关系,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关系,投入的程度有多深。一旦我们发现偶像有不如自己意的行为举止后,还能立刻“粉转黑”“粉转路人”,解除这段关系。只有我们是这段单向关系的主人,没有其他人能干预我们。
我们还可以对偶像毫无负担地倾诉自己的秘密和心事,看着Ta微笑的模样,在镜头前喊“加油”的模样,心里会觉得那就是对自己说的。我们也毫不担心Ta会把这些秘密告诉身边的人,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就是说,我们希望生活中能有一个像偶像那样的朋友。
为更好地爱自己
当然,虽然是“拟社会关系”,但我们付出的感情并不是虚拟的,绝不掺假。这其中的原因就涉及到我们的大脑啦。
借用心理学教授希拉·加布里埃尔的话:“我们的大脑还没学会识别现代媒体的欺骗……还无法分辨真实的人际交往和媒体模拟出来的人际交往。”就是说,就算我们是在和偶像、虚拟人物产生虚拟的互动,我们脑海中的感受也和实际交往一样真实。
这样的“真实情感”,对我们会有好处吗?当然有!在“拟社会关系”里,只要我们在理性范围内,学习着偶像的优点,向理想的Ta靠近,不知不觉,也会变得像Ta一样优秀。
如果Ta努力学习,我们也该努力学习;如果Ta孝顺父母,我们也不该跟父母较劲;如果Ta对身边的人友善,我们也应对大家友善;如果Ta常做慈善,哪怕我们没那个能力,也该有一颗善良的心。
但是,在这段关系里,我们千万别越过理智这条线,否则就变成不可理喻了: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偶像有丝毫的批评建议;偶像走到哪个城市,便不顾一切地跟过去;认为自己为偶像付出了一切,偶像也必须要对自己负责……这样的心理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到身边的人,是非常不好的哦。
亲爱的朋友们,有喜欢的偶像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讲究度,还能对我们起到激励作用。但在这个以学习为主的青春时期,我们可别过度沉迷其中,走错方向!要记住,在“拟社会关系”里,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