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驰疆 出路
在万众瞩目的比赛前夕,武大靖还是紧张了。他猛然想起师傅李琰提过一篇毛泽东的文章,里头有句话:“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这是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的12年里,李琰最常向队员引用的句子。
2018年2月22日,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武大靖夺冠后激动地与教练孪琰拥抱。
晚上11点,武大靖跑到运动员宿舍顶层,在没有人的房间推开窗户,抬头向天。韩国平昌的冬夜,气温是零下10摄氏度,武大靖吹着冷风,闭上眼,开始默念:“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念了半小时,他觉得内心好像平静了,回房、睡觉。“其实还是睡不着,但得逼自己睡,因为知道明天有一场硬仗。”回想那晚,武大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北京时间2月22日下午6点,韩国平昌,第二十三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比赛开始。李琰穿着一双小红鞋和白色的领奖服出现在赛场边。她指了指衣服,对身边人说:“看见了吗?就是要有这样的决心!”
比赛持续了近一小时,包括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李琰看着武大靖一路第一跑进决赛,心提到了嗓子眼。晚上7点,决赛开始。第一枪,武大靖抢跑,“因为觉得韩国选手要发力了,必须抢在他之前”。很快,第二枪,武大靖风一样冲出去,没有给对手留一点追赶的机会——39秒584,他创造了新的冬奥纪录。武大靖本来设计的庆祝动作是躺在冰面上,食指指天大喊;可真夺冠后,他只想到立刻跑去抱住李琰,一边哭,一边笑。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平昌的13天里唯一一块金牌,也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参加奥运会30年来的第一块男子金牌。第二天,李琰重启了关闭两星期的朋友圈,发了条状态:平昌冬奥会,真的不平常。
从冬奥会资格赛起,李琰就料到这一次不会一帆风顺。资格赛始于去年9月,前两站在匈牙利和荷兰。中国队只拿到女子接力一枚金牌。质疑的目光聚焦到李琰身上,她却总是淡淡回应:“不好意思,让大家担心了。”
1988年2月,李琰在卡尔加里冬奥会获得女子短道速滑表演赛i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赛后与教练辛庆山合影。
她太淡定,淡定得让许多人不淡定了。荷兰站结束后,短道队主力——韩天宇、武大靖、周洋、范可新来找李琰,想跟她谈谈比赛和训练。李琰没说什么,只是强调:“这是个过程,做好自己就行。”随后的中国、韩国两站比赛,中国队艰难拿到冬奥满额席位,唯一的亮点是武大靖独得三金,女队则没有一枚金牌。
这是12年来最费劲的入场券,或许冥冥中也预示着,中国隊将遇上最费劲的一届冬奥会。李琰有些先知先觉,给短道队冬奥微信群起了个名字:虎口拔牙。众所周知,韩国是中国在短道速滑上的最强对手。
2018年2月9日,平昌冬奥会开幕。短道速滑的比赛陆续展开,中国队出师不利:13日,一小时内4人被罚下,丢掉两个夺金点。那天,《环球人物》记者在休息室见到李琰。她紧紧攥着两面指挥旗,皱着眉头——之前,她一直找裁判理论,始终无果。队员们见状,悄悄拎起冰鞋,退了出去。
休息室里只有李琰了,安静得只能听到她微弱的叹息声。她从包里拿出半个凉透的派,吃了两口,突然转向记者说:“我们拍张照吧,我发给女儿看。”对着镜头,她笑了。她这是想给女儿也给自己证明:我还好。
然而形势并没有变好。2月18日,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3位冠军选手全部犯规出局;比赛一周过去,只有17岁小将李靳宇获得一枚银牌。在平昌,李琰每晚吃一片安眠药睡下,夜里两点会醒来一次,再吃一片,5点再醒,又吃一片。
白天醒来,李琰尽量把这些焦虑隐藏起来。她努力神情轻松、语气积极地出现在队员面前,面对采访也是稀松平常的模样:“我想明白了,是我们自己没做好,让别人有机可乘。要尽快放下,专注后面的比赛。”
这是李琰一如既往的强大的姿态——波澜不惊的,坚定不移的,绝对自信的姿态。她曾靠这个姿态,带女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包揽四金,让王濛成为“三冠王”,缔造了李坚柔、周洋的逆袭奇迹……这次也该如此。所以在平昌,李琰总穿红色,连指甲都染成红的。
所有淡定,在2月20日,全瓦解了。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上,韩国队犯规使加拿大队摔倒,继而超过中国队第一组过线。随后,裁判判定中国队、加拿大队犯规,取消两队第二、第三的成绩,而“始作俑者”韩国队获得冠军。很快,比赛结果在中国网络被刷屏,网友对裁判团愤慨不已,最终成了全民吐槽和挞伐。李琰也愤怒了,她拽着裁判的手臂激动地理论,被拒;在会议室外苦等一个半小时递交申诉,被驳回。来到平昌这么多天,她第一次哽咽了。
2014年9月,李琰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黑龙江七台河市进行训练。
当晚,颁奖仪式结束,现场音乐停止,观众退场,李琰还是留在场地不肯走,坚持要找国际滑联技术委员会申诉,一直耗到10点半。结果没有改变,中国队与银牌失之交臂。
从比赛场地走到停车场的路并不长,却成了李琰自我调节、思考、平复的时刻。停车场外,国内外记者围住她,手机、录音笔、话筒纷纷伸过来,她咬牙说:“比赛就是比赛,再等4年吧。”
最艰难的时刻,好友郎平给李琰发来短信:“坚持到底。”李琰知道,即便自己再压抑,也不能影响队员。她安排一个教练陪女队吃饭,一个教练陪男队吃饭,还有一个专门“盯”着武大靖。她调整了战术,要求队员一路领滑,不给对手任何制造犯规的机会。“放开了,什么都别想,别想半决赛、决赛,只要一轮轮滑就行。”
这话听起来寻常,却让武大靖在比赛时莫名安心。从准备活动开始,他就一直戴着耳机,几乎没跟谁说话。“短道速滑这东西,着急也不行,不着急也不行。速度太快,别人容易让你犯规。4年前索契冬奥会,武大靖就是在一路领先时担心犯规,回头了,降速了。”李琰形容这次的武大靖是完美滑行,坚定地往前,一直没回头,完全不管别人在哪儿,“这是忘我的状态,滑疯了。”
武大靖赢了,解说员刘星宇在直播时激动地大喊:“我们赢得干干净净!”女子接力中“被犯规”的周洋发微博:“大靖,谢谢你替我圆梦平昌!”微博上,“武大靖”瞬间刷屏……好像所有人,都在此时发泄了出来。李琰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哭。她说:“我一个人的时候会哭的。”
武大靖夺冠后,男队又拿到了一枚5000米接力银牌,创造了中国队在该单项的最好成绩。一金两银,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平昌之行结束了。最后那天记者采访李琰,她连说了4个“争气”、6个“不容易”,大概就是她对这13天的最好注释了。
对于李琰,王濛提到一个细节:“教练的眼睛总是竖起来的。”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把眼尾往上顶。严厉,是李琰最鲜明的标签,范可新说她比男教练还严。动作要精确到角度,训练完还要进行体能跑,做不到就要被“训”,所以,队员们都喊她“后妈”,因为亲妈根本不可能这样。
其实,李琰30年前就如此,甚至更狠。1987年,中国短道速滑队成立,李琰是第一批队员。当时的短道队教练辛庆山形容,那是一支野蛮生长起来的队伍。短道比赛要求冰鞋的冰刀刀身短、刀刃底部有弧度,便于弯道滑行,但中国买不到,只能改造刀体长、刀刃平的大道冰鞋。运动员穿着平刀刃冰鞋练习转弯,脚被磨得出血不止。
“李琰天天超负荷滑行,脚后跟被冰鞋磨得特别肿,根本穿不进去。”辛庆山说,“后来队医找到海绵,垫在鞋子里,李琰一边哭一边练。”
1988年2月,辛庆山带着练了一年的短道队参加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那年短道速滑还未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只有表演赛,李琰获得女子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她记得赛后早上起床,一开门,发现外面贴着奥组委的宣传画。“我一看,画上不是我吗?我的头盔号,我的滑行服!”宣传画上写着汉字:神龙腾飞。
这是中国短道速滑在世界舞台上的初登场,因为李琰的3枚奖牌而闪闪发光。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短道速滑被列为正式项目,李琰获女子500米银牌,这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真正意义上的首枚奥运奖牌。这届冬奥会后,李琰退役,两年后考入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毕业成为大连地税局公务员。
無聊,这是李琰形容3年坐班生活的词儿,她怀念冰上的日子。一次到北京开会,她特地去首都体育馆的滑冰场,站在那儿,感受扑面而来的冷气,“特别好”。2001年,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给李琰打来电话,开门见山地问:“现在有一个去斯洛伐克支教的机会,你愿意去吗?”
过了10秒,李琰回答:“愿意。”
她说那10秒不是犹豫,而是心动。
李琰开启了金牌教练的生涯。她帮斯洛伐克队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受到总统鲁道夫·舒斯特接见;她又受聘奥地利队,10个月帮他们走出低谷。2003年,李琰主动向美国滑冰协会申请,成为美国短道速滑青年队教练,3个月后被聘为国家队主教练。“我觉得我有做教练的天赋,”李琰说,“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时,美国队的领军选手是阿波罗,对李琰很是不服。李琰认为短道速滑需要团队协作,希望阿波罗多领滑,但阿波罗更想自顾自练习。训练时,李琰威胁道:“所有人都等着,阿波罗不领滑,我们不解散。”阿波罗被逼着开始领滑。一个月后体能测验,全队成绩显著提高,阿波罗走到李琰面前说:“你是对的。”2006年都灵冬奥会500米决赛,阿波罗拿下冠军,登上职业巅峰。
因为阿波罗,李琰在国际大赛上看了很多次美国国旗升起。“但我从来不唱美国国歌。只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才会热泪盈眶。”她说。
在李琰离开的日子里,中国短道速滑队也迅速成长着。1995年,辛庆山正式担任国家队主教练,将大杨扬选至国家队。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获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拿下中国冬奥第一金;之后,王濛横空出世,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拿下同项目金牌。在短道速滑女子项目上,中国有了和韩国比肩的实力。
2006年冬奥会结束后,李琰接到了刚刚退役的杨扬的电话:“姐,你愿不愿意回来执教?”
丈夫、女儿都在美国,美国队也给了极好报酬,但李琰没有多做考虑,决定回国。李琰把辞职报告交给美国队后不到一分钟,阿波罗打来电话,劈头就骂“疯女人”。“他让我别走,说美国队甚至能帮忙照顾孩子。”其实留下的理由很多,但离开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是中国培养出来的。”
回国前,李琰特地去找郎平——当时郎平正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有丰富的国内外执教经验。在美国国家队训练中心,郎平对李琰说了一个字:“难。”体制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做教练的要求也不同。郎平说,重在心平气和。
郎平说回国执教很难,李琰没想到有那么难。2006年,她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遇上了如日中天的“新一姐”王濛。火药味瞬间弥漫。
王濛不喜欢新教练,觉得她“老是蹦英语单词”“不会说中文”“不让她踢球”;李琰则认为,“王濛虽是奥运冠军,但她后程降速是硬伤,如果不改变滑法,不可能再拿冠军”。冷战开始。
2007年1月,王濛在长春冬季亚运会上丢金,比赛一结束就对记者说:“没有任何战术,没人和我说战术,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国家队了。”李琰成为众矢之的。赛后,王濛被禁赛,李琰也开始反思。
几个月后,正直春雨时节。李琰在办公室写工作规划,看着外面的小雨绵绵,突然想到一句话:润物细无声。她把这话写到规划里,心想:“还是不要再狂风暴雨地相处了吧?”
对待阿波罗,李琰有强势的魄力,对待王濛,她有迂回的智慧。“后来训练中,我会一直站在王濛身边,有一点动作错误都会指出来。”这种關心让“吃软不吃硬”的王濛很受用。李琰还让王濛做队长,王濛逐渐有了责任感和积极性,尝试按照教练的要求改变,反而发现新滑法效率更高了。
执教中国队头4年,李琰重视器械装备,专门从美国请来器械指导,为队员制作、保养冰鞋。她也给选手讲战术、练配合。在她看来,短道速滑比的不仅是速度,还有脑子,要注意队形变化、衔接时机、超越方式和规则应用。她常说:“教练首先得让运动员有思想。简单的服从和被动去做,效率很低。”于是很多人说,李琰的到来,让中国短道速滑进入了科学、现代、智慧的阶段。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李琰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4枚金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王濛拿下女子500米、1000米冠军,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三位“三冠王”。王濛夺冠后,出人意料地双膝跪地,在冰面上向李琰磕头,她说:“是教练教会了我该怎么滑,就像今天这样。”
李琰爱好不多,朋友不多,和有着相似经历的郎平倒是惺惺相惜。她的朋友圈里,短道速滑占八成,女儿占一成,郎平和女排也占了一成。
与生活上的冷相对的,是工作上的热。李琰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有了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2010年冬奥会上女队所向披靡,男队颗粒无收,她下决心狠抓男队,先后挑出武大靖、韩天宇等人重点培养。2014年索契冬奥会,男队两银一铜,这次平昌,男队一金一银,都是创历史的成绩。
成绩来自分秒必争。李琰很娇小,但她嗓门出奇大。一堂训练课两三个小时,她能不间断地喊着口号、指示,晚上睡下声音都是哑的。她总比队员早一小时到训练场,手机24小时开机,把办公室当成家。她经常半夜两三点惊醒,脑子里全是队员的技术动作,“这个人该怎么做,那个人该怎么练,很多都是半夜醒来时想到的”。
韩天宇说:“‘后妈会和每个队员独处,却很少照顾到自己的女儿。”一直以来,周日是女儿的休息时间,也是李琰的休息时间,有空时她会去看女儿打场网球,但往往是太累作罢。
女儿的懂事更让她自责。“有一次,我想好好表现一下,给她做了顿饭,手忙脚乱还特别难吃。女儿说挺好吃的,我觉得特对不住她。”
李琰的拼也影响了队员。训练前,她都要队员唱国歌、看国旗,高喊“我能行”;男队比赛,她要小伙子们喊“老子天下第一”;她的训练计划上写着:“信念是看不见的,你要相信它,并为之努力,才能实现。”这句话,队里人人能默念。
所以在短道队,每个人都有种自我燃烧的意志。2014年,王濛因伤缺席冬奥会,李坚柔临时顶上。李琰记得那天,她突然听到怪声,回头看见李坚柔在猛练起跑,冰刀声已经是不正常的了,再这么疯练下去一定会受伤。她连忙去劝,才发现李坚柔满脸是泪。那一年在索契,替补李坚柔拿下女子500米冠军。
武大靖也是如此。刚进队前两年,他一直是边缘队员,徘徊在二线队伍,或者是给主力当陪练,跑步训练时连女队都追不上。“那时我心里就做好了吃苦挨累的准备。想成为主力,就必须每天比正常训练多一倍。”还有周洋、范可新、李靳宇,这些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况下突出重围拿下奖牌的运动员,都有着一股从李琰那儿传下来的冲劲儿。
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李琰并没有设定目标,她说:“短道速滑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谁会拿第一,有能力也不一定会拿第一。金牌就在那儿,它谁也不属于。要金牌,就自己滑过去。”
“怎么滑到那儿去呢?”记者问道。
李琰回答:“做好每一天。”她的声音,如此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