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走红,真实的英雄最动人

2018-04-10 03:25桂从路
环球人物 2018年5期
关键词:勇者红海蛟龙

桂从路

春节档电影竞争向来激烈。今年的这片“红海”中,取材于也门撤侨的电影《红海行动》身手了得,一路“逆袭”而上,票房已超过20亿元。这样一部主旋律的战争片,为何能够异军突起,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震撼”是绝大多数观众最直观的观影感受。这种震撼,来自于电影中各种真实的武器装备、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燃爆”的战争场景;更来自于深入虎穴、解救人质的8名蛟龙突击队员的魅力。他們“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形象,勇武阳刚、大义担当的气质,充满感染力。

有网友评价说:“十年前的中国,拍不出《红海行动》。”这句话不禁让人想起现实中的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正如其部队长孙浩所说:“(这些年)除了南极,我们的足迹基本遍布全世界。”在走遍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军人经历了诸如撤侨、护航等过去不可能经历的任务。纵观这几年成功的主旋律电影——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再到《红海行动》,无一例外取材于真实的案例。战争片中一不留神就会出现所谓的“英雄主义”,这点在美式大片中很常见——老兵兰博可以单挑一支部队,达奇少校在大战铁血战士后还能全身而退。但《红海行动》中没有这么神奇的“英雄”:有人被地雷炸断手臂,有人手指被炸断,还有人把生命留在了异乡。比起金刚不坏之身,这样的英雄才真实,而真实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从更深的层面上说,《红海行动》的成功在于击中了当下时代的精神内核,折射出大国复兴的力量和心态。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迅速拓展,当海外人员和资产的权益、安全受到威胁时,国家有能力进行保护。正如一位军方人士在观影后所说:“影片充分展示出海军从海上向陆上投送力量,对陆支援、影响陆上局势的能力。”

一个好故事也需要能讲好这个故事的人。过去几年,一些粗制滥造的军事题材电影出现了闹剧化、武侠化的倾向,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轻功躲子弹等雷人剧情备受吐槽。而《红海行动》在拍摄过程中,不论是演员的体验训练,还是拍摄过程中的认真投入,制作方的工匠精神是当下电影产业最需要的。良心制作,是一部电影对观众的起码尊重,更是对现实的观照、对这个伟大时代的回应,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传递出的力量所在。从这个角度说,《红海行动》的场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中关于战争、人性、和平以及未来的思考。赤裸裸的惨烈镜头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让人们越发懂得和平的珍贵;战争的宏大叙事中,我们看到蛟龙突击队员在生死关头的担当,也看到中国的决心。以电影为起点,让每个人收获更多的思考,这也是电影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好故事可以“润物细无声”。《红海行动》放弃了老套的情绪化宣泄和说教式表达,一个脱下防弹衣给人质穿的小动作,一句“中国海军,我们带你回家”的平常话,给电影注入了中国精神的内核。当美国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写下片中蛟龙突击队的口号——勇者无惧,强者无敌,当印度观众说起“我们为什么拍不出这样的电影”,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也便随着电影走向了世界。

猜你喜欢
勇者红海蛟龙
机械革命蛟龙7
“蛟龙”探海
炎热的红海
世界之巅 勇者为峰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
勇者
北人学没
勇者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