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8-04-10 05:28:36杨妙芳汪芳裕
胃肠病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酰脂肪性甘油

王 松 方 放 叶 蕾 陈 简 陆 恒 杨妙芳 汪芳裕#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1(210002) 干部二科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我国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已高达15%左右[2],对公共卫生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近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结肠镜筛查结直肠息肉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研究认为NAFLD与结直肠息肉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观察NAFLD和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旨在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无症状体检患者130例,其中男117例,女13例。排除标准:①明确病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他明确病因的肝脏疾病;②其他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直肠癌等;③未能完成结肠镜检查者。

二、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晨起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行腹部超声检查,NAFLD的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4]。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

所有患者均采取自愿方式接受结肠镜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镜身均插入至回肠末端,记录检出息肉的大小、形状、位置、病理结果。

三、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NAFLD与非NAFLD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130例患者中,80例诊断为NAFLD,其中轻度脂肪肝34例,中度脂肪肝38例,重度脂肪肝8例;男73例,女7例;年龄29~74岁,平均(51.5±9.0)岁;53例发现结直肠息肉。50例非NAFLD患者中,男44例,女6例;年龄34~66岁,平均(51.2±6.9)岁;20例发现结直肠息肉。NAFLD组的性别构成和年龄与非NAFL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升高(66.3%对40.0%,P=0.003 9),BMI、三酰甘油、ALT水平显著升高(P<0.05),hs-CRP、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GG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表1)。

二、结直肠息肉与非结直肠息肉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

130例患者中,73例发现结直肠息肉,其中男68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3.1±8.57)岁;53例伴有NAFLD。57例未发现结直肠息肉,其中男49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9.0±7.2)岁;27例伴有NAFLD。与非结直肠息肉患者相比,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240 2),平均年龄明显升高(P=0.013),NAFLD检出率显著升高(72.6%对47.4%,P=0.003 9),而两组BMI、hs-CRP、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ALT、GG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2)。

讨  论

NAFLD由代谢、基因、环境和肠道微生态等多种机制共同调控,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5-6]。范建高等[7]的研究发现,NAFLD发病与年龄、BMI、三酰甘油以及随访过程中BMI和三酰甘油增加幅度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NAFLD患者BMI、三酰甘油、ALT水平与非NAFLD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GGT水平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作为一种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降低NAFLD患者的BMI、三酰甘油将有助于疾病的控制。

表1 NAFLD患者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结直肠息肉患者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

目前NAFLD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肠道微生态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可改善NAFLD的临床症状。肠道菌群失调时,革兰阴性菌过度生长,产生超出肝脏清除能力的内毒素,同时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黏膜防御能力下降以及肠道免疫屏障受到损伤,大量内毒素移位入血,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从而促进NAFLD的发生[8-9]。肠道微生态失衡亦参与了结直肠息肉、结肠癌的形成和发展[10]。可见,结直肠息肉与NAFLD有相同的肠道微生态基础,故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必要行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NAFLD患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非NAFLD患者(66.3%对40.0%),结直肠息肉组的NAFLD检出率亦显著高于非结直肠息肉组(72.6%对47.4%)。顾超等[11]的研究发现,结直肠息肉组NAFLD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Mahamid等[12]发现,NASH组增生性息肉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发现,NASH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风险增高相关(OR=1.69,95% CI: 1.36~1.98)。杨文等[13]的研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结肠腺瘤性息肉与NAFLD呈正相关(P<0.05)。结直肠息肉发病隐匿,常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息肉与NAFLD有明确的相关性,提示应重视对NAFLD患者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结直肠息肉;而对结直肠息肉患者应重视NAFLD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结直肠息肉与非结直肠息肉组的BMI、hs-CRP、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ALT、GGT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NAFLD患者的BMI、三酰甘油、ALT显著高于非NAFLD患者。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为肠道微生态直接影响结直肠息肉的发病,但通过间接方式影响NAFLD的发展,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不同程度的NAFLD患者之间、NALFD患者治疗前后结直肠息肉发病率以及临床相关指标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结直肠息肉与NAFLD相关,两者的发病可能与共同存在的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态在两者发病中的机制,阐明肠道菌群的作用,将对结直肠息肉和NAFLD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Kitade H, Chen G, Ni Y, et 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New Insights and Potential New Treatments[J]. Nutrients, 2017, 9 (4): pii: E387.

2 Fan JG, Farrell GC.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 J Hepatol, 2009, 50 (1): 204-210.

3 Mahamid M, Abu-Elhija O, Yassin T, et al. Advanced Hepatic Fibrosis in Fatty Liver Disease Linked to Hyperplastic Colonic Polyp[J]. Can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2017: 2054871.

4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胃肠病学, 2010, 15 (11): 676-680.

5 杨蕊旭, 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现状[J]. 临床内科杂志, 2015, 32 (5): 293-296.

6 Yki-Järvinen 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s a cause and a consequ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4, 2 (11): 901-910.

7 范建高, 周琪, 沃千红. 人体质量指数及其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关系[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18 (9): 676-679.

8 吴莹, 徐维田. 肠道微生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 (5): 849-851.

9 Boursier J, Mueller O, Barret M, et al. The severit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gut dysbiosis and shift in the metabolic func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J]. Hepatology, 2016, 63 (3): 764-775.

10Dulal S, Keku TO. Gut microbiome and colorectal adenomas[J]. Cancer J, 2014, 20 (3): 225-231.

11顾超, 顾立梅, 奚肇宏, 等. 结直肠息肉与血脂水平及NAFLD相关性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5, 23 (7): 490-492.

12Mahamid M, Yassin T, Abu Elheja O,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Hyperplastic Colonic Polyp[J]. Isr Med Assoc J, 2017, 19 (2): 105-108.

13杨文, 于晓红, 王玉柱, 等. 结肠腺瘤性息肉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 22 (1): 66-68.

猜你喜欢
三酰脂肪性甘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需要治疗吗?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8:22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血脂管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9:06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02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胰腺疾病的相关性
医学综述(2020年8期)2020-02-16 08:34:45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回顾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4
Auto—focus Eyeglasses
中学科技(2017年11期)2017-12-26 10:14:01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