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娥
有这样一则新闻,曾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一所学校为学生减负,减少家庭作业。结果,家长并不买账,反而向学校管理方吐槽:家庭作业少了,这不是让孩子们课后多补课吗?笔者粗粗梳理了一下,大众对“补课”的热切关注度不外乎以下几种:有关学生补课的信息(包含广告);对教师违规补课的相关报道(偏重于警惩);还有就是学生在贴吧、微博大吐苦水,要么是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没有参加补课,落后于其他同学,要么是老师们因为家长强烈的需求或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小心翼翼、明里暗里地开班补课。孩子们除了极少数是自愿参加外,大多是被家长“安排”参加补课。
补课,由此成为全社会各阶层的一个避不开的敏感话题。
《扬子晚报》(2018.8.13) 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家长的热议。数学课200元一节、新概念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课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家长无奈地称为“碎钞机”。“扬子晚报招考部落”微信公众号随即发起调查,在参与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超万元。其中,南京一位初中生直接给招考部落留言说,她光数学就上了3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还上了钢琴课等,花了好几万元。
《齐鲁晚报》(2018.8.12) 别人家孩子上培训班,我家也得上!很多家长似乎觉得自己的选择只有跟大多数家长保持一致,才有安全感、踏实感或是满足感。今年3岁4个月的栋栋刚上幼儿园小班,他也报了辅导班,现在,他的繁忙程度一点儿不亚于上班的大人。“他现在每周有12个辅导班,口才、英语、潜能开发、模特、机器人、美术还有围棋等。周一到周日的晚上都安排好了,周六和周日白天也有课。”栋栋妈妈表示,自己孩子喜欢上课,“他现在晚上时间安排到9点,要不是他睡觉时间不固定,想再往后给他报个班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补课”的意思是“补学或补教所缺的功课”。“补学”,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学的“功课”有缺失,需要“补充、补足、填补”;“补教”,是从教师角度来说,所授的“功课”有缺失,需要“补充、补足、填补”。但无论是从学生角度还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补课”都是弥补功课的缺失。因此,每逢寒暑假,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哪门功课落下,就纷纷把他们送到补习班,于是,各大补习学校便出现人满为患、供不应求的局面;孩子们呢,则背着沉重的书包,奔走在各种补习班间。
大多数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者认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了,于是到处去打听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给孩子补课。那么,家长费尽心机地给孩子补课的效果真的就那么好吗?其实,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补课也一样,有其好处,自然也就有其弊端。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与补课相关的三方,即学生、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博弈中,大部分学生对补课是反感的,而家长则很无奈。很多家长一方面不希望孩子利用假期补课,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不补课会把成绩落下。在允不允许学校补课这个问题上,学校和教育部门遇到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因为禁止补课会招来部分家长的责难;可同意补课,不仅学生反对,而且还会引起另一部分不同意孩子参加补课的家长的怒火。
对此,你怎么看?
李帅:我曾参加的一个补习班中,全班40多名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仅占五分之一!大多数同学在讲悄悄话、玩手机;老师呢,劝阻几次无效后便放任自流。玩手机的不藏了,就放在桌子上玩,喧闹声让人烦躁极了!试想想,这样的学习环境能让人学到知识吗?老师们辛苦,学生更辛苦!好几个同学私下跟我说,他们根本不愿意来,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没完成,更别提自己自由学习的时间了。
而且,补课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啊。因为都是在节假日、双休日补课,家长往往会疏于管理,且补课场所经常隐藏在社区居民楼中,一个班大概30到40人不等。一旦发生火灾,難以迅速撤离;并且,极个别不自觉的学生还会在补课期间进入“黑网吧”玩游戏。
钟昌盛:我跟李帅的想法不一样,我并不反对补课,如果补得恰到好处,就能巩固学习知识。一般班级的教学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老师必然会折中处理教学的难度、速度等。长期下来,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将受益最多,成绩优秀的便会觉得有点“吃不饱”,成绩稍差的更会跟不上来,这是在所难免的。这时,自然需要补课来“查漏补缺”了。
对于补课,我主张“菜单式”的,即家长根据自家孩子的需要来安排补课;换句话说,家长送孩子补课要有目的性,即有所选择。这样,补课的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李帅:我的妈妈强烈反对补课,她可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好老师,但家长却要求我妈妈为学生们补课,说孩子在家不听话,总是沉溺于网络游戏;在老师的管制下,孩子多多少少能学到一点,比自己管强多了。我妈妈就曾因为这事反复给那些家长做工作,现在好多了。在她的班上学习,幸福感蛮强的呢!
昌祖芳:我认为补课是重要的,但我们也应坚决反对把补课当作课堂的延续。
从“补课”一词的构成来看,它是动宾式短语;因此,“补课”的关键就在于“补”上,是“查漏补缺”的意思。那种把补课当作课堂的延续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与补课的本质背道而驰。所以我认为,就算是出于学生的需求补课,也应该是“菜单式”、专题式的。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学校好比一个大餐馆,学生犹如来自东西南北、口味各异的食客。食客来到餐馆,首先要看餐馆提供的菜谱或者向服务员打听餐馆能提供的品种、服务,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爱好点菜,并由服务员告知厨房做什么菜,这样,食客就可以安心等待就餐了。当他们吃得开心,满意、愉快地付账时,也许就成了回头客,双方皆大欢喜。
从餐馆的角度来说,平时就要做好各种准备,厨房要备有各种原材料,厨师要有做拿手好菜的本领,服务员要有能根据食客的年龄、层次(档次)等介绍本店佳肴的职业技能。学生补课也应当如此。
李帅:关于“补课”这个问题,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我就说说自己的亲身体验吧。比如,我比较喜欢奥数,在征得妈妈的同意后,进入奥数班补习。两个学期下来,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常跟妈妈说起老师的知识如何渊博,如何自如地组织课堂,讲课如何有趣……我学习奥数的兴趣大增,成绩不断攀升,爸爸妈妈可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呢!
不过在补课前,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要补什么(可通过测验等方式确定自己“所缺的功课”),然后向老师或学校提出自己需要补课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需求安排补课进程。学生再根据学校提供的补课科目,选择适合自己的补课内容,犹如食客点菜一样。此外,学校还要打破现有的班级组织,重新按补课科目组建新班级。这样,各取所需,才能各有所获。
这样的补课,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补课。
如今,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没有多少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如果不是某一科目成绩特别差,且需要面临考试的话,家长大可以考虑让孩子多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某些有意思的课外活动。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假期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